通过活动课程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难题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y8023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活动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与体验生活,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对解决中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难题有重要作用,当前应切实加强活动课程建设。
  关键词:活动课程 中小学生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18-02
  
  著名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专家黄麟生教授在上世纪末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总结出中小学作文教学有七大尖锐矛盾,其中第一大矛盾是写作需要有广阔丰富的知识面与中小学生生活在狭小的生活圈中知识、写作素材贫乏的矛盾。在指令型教学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囿于校园小天地再加家庭鸽子笼,生活程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机械式运作,导致学生接触社会越来越少、生活素材越来越贫乏,一到作文就不知写什么。如何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多少年来,无数语文教师为之想方设法,多方实验,但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普遍感到作文吃力,无话可说。
  北京月坛中学特级教师刘胐胐曾创建了“观察—分析—表达”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她的第一级训练即“观察”对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是有一定作用的。她首先是引导学生从认真观察去获取生活素材入手,以充实写作内容作为第一要务。刘老师先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要求每个同学准备好一个本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写观察日记尽量做到真实、集中、具体,有感受,每周至少写两篇。有一次,刘老师带领学生下乡参加秋收,满载而归,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写出了一篇篇富有生活情趣的观察日记,有内容、有感情、有色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这就是由于在活动中多方面观察而视野拓宽了,作文的话题多了,思路开启了,写作兴趣浓厚了。这的确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也证明学生的活动的确可以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但这样一条成功的经验,多年来为什么推广起来却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不是这一训练体系不科学,而主要在于没能将其列入正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就难以保证训练的规范性和长远效果。如何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通过加强当前中小学的活动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早在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里,就已将活动课程正式列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课程体系之中,成为国家法定的课程。从那时起,全国各地先后做了大量的试验并逐步铺开,可以说轰轰烈烈。一些省区还组织编写配套教材,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活动课程这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以学生自己实践、体验构成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方式给陈旧、封闭的传统学科课程带来了新鲜空气。活动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直接体验,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交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等,而且在丰富学生作文素材,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难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活动课程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多彩,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活动课程的内容来看它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社会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四大类,这些活动的内容都能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能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困难。先说社会教育类的活动,可以通过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和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方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同时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团结同学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作文必先学做人的道理,立人为先,然后立文。再说科技类的活动,可以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初步的科学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增强运用科学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再如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可以通过阅读、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不断培养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艺术方面的爱好与特长,提高艺术素质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说体育卫生类的活动,也可通过广播体操、保健操、田径、球类、游泳、登山远足、武术、棋牌及民间体育、国防体育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苦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接触社会生活的面就广阔多了,既获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同时又在活动中操作应用,在活动中思考、探求、质疑、解难。中小学生如果把这些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一一写出来就是一篇篇绝妙的记叙文,把在活动中每一次感动写出来就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篇,把在活动中的思考所得写出来就是一篇篇有独到见解的议论文。可见活动课程给学生作文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其次,从语文的特性来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可以说无处没有,无所不在,生活即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活动课程是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要想学好语文就得过好生活这一关,活动课程就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去理解、熟悉、体验生活,去丰富感性认识。学生作文选材要选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的材料,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果用自己不太熟悉的、印象不太深的第二手、第三手材料及自己感受不深刻的材料来写作是很难写得具体、生动、感人的。学生的活动增多,经验的增多与认识的深化必然使学生作文不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太多的话要说。
  再次,活动课程具有“法定”的性质。根据国家的课程计划,每周中小学生有固定的课时作为活动的保证,这就避免与克服了像课外活动那样可有可无的被动局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活动课程去了解与熟悉生活,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样就无愁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了。
  纵上所述,活动课程能解决中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这是不可否认的。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重视语文活动,在各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第一学段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如“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要求进行有组织、有合作、有趣味的语文活动,活动的主题更明确,对活动参加者的要求有所提高,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策划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写活动计划和总结。学生由活动带参加者变成组织者,再变成策划者,角色的主体意识在逐步加强,学生的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如:“策划简单的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四学段要求组织文学活动,在专业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自主性,如:“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高中阶段,在选修课程的”语言文字应用“目标中对活动能力提出要求:”在实践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参加演讲与辩论,学习主持集会、演出等活动。“从这些详细具体的活动目标看,我们看到了活动课程的重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同时也要重视活动课程的建设,以之解决学科课程难以解决的问题,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当前有些学校为了中考、高考的需要而砍掉活动课程,致使活动课程名存实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中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之难,就要真真正正地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麟生,倪文锦.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学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东教育出版,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并正在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身处在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不断摸索创造性教学。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观念还是影响着现代的教学;纵观国内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和创造;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04-01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11-01    小说《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祥林嫂的悲惨短暂的一生,深刻揭露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悲剧命运。在本文教学中的总体思路为:通过抓主要情节,尤其是对她的三次肖像描写,调动学生的有关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领会悲剧产生
摘 要:在田径项目中,跨栏跑运动是技术指数最高的其中一项。运动员跨栏步的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的好坏与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指导的能力有直接关系。探索相应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对提高跨栏跑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起跨攻栏 腾空过栏 下拦着地 练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09-02     在田径运动
基于活动理论,开展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设计,教师应密切关注写作教学活动中各动力系统之间的互动,尤其要重视教师活动系统与学生活动系统的作用.在活动理论六要素不断调适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15-02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发展基础上的课堂设计。而传统观念下的课堂设计则完全是为满足教师的需要。即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全然不顾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一传统观念在广大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即使颁布实施新课标这么多年,不少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仍时不时地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