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性保障。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学评价必须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展开。“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进课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构建新型的评价策略,无疑会带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转型。
关键词:教学改革;评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24-2对于新课改下的教师而言,具体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比泛泛而谈的理论指导更具有实践意义。“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诞生虽然早于纲要的颁布,但其实质与《纲要》精神有很大的契合度,笔者将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性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觉得要使“非指导性”教学能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得到长期深入的推广,必须积极探索与“非指导性”教学相适应的评价策略。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粗略的思考。
一、建立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师评价策略
要实施好“非指导性教学”,教师必须具有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是否具备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观
(1)知识结构是否改善。政治教师作为“非指导性教学”的指导者,常常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不断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2)过程是否追求真实。“非指导性教学”中,要考察教师有没有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工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
(3)教师是否能听取不同意见。“非指导性教学”中,要看教师是否能听取学生的意见,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合作小组的形成上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对小组每个人的职责、分工过分干涉。
2.是否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
“非指导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是多维度、全时空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各方面,我在“非指导性教学”课堂教学中常用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呈现型问题情境。这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即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
(2)发现型问题情境。这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他人提供问题。如在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这一专题时,列举了有些政府服务意识强,效率高的事例,也列举了一些政府的负面事例,在讨论如何提高政府负责意识的问题上,同学们激情昂扬,争论不休。
(3)应用型问题情境。这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地制造矛盾,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
(4)创造型问题情境。这是指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做新的探索、补充新的见解。
3.是否重视学生活动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创造
我在“非指导性教学”活动中经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讨论活动。如,在“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教学中,我用教室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故事:“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了,好几千公司员工的退休基金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还是安然前任总裁肯尼斯
关键词:教学改革;评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24-2对于新课改下的教师而言,具体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比泛泛而谈的理论指导更具有实践意义。“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诞生虽然早于纲要的颁布,但其实质与《纲要》精神有很大的契合度,笔者将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性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觉得要使“非指导性”教学能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得到长期深入的推广,必须积极探索与“非指导性”教学相适应的评价策略。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粗略的思考。
一、建立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师评价策略
要实施好“非指导性教学”,教师必须具有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1.是否具备适应“非指导性教学”的教学观
(1)知识结构是否改善。政治教师作为“非指导性教学”的指导者,常常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不断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注意涉猎一些科学、艺术、法律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从而真正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2)过程是否追求真实。“非指导性教学”中,要考察教师有没有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工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
(3)教师是否能听取不同意见。“非指导性教学”中,要看教师是否能听取学生的意见,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合作小组的形成上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对小组每个人的职责、分工过分干涉。
2.是否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
“非指导性教学”课堂教学情境是多维度、全时空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各方面,我在“非指导性教学”课堂教学中常用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呈现型问题情境。这是将现成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即利用一个或几个典型事例,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
(2)发现型问题情境。这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他人提供问题。如在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这一专题时,列举了有些政府服务意识强,效率高的事例,也列举了一些政府的负面事例,在讨论如何提高政府负责意识的问题上,同学们激情昂扬,争论不休。
(3)应用型问题情境。这是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或有目的地制造矛盾,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
(4)创造型问题情境。这是指让学生不满足现有的结论或问题的答案,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做新的探索、补充新的见解。
3.是否重视学生活动的自主度和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创造
我在“非指导性教学”活动中经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讨论活动。如,在“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教学中,我用教室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个故事:“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了,好几千公司员工的退休基金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还是安然前任总裁肯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