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抓手。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教师对作业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作业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所有的作业题型紧紧围绕考试试题,做完一套再做一套,作业成了令人头痛却必须做的苦差事。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多元的设计,让孩子们的作业体现自主性。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优秀的诗歌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它留给学生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诵读古诗,探讨诗歌意境,往往让孩子们浮想联翩。于是在作业设计中,我鼓励孩子们用图画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或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学完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后,作业本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幅景象:燕啄春泥,小楼听雨,鸳鸯戏水,啼莺暖树,落花淤河,柳絮翻飞,莲叶含羞,田野欢腾,老牛哞哞,这些春天的景象跃然纸上。孩子们的画作将平日里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不仅如此,孩子们还诗兴大发,有描写自然景物的,如:“忆江南,最忆是吉安。江边榕树翡如玉,井冈杜鹃娇如霞。何日再重游?”有写井冈精神,如:“江南好,最忆是吉安。古来文章节义邦,今日革命红摇篮。辉煌在今天。”还有写老师的,如:“老师好,此情不可忘。白日碌碌忙如蚁,黑夜匆匆批考卷。为的都是谁?……”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真正用心品味了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绘画引进作业中,让孩子们画中寓情,以画引思,进行再创造。这种全新的作业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语文作业模式,使语文作业不再是枯燥的抄抄写写,变得诗情画意、五彩缤纷了。
  二、激发灵感,引导写作
  在语文作业中,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模仿,进而创作,以表现其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我认为这样不仅能展示学生的多元智慧,也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如学习了《海滨小城》一课后,一位同学不仅在作业本上描绘出了海滨美丽的风景:湛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五颜六色的贝壳,飞翔的海鸥,还在这幅美丽的作品旁题写了一首小诗:“南国滨城天水蓝,鸥歌笛鸣泊雄舰。花红果香使人醉,疑是仙境落人间。”诗中流露出的陶醉之意和颇有古韵的词句,无不展示出孩子的语言智慧和对这种自主性作业的喜爱。
  随着知识的积累,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时常引导孩子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地观察,仔细地聆听,用心去体验,向课外的书本学习,给他们创作空间。我欣喜地看到,学习完《中彩那天》后,孩子们被父亲的高尚品质感染,他们提笔续写了《中彩那天》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诚实守信的父亲凭着自己的勤劳和精湛的修车技术,终于苦尽甘来,买了自己喜欢的汽车,迎来了幸福的生活。孩子长大后都非常有出息,这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读着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一颗颗满怀真情与善良的心灵。
  在长期的训练后,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富挑战性的作业——制作展示自己多元智慧的个人诗集、作文集。不料,这项作业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精心选择文章,设计封面,绘制五彩的图案,有的还利用电脑扫描出精美的背景,让作文集真的变成了一本锻炼和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孩子们当了一回文学编辑、美术编辑,还成了一位包装和“出版”作品的出版商。虽然他们的作品稍显稚拙,但却是他们多种智能的结晶啊!在孩子们的作品集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开阔的思路、理性的思考和多元的潜能,还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身影。
  三、调动兴趣,参与表演
  在作业布置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对表演、对身心俱能参与的作业特别有兴趣。我抓住这一特点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学习完《半截蜡烛》一课,我就布置了一个课本剧表演的实践作业。由各表演小组的组长物色人选,分配角色。各“演员”兴高采烈,根据课文内容,对每个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特点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演同一角色的“演员”,经常在一起切磋。他们为了把戏演得更加逼真,还准备了许多道具,如半截蜡烛、桌子、油灯、军装等。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极其活跃,除了表演了文中的台词,自己还即兴表演了文中所没有的情节,效果是惊人的好。这样的表演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一层,取得了双赢的效果。这样的作业,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调动了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培养了他们的表演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自主性作业设计中,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使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发掘并引领孩子们各种智能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古南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不妨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做些研究,抛开偏见,做一番挖掘甄别,就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闪光点”,仍可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以有益的借鉴。  例如,讲授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从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它确实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但我们不能因为反对“满堂灌”,就抛弃讲授法。  讲授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引导法和点拨法。讲解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做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导入,引起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期待,如果老师生硬干瘪地直奔主题,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多少有些让学生失望,如果能够以一个新鲜的、恰当的内容作为话题,引起学生兴
靓,是现代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尤其是对年轻的孩子们,总渴望自己有明星般的风采,渴望自己有一张周杰伦式的脸,俊、帅、酷,迷死人不偿命!那么,你的文章呢?是不是也该有一款最新式的酷毙人的“明星脸”呢?  又该如何让你文章的“脸”炫目呢?  一、运用修辞,让它亮丽、夺目  运用修辞手法,形似化装,能变平凡为神奇,能代晦涩为大众喜看乐见,有一张“明星脸”,就能让你的文章火爆登场,赢得头彩。  借代,即用相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采用微型实验教学,力求每个学生有一套实验仪器,自己动手操作,对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一、微型化学实验的一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同时能使后进生得到很大提高,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进步。但真正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并真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学生智能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如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将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接受教
一、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
一、立足教材本身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教师在阅读课上就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这些例子中学习,积累语言及写作基本功,使其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从文中来,到文中去”。  首先,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句并学以致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但是,如果能在此基础上顺延指
讲,讲解,是各门学科教学都要用到和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不过此法的名声却不太雅。人们总批评用讲解法会使课堂空气沉闷,枯燥无味,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虽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的确也是常有的事实。然而,一堂课,又不宜教师像作报告似的一讲到底,唱独角戏,不必讲、不用讲的也要讲就不妥当了。教学不宜用“讲”字单独作战,读、写、问答、图示,便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究竟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