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宋英春(1970—),男,黑龙江讷河人。城市经济处处长,主研城市经济。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SX2005A—07)
[摘 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精神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齐齐哈尔做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明晰产权方向、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实现政策、宣传造势力度和处理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等,为“走廊”建设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1—0009—02
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进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规划建议,确立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主攻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建设五个开发区和一个物流系统。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6.17平方公里,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制造业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及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昂昂溪中俄国际贸易园区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中期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建设集内陆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工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综合开发区。江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初步规划为具有居住、贸易、金融、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新区。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
(二)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6年9月末,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完成“七通一平”7.92平方公里。土地整理有序开展。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启动区面积为20.25平方公里,通过收储、征用、租用等方式,已经完成土地整理面积9.23方公里,占启动区面积的45.6%。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开展定向招商和社会融资,累计引进到位资金62.1亿元。
(三)加快项目建设。采取“挖掘项目和引进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市启动区规划项目41项,已启动项目38个,三个启动区中的齐鲁公司机械制造、华工公司机床产业化、昕富岛公司饮品、沃尔特公司复合肥、虹泰公司机械制造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完善项目建设的推进落实制度、例会制度、包扶责任制、开工周报制、进度公示制。已经建成投产的21个项目都严格落实了这些制度,使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用地、资金、配套设施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大大缩短了工期。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制度,实行哈大齐工业走廊重点项目考核制度、项目汇报制度和进度通报制度。成立重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凡是入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项目,要经过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论证、统一协调和统一备案,分级管理,保证人区项目摆放科学合理。坚持招商引资上项目,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选项目,引进专利成果买项目,挖掘特色资源建项目,依托能人带项目,企业吃配增项目,搬迂改造生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同时采取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和“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适时调整和充实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全力抓好政策落实。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力求掌握政策的精神实质,用足用好用活优惠政策。立足现有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我市的铁锋、富裕、依安、甘南、龙江等地的工业园区纳入到哈大齐工业走廊范围之内,在项目摆放和资金投放上给予必要的倾斜。积极与省开发银行磋商,增加对齐齐哈尔区域的授信额度。围绕用好用足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黑龙江省关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规划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政策》,明确土地、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政策。下发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内齐齐哈尔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实施意见》(齐政办发[2006]8号),对哈大齐工业走廊优惠政策进行了分解细化,并由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问题。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建设“走廊”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但基层和群众积极性不够。在政策宣传、解释、学习方面做得不到位,在执行政策、推进工作上缺乏主动性。
(二)规划问题。齐齐哈尔规划区的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仅占全省总规划面积的12.2%,不及大庆的1/3和哈尔滨的l/2,小于肇东,仅大于安达,这与我市的资源、基础及在哈大齐建设的中地位极不相称。缺乏科学规划,项目摆放比较混乱,有的食品和药品项目相邻而居。一些已停产的老项目仍占据原有土地,新有项目无土地,企业排队入园,许多好项目进不来。仅南苑就有总投资近4亿元的七八个项目因没有土地而无法入区。
(三)体制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畅,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只是充当投资企业的接待站和企业、政府间的中转站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为企业服务的效率低、质量差。
(四)环境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环境不优,融资难度大。
(五)土地问题。主要是集体土地比例高,土地收储投入大、难度大。
(六)项目建设问题。项目建设进度不快,项目层次不高,启动区自身招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对策一:抓好规划落实。规划导引方向,决定未来。工业走廊能否建设起来、长远发展,搞好规划意义重大。(1)规划要先行。把规划作为走廊建设的龙头,先行搞好发展总体规划、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等等,坚持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建设。(2)规划要科学。制定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既要符合区域发展 要求,又要符合园区发展实际。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产业雷同、盲目竞争;要超前思维,预留空间,避免发展滞后。(3)规划要执行。规划一经制定,要严格执行。从全省宏观来讲,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严肃规划,维护规划的整体性、权威性和连续性。以扩区为例,各地都有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有的要进人走廊、有的要扩展原有区域,但绝不能由此轻易调整全省整体规划,而应从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择需而扩,以免盲目扩张、一哄而进,失去“走廊”的特区意义。就齐齐哈尔区域和各园区建设而言,既不能随意变更规划、朝令夕改,更不能脱离规划、放弃规划、致使规划与建设两层皮,必须按照规划时段、规划布局、规划标准搞建设、上项目。
对策二:明晰产业方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目的在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但不能由此而不加选择地摆进一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淘汰项目和“垃圾”企业,更要严防发生“圈地”问题。产业发展总体方向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生态化产业。重点引进一批充分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产业和项目,使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大力引进和发展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项目。依靠企业和项目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走廊建设水平,使工业走廊成为“大高外”项目的聚集地,“大高外”项目成为工业走廊的主力军;大力发展链群式产业。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发展上下游吃配和近距离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提高链群程度,生成链群效应。
对策三:创新体制机制。上海对浦东新区施行“二级市”的管理模式,下放了有关事权。苏州工业园让外商把99%的精力放在围墙里面,只用1%的时间跟政府打交道,涉及到政府的一切事情,都由开发区出面解决。滨海新区沿用的是中国开发区最普遍的管理模式——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特别授权,组建工委会与管委会,代表政府行使权力,机构精简高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应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搞突破。(1)创新领导体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建立和完善走廊建设齐齐哈尔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走郎各园区和有关部门组成的合作协调机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举行通气会、碰会,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和发展难题。(2)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健全和赋予园区工作职能,提高开发、管理、协调、服务水平。可采取市直部门向园区派驻办事机构或向园区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下放权力等措施和办法,赋予园区发展“特权”,体现“特区”特色,实现特事特惠、特事特办、特事特效。(3)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齐齐哈尔走廊区域各个园区,在具体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对外宣传、向上争取时,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合作,建议开一个窗口,用一块牌子,集团作战,打捆运作。
对策四: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走廊建设的载体,建好园区是走廊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地下重于地上”、“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快推进“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达到项目入住条件,满足客商投资需要;着力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金瓶颈。积极与开行、中行等金融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支持和帮助;积极探索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开发管理模式,以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内资和民间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或BOT等方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对策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目的在于招商引资,园区发展有赖于招商引资,园区成功体现在招商引资。要在园区招商上下功夫。把招商主要职责压到园区肩上,把园区推向招商前沿和主战场,引导项目集聚园区、引进资金投入园区。要在招大商、引大资、上大项目上突破。园区招商要坚持“宁缺勿滥”,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定位定向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
对策六:切实兑现政策。用好用活政策是发达地区先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一大秘决。工业走廊建设须在政策支持、政策拉动上作好文章。要修订政策。时过境迁,形势变化,政策应适时顺势调整。否则,不仅无助于发展,反而阻碍发展。对过时的或不便于操作的政策要及时清理,对园区和企业呼声较高而地方又能做到的要及时补充进去;要细化政策。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大多属于宏观层面,具体操作需要各部门、各区域、各园区出台执行细则、制定落实办法,明确主体、时限、内容、惩戒措施等,向社会公示,便于监督、执行和落实,解决政策有惠难优、无惠可优问题;要建立督察督办制度。按章办事,真察实办,重点解决科所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梗阻”、“底梗阻”和“上热下冷”问题,彻底打开落实优惠政策的绿色通道;要建立政策落实评价制度。注意征求、采纳园区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把政策落实满意的话语权、评价权交给园区和企业,依此改进工作,完善措施,保障政策落实。
对策七: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哈大齐工业走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为国内外所瞩目。要掀起舆论宣传攻势,敲响哈大齐工业走廓这面大鼓,把名片传遍国内,递出国外。齐齐哈尔作为工业走廓的骨干区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特别要增强宣传推介意识,在宣传造势中炒热氛围,在宣传造势中赢得商机。各个园区要走上舞台,来到前台,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活动,展示自己,推介自己。通过舆论发动,形成本地有声势、外地有影响的宣传攻势,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哈大齐工业走廓,了解走廓中蓄势待发的齐齐哈尔。
对策八:处理好哈大齐走廓各个区域竞相协同发展的关系。同在一个工业走廓,同等的基础条件、一样的政策环境,有的区域可能走步很快、发展很好,有的区域可能变化不大、落后于人,很大程度取决于角色的确定、关系的摆布。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应统筹协调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安达、肇东五个成员,一方面要树立大家庭、一盘棋观念,密切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头并进,以免出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好发展积极性,增强各个区域的竞争意识,在同一走廓里,在总体规划下,发挥自身优势,抢前率先发展。齐齐哈尔区域既要主动融入大家庭,赢得支持协作,实现借势助力发展,又要趋利避害,抢占先机,在相关产业取得突破、求得快发展、大发展。
[责任编辑:王兴运]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QSX2005A—07)
[摘 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精神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齐齐哈尔做为“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实、明晰产权方向、创新机制体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切实实现政策、宣传造势力度和处理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等,为“走廊”建设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哈大齐;工业走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1—0009—02
200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庆和齐齐哈尔为骨干、包括肇东、安达等市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通过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依托现有工业基础、产业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着力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建设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经济密集区,成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先行区。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进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全市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任务,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规划建议,确立了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发展思路、主攻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建设五个开发区和一个物流系统。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36.17平方公里,发展以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产品为主的装备工业和以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规划面积14.6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冶金制造业和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及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昂昂溪中俄国际贸易园区规划面积4.72平方公里,中期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建设集内陆口岸、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工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新兴综合开发区。江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初步规划为具有居住、贸易、金融、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新区。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
(二)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6年9月末,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亿元,完成“七通一平”7.92平方公里。土地整理有序开展。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区域启动区面积为20.25平方公里,通过收储、征用、租用等方式,已经完成土地整理面积9.23方公里,占启动区面积的45.6%。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开展定向招商和社会融资,累计引进到位资金62.1亿元。
(三)加快项目建设。采取“挖掘项目和引进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齐市启动区规划项目41项,已启动项目38个,三个启动区中的齐鲁公司机械制造、华工公司机床产业化、昕富岛公司饮品、沃尔特公司复合肥、虹泰公司机械制造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完善项目建设的推进落实制度、例会制度、包扶责任制、开工周报制、进度公示制。已经建成投产的21个项目都严格落实了这些制度,使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用地、资金、配套设施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大大缩短了工期。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制度,实行哈大齐工业走廊重点项目考核制度、项目汇报制度和进度通报制度。成立重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凡是入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项目,要经过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统一论证、统一协调和统一备案,分级管理,保证人区项目摆放科学合理。坚持招商引资上项目,依托高校和科研单位选项目,引进专利成果买项目,挖掘特色资源建项目,依托能人带项目,企业吃配增项目,搬迂改造生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同时采取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和“走出去”与“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适时调整和充实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
(四)全力抓好政策落实。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政策,力求掌握政策的精神实质,用足用好用活优惠政策。立足现有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建议省委省政府将我市的铁锋、富裕、依安、甘南、龙江等地的工业园区纳入到哈大齐工业走廊范围之内,在项目摆放和资金投放上给予必要的倾斜。积极与省开发银行磋商,增加对齐齐哈尔区域的授信额度。围绕用好用足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黑龙江省关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若干政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规划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政策》,明确土地、财政、税收、人才等方面政策。下发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内齐齐哈尔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实施意见》(齐政办发[2006]8号),对哈大齐工业走廊优惠政策进行了分解细化,并由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问题。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建设“走廊”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但基层和群众积极性不够。在政策宣传、解释、学习方面做得不到位,在执行政策、推进工作上缺乏主动性。
(二)规划问题。齐齐哈尔规划区的总面积为112平方公里,仅占全省总规划面积的12.2%,不及大庆的1/3和哈尔滨的l/2,小于肇东,仅大于安达,这与我市的资源、基础及在哈大齐建设的中地位极不相称。缺乏科学规划,项目摆放比较混乱,有的食品和药品项目相邻而居。一些已停产的老项目仍占据原有土地,新有项目无土地,企业排队入园,许多好项目进不来。仅南苑就有总投资近4亿元的七八个项目因没有土地而无法入区。
(三)体制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畅,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只是充当投资企业的接待站和企业、政府间的中转站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为企业服务的效率低、质量差。
(四)环境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环境不优,融资难度大。
(五)土地问题。主要是集体土地比例高,土地收储投入大、难度大。
(六)项目建设问题。项目建设进度不快,项目层次不高,启动区自身招商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对策一:抓好规划落实。规划导引方向,决定未来。工业走廊能否建设起来、长远发展,搞好规划意义重大。(1)规划要先行。把规划作为走廊建设的龙头,先行搞好发展总体规划、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等等,坚持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建设。(2)规划要科学。制定规划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既要符合区域发展 要求,又要符合园区发展实际。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产业雷同、盲目竞争;要超前思维,预留空间,避免发展滞后。(3)规划要执行。规划一经制定,要严格执行。从全省宏观来讲,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严肃规划,维护规划的整体性、权威性和连续性。以扩区为例,各地都有做大做强的发展要求,有的要进人走廊、有的要扩展原有区域,但绝不能由此轻易调整全省整体规划,而应从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择需而扩,以免盲目扩张、一哄而进,失去“走廊”的特区意义。就齐齐哈尔区域和各园区建设而言,既不能随意变更规划、朝令夕改,更不能脱离规划、放弃规划、致使规划与建设两层皮,必须按照规划时段、规划布局、规划标准搞建设、上项目。
对策二:明晰产业方向。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目的在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但不能由此而不加选择地摆进一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淘汰项目和“垃圾”企业,更要严防发生“圈地”问题。产业发展总体方向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生态化产业。重点引进一批充分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的产业和项目,使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大力引进和发展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项目。依靠企业和项目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走廊建设水平,使工业走廊成为“大高外”项目的聚集地,“大高外”项目成为工业走廊的主力军;大力发展链群式产业。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发展上下游吃配和近距离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提高链群程度,生成链群效应。
对策三:创新体制机制。上海对浦东新区施行“二级市”的管理模式,下放了有关事权。苏州工业园让外商把99%的精力放在围墙里面,只用1%的时间跟政府打交道,涉及到政府的一切事情,都由开发区出面解决。滨海新区沿用的是中国开发区最普遍的管理模式——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的特别授权,组建工委会与管委会,代表政府行使权力,机构精简高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应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搞突破。(1)创新领导体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建立和完善走廊建设齐齐哈尔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由走郎各园区和有关部门组成的合作协调机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举行通气会、碰会,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和发展难题。(2)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健全和赋予园区工作职能,提高开发、管理、协调、服务水平。可采取市直部门向园区派驻办事机构或向园区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下放权力等措施和办法,赋予园区发展“特权”,体现“特区”特色,实现特事特惠、特事特办、特事特效。(3)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齐齐哈尔走廊区域各个园区,在具体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对外宣传、向上争取时,打破行政区划进行合作,建议开一个窗口,用一块牌子,集团作战,打捆运作。
对策四:加快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走廊建设的载体,建好园区是走廊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地下重于地上”、“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快推进“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达到项目入住条件,满足客商投资需要;着力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金瓶颈。积极与开行、中行等金融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争取资金支持和帮助;积极探索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开发管理模式,以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外资、内资和民间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参股、控股、独资或BOT等方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对策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目的在于招商引资,园区发展有赖于招商引资,园区成功体现在招商引资。要在园区招商上下功夫。把招商主要职责压到园区肩上,把园区推向招商前沿和主战场,引导项目集聚园区、引进资金投入园区。要在招大商、引大资、上大项目上突破。园区招商要坚持“宁缺勿滥”,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定位定向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
对策六:切实兑现政策。用好用活政策是发达地区先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一大秘决。工业走廊建设须在政策支持、政策拉动上作好文章。要修订政策。时过境迁,形势变化,政策应适时顺势调整。否则,不仅无助于发展,反而阻碍发展。对过时的或不便于操作的政策要及时清理,对园区和企业呼声较高而地方又能做到的要及时补充进去;要细化政策。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大多属于宏观层面,具体操作需要各部门、各区域、各园区出台执行细则、制定落实办法,明确主体、时限、内容、惩戒措施等,向社会公示,便于监督、执行和落实,解决政策有惠难优、无惠可优问题;要建立督察督办制度。按章办事,真察实办,重点解决科所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梗阻”、“底梗阻”和“上热下冷”问题,彻底打开落实优惠政策的绿色通道;要建立政策落实评价制度。注意征求、采纳园区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把政策落实满意的话语权、评价权交给园区和企业,依此改进工作,完善措施,保障政策落实。
对策七:加大宣传造势力度。哈大齐工业走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为国内外所瞩目。要掀起舆论宣传攻势,敲响哈大齐工业走廓这面大鼓,把名片传遍国内,递出国外。齐齐哈尔作为工业走廓的骨干区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特别要增强宣传推介意识,在宣传造势中炒热氛围,在宣传造势中赢得商机。各个园区要走上舞台,来到前台,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活动,展示自己,推介自己。通过舆论发动,形成本地有声势、外地有影响的宣传攻势,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哈大齐工业走廓,了解走廓中蓄势待发的齐齐哈尔。
对策八:处理好哈大齐走廓各个区域竞相协同发展的关系。同在一个工业走廓,同等的基础条件、一样的政策环境,有的区域可能走步很快、发展很好,有的区域可能变化不大、落后于人,很大程度取决于角色的确定、关系的摆布。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应统筹协调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安达、肇东五个成员,一方面要树立大家庭、一盘棋观念,密切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头并进,以免出现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和保护好发展积极性,增强各个区域的竞争意识,在同一走廓里,在总体规划下,发挥自身优势,抢前率先发展。齐齐哈尔区域既要主动融入大家庭,赢得支持协作,实现借势助力发展,又要趋利避害,抢占先机,在相关产业取得突破、求得快发展、大发展。
[责任编辑:王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