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思路,重整课堂环节——谈谈对英语新课改的一些看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tllzz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吹进了一股春风,也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也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近几个学期两个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我慢慢理出一些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过去的英语教学,教师将知识分点化,习惯性地把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久而久之,单纯地习惯接受知识.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实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发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已不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须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景教学,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最终帮助学生建
育趣是一件需要长时间不断地坚持的事情,我们得分清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系,它们是有差别的,又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增进的。因而,教师只有善于处置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的教学才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也不会那么累。我们都知道,在某个阶段激发学生的爱好是不难的,难就难在把激起的爱好长期地“留下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爱好,他在这个方面就必然产生很大的体验。那么如何处理育趣与语文常规教学的关
中学地理尤其高中地理对许多地理老师来说都很难教出好成绩,一方面是部分章节确实难,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以供同仁参考。   一、知识渊博,方法得当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知识渊博、业务精通的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头头是道,通过旁征博引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讲得一清二楚,往往会使学生非常敬佩。进而会让学生对他所教
“他还没有死……”,这是汶川地震中一个感人的画面,央视直播中,主持人帮助在卧龙工作的丈夫联系到他妻子时,妻子泣不成声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还没有死”这句话,没有人把它当
笔者长期战斗在美术高考的第一线,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个人的一些素描教学心得写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加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现象。  1.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
残缺教具是一种设计特异、形状残缺、内涵丰富,给人以更多联想、猜测、推理、探究、补缺、完美的教学具.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在新课程形势下一名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会不断地进步。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物理专业学识   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能学到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及相关性较强的学科。新的初中数学大纲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同时重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在我的理解中,孩子是天使却野性十足,是宝玉却遍身瑕疵,是小树却未经风雨。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天使却不失个性,成为宝玉却更加坚韧,成为大树而不娇柔,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特别是一些备受宠爱的孩子,张扬、任性、软弱、懒惰、自私等缺点几乎掩盖了“玉”的本来面目。我觉得对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应该是严厉多于鼓励,无声多于有声。(这里的严厉并不只是态度方面的,主要是指在细节方面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