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成性资源不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静态备用资源,而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激发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学习观点。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反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课堂和谐易于资源生成
  学会倾听是资源生成的前提 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如在教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8:50至9:30播放“金色的童年”,“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交流,出现了以下计算方法:①8:50过10分钟就到9:00,再过30分就到9:30,一共播放了40分钟。②假如从8:50开始到9:50结束,经过了1小时的时间;实际是9:30结束,比9:50多算了20分钟,1小时-20分钟=40分钟。③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就是播放了多少时间:9时30分-8时50分,9-8=1小时,30分钟减50分钟减不够,1小时 30分钟=90分钟,90分钟-50分钟=40分钟。④以前的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这里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减不够,向小时数里借1个小时,就是60分钟,60分钟 30分钟=90分钟,90分钟-50分钟=40分钟,所以9时30分-8时50分=40(分钟)
  整个过程中,笔者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耐心倾听学生们发表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鼓励他们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笔者认为,第四种解题方法,这种独特的见解也正是在主体迷恋执着、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萌发出来的。
  平等对话是资源生成的保障 曾经听过一节《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讲解课,执教者先要求学生找一找学过的图形当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回答教师很意外)
  师:能否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我把它这样(沿对角线折叠)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因此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很有说服力,不少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点头)
  师:同学们,他刚才说的话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1:是“特殊”。其实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是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个爱动脑的学生。
  生2: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特殊三角形是。比方说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3:还有等边三角形。
  生4:还有等腰梯形。
  生5:所有的圆也是轴对称图形。
  正是教师的鼓励和巧妙引导,使学生正确捕捉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才使数学知识在动态教学中被学生掌握。
  用心投入才能运用生成性资源
  合理利用生成资源,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教学中有不少易错点,如果在教学时先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反而会忽略,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方法,则又很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也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只有引发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将有争议的认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有效避免错误。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学生在交流28×12的笔算过程中,能很好地理解每一步的算法和算理,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其实就是把它分解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的过程。一切好似顺理成章,学生对算理、算法掌握都很好,于是引导学生进行验算,笔算12×28。结果: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只是把28×12改成了12×28,每一步的计算结果照抄:
  对此,笔者心里很是纳闷,于是在交流时笔者将错就错,直接出示这一错例;真正能理解算理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错误;随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确乘数的位置交换了,那么第一步个位算的是8×12=96,而非2×28,第二步十位算的是2×12=24,而非1×28了,因此中间步骤的计算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真正掌握了算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深入挖掘生成资源,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新教材的优点是:新颖、灵活、画面鲜艳美丽。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能给教师以广阔、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把教材激活,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对于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也会掌握得更好。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那么枯燥的数学课将变得魅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表现为肺的顺应性下降、顽固性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
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追求学生的发展、教学的高效,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追求学生的终身幸福;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能引发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心向等多方面的变化,能充分挖掘人文内涵,能将语言学习与人文性渗透得不露痕迹;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彰显动态生成性,凸显灵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富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鼓励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而教,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教,为教师
写作文令学生感到头疼,令教师感到痛苦不堪。如何改变陈旧的习作批改模式,教会学生自改、互改,让学生享受批阅作文的快乐,为教师减负?近年来,笔者做了习作批改的相关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了解学情,研究教材  为了突破传统的习作教学和评改方式带来的局限性,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习作评改的要求,为学生特别设计了练习稿纸。例如:  四年级上册习作3  班级 姓名 复评等第  书写( ) 错别字(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对比分析左肾静脉受压综合症(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 ,LRVES)患者双肾血流动力学的意义。方法73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基于此,如何让小学生快乐作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他们愿意动笔去写呢?为此,笔者对提高学生写作进行了一些尝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乐于写作。如此,每个学生的创作思维才会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才会爱上写作。  激发兴趣,体验作文的快乐  游戏串联写话 笔者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事”,
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本课程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多元教育,也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小学阶段收获一份精彩,教师们正在努力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顶层设计决定课程导向  顶层设计关系到了一个学校的走向,因此完成顶层设计时必须慎之又慎。教师必须基于一个核心理念之上,力求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相对整合,给学生构
教师在课堂中会发现,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课时,握着笔的手会自然而然停下来,不再书写,有时呼吸也会变得轻微而缓慢。注意力集中时,学习效果就显著;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这表明,人的注意力与学习效果存在着某种联系。无论是对事物的感知,还是记忆、思维,都与注意力有关。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培养,对提升教学效率具有启迪意义。  选择性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分类 传统分类通常把注意分为两类:无意识注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