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从中学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依据教学实践,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 提出了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操作模式,并论述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高效协作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成功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但能给师生双方带来愉快的经历,而且和谐融洽的小组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效、 更积极、 更充满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具有独特的意义。
1)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有信心。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
二、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三、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2)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小组各自的任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词汇攻关组负责单元的词汇讲解、带读及词汇测试;课文朗诵模仿秀组主要负责单元课堂所有的朗读任务及检查同学的课文背诵,广泛征求听说课的意见与建议然后上报老师。语法学习攻坚组负责模块单元语法自学方案的设计,配合老师提出语法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并为课堂教学找出相关语法的经典例句和文段等;英语课值日组负责安排和组织每单元课前2~3分钟的Duty report或Free talk活动,配合老师收取作业和管理、调试教室的设施与设备等;英语作文挑疵和评优组负责每次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一块互改、互学,找出好词好句,对错句通过商量共同纠正,并组织范文的学习。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四、增辟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是对实施小组活动的有效补充。
实践经验证明,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也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小组竞赛。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快速阅读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小组互测。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 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
3)小组互助。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其效果更好。
4)小组交流。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 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对做题方法等,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5)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命题轮流发表演讲。一般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
6)小组对答。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轮流进行一问一答 。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
五、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 高效协作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成功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但能给师生双方带来愉快的经历,而且和谐融洽的小组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效、 更积极、 更充满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具有独特的意义。
1)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有信心。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
二、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三、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
2)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小组各自的任务和要求是不一样的。词汇攻关组负责单元的词汇讲解、带读及词汇测试;课文朗诵模仿秀组主要负责单元课堂所有的朗读任务及检查同学的课文背诵,广泛征求听说课的意见与建议然后上报老师。语法学习攻坚组负责模块单元语法自学方案的设计,配合老师提出语法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并为课堂教学找出相关语法的经典例句和文段等;英语课值日组负责安排和组织每单元课前2~3分钟的Duty report或Free talk活动,配合老师收取作业和管理、调试教室的设施与设备等;英语作文挑疵和评优组负责每次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一块互改、互学,找出好词好句,对错句通过商量共同纠正,并组织范文的学习。 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四、增辟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是对实施小组活动的有效补充。
实践经验证明,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也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小组竞赛。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快速阅读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小组互测。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 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
3)小组互助。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其效果更好。
4)小组交流。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 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对做题方法等,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5)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命题轮流发表演讲。一般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
6)小组对答。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轮流进行一问一答 。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
五、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涉及多个要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要能起到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的作用。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
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