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uxiu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是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借助音乐教育、审美、娱乐三个功能就可以启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课堂教学中,我倾向欣赏部分,因为欣赏教学是音乐中能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措施。音乐欣赏内容极广,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对民族音乐有所了解,并接触一些外国优秀作品。我们音乐教师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光凭歌唱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而产生,但在低年级中上欣赏课相对来说较困难。其次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情绪的歌曲和乐曲,让他们认识什么是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什么是柔和安静的摇篮曲,什么是活泼欢乐的舞曲。通过欣赏这些不同情绪的音乐,逐步培养欣赏音乐的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听
  欣赏音乐,通过听觉来激起学生在情绪上的共鸣,使人产生联想。要使学生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首先要多听。如:我在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时,先以故事形式讲述:大森林里的早晨非常美丽幽静,小鸟一醒来就喳喳叫,小动物们也都醒来了,大自然也在小鸟的鸣叫声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了,动物们都开始工作了,东看看,西看看,到处寻找它们的食物,准备过节。突然,大森林里走出一只很大很大的狮子,它正得意洋洋、威风凛凛、迈着威严的步伐走来。听!它不断发出吼叫声,好像正在说……接下的内容让学生想象,自己讲述。教师可通过讲故事、猜谜等形式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情景,让学生直接感受乐曲的情绪,或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以创造更好的欣赏气氛。
  二、 想
  在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想,用不同情绪作比较。如:在欣赏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先启发学生回顾:近年来,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坛屡夺世界冠军,每当他们登上冠军的奖台,听到那代表祖国尊严的国歌、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时产生那种民族自豪感,激动得热泪盈眶。当你们听到这首进行曲后可以做些什么?当你们听到摇篮曲后眼前又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呢?在欣赏歌舞曲时我先出示一幅孩子们跳舞的画面,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小朋友们在怎样跳舞,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音乐就像一幅幅会动的图画。教师就能更好地帮助和启发学生去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 做
  欣赏是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根据学生年龄不同,有时可借用“做”,让学生亲自动一动,做一做,来加深对音乐内容及情绪的理解,这比光听的效果要好些。如:我在欣赏进行曲时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通过亲自做动作来体会乐曲的雄壮有力;又如欣赏完摇篮曲后让学生结合音乐,做一做拍娃娃或摇床等动作,力度逐渐变弱,速度逐渐变慢,动作也随之变小而轻……同样,随着活泼轻快的歌舞曲让学生拍拍手、跳跳舞,学生爱怎样就让他们随音乐自由发挥。在欣赏歌舞曲的后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创编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让欢乐的情绪在学生活动中更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 唱
  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不同情绪歌曲与乐曲的特点,最好让学生唱一唱。在低年级教材中大多数是声乐为主,更适合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欣赏。若是欣赏乐曲同样也可以哼唱些有特点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觉和记忆。
  欣赏教学是一项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师不但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并且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我根据我校各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提高欣赏音乐教学的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本刊特约记者:1985年您出版了<文献计量学>,这本书在这一领域开创了理论、方法和应用三者相结合的学科体系,由此获得了多方面的奖励并被选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请问您是
指导学生借书、读书,很有必要。管书人应同教书人一道,研究现状、制定对策,通过扎扎实实的“双导”,为高校育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8。
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两大应用主体,有必要在建设课程网站前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对现有课程网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教育者(网站制作者)与学习者两者不同
简要介绍采用HART协议的电子鼻系统和其电子元件,利用连续相位的FSK调制和解调技术使数据传输受到最小扰动. 着重说明支持向量机算法适合在小样本数据情况,其核函数可以向高
文章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本科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该系统对于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参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