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呈现出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宜春体育中心是江西省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曾承办过2004年的全国农运会。本文以宜春体育中心为例,以实地考察对宣春体育中心进行研究,初步了解其目前的经营状况,主要经营手段,对外开发情况,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探讨具体的解决措施。
2 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的现状
2.1 体育中心简介
宜春市体育中心是为了承办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投资1.5亿元建设而成的。中心占地面积338亩,场馆设施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动力中心以及中心广场。
体育馆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高24米,设有固定座位3778个,活动座位696个,铺有2200平方米高级木地板,馆内装有中央空调,配有比赛及演出所需灯光、音响、电子显示屏等设备,总造价4600万元。
体育场总建筑面积为26600平方米,高23.7米,看台总面积为751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2000人,训练馆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6868平方米,赛场设在第二层,有观众席位800个,动力中心为整个体育中心水、电、气、热供应及消防控制中心,建筑及设备造价约900万元。
中心广场占地面积70余亩,按下沉式设计,布有大型旱式音乐喷泉、跌落式水池及大片绿地。体育中心自1998年建成以来,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健身、娱乐。1999年已被列为中国羽毛球训练基地,2002年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2 体育中心的日常管理
2.2.1 体育中心的行政管
宜春体育中心为副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归口宜春市体育局,目前共有在编干部职工66A,领导成员主要包括局长1名,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助理调研员1名。内设工作机构有办公室、业务科、场馆科、动力技术科、保卫科、群体科、竞赛训练科。
2.2.2 体育中心的业务开展
体育中心的业务主要是承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大型活动,承办赛事并不一定次次都能赚钱,但它能为体育场馆带来高涨的人气。体育中心自建成以来承办了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型体育比赛及其他大型活动。
除了省里常规的比赛和活动外,体育中心还举办过几次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展览会,像商品、服装、瓷器、日用百货展销会,以及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国防教育等这些小型活动。
2.3 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
体育中心也尝试进行多种经营,在增加服务项目的同时,力争提高中心的经营效益,先后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俱乐部,游泳培训班。 2.3.1 乒、羽俱乐部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属校外活动形式。宜春市体育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江西省第一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俱乐部针对宜春的青少年开设了羽毛球和乒乓球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参与人群比较多,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利于开展。 2.3.2 提供游泳培训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经营游泳馆,体育中心开设了成人和幼儿的培训班,聘请了专业的游泳教练进行指导,传授基本的游泳技术,既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体育中心的经营效益。
2.4 体育中心的经营效益
体育中心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建成的,由宜春市体育局代理国家进行管理。从建成到现在八年的经营历程中,宜春体育中心经费收入来源主要是承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大型活动盈余、体育中心广场开发、场馆租赁、体育中心户外广告整体出租、体育比赛赛场广告。
其中体育中心户外广告媒体1998~2006年整体出租每年的费用大概是三十万,体育中心广场开发的费用每年大概有十几万,以及每年都要在体育馆或体育场举行1、2次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地租赁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3 宜春体育中心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宜春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阶段,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行业管理不规范,且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不强。
3.1 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场馆从规划设计、建设到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专业人才管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我国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是导致当前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律育中心肩负产业经营、为训练竞赛服务和向社会开放三重任务,宜春体育中心是以承办体育比赛为主,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展经营活动。
体育场馆这些庞然大物每年只在举行比赛时用几次,主要是承担上级机关分配的体育训练比赛任务,其余时间几乎闲置不用,比起在比赛或其他大型活动时的热热闹闹,比赛结束后体育场馆的冷冷清清说明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还是存在问题的。
3.3 体育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
体育中心经常承办体育比赛,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的吃住、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休闲娱乐等问题就会被格外关注,体育中心周围虽然有五环宾馆、五环餐厅以及青龙商厦,附近还有一个仙女湖大酒店,但这远不能满足运动员和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可供选择性几乎没有。
3.4 体育中心的设备适应范围狭窄
每天早上健身路径是最热闹的地方,老头老太太们都来这里健身,活动活动胳膊,活动活动腿,或者是跳跳舞,打打拳,但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地方仅此而已,很难找到其他的地方了,其他人可供选择的地方主要是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了。
3.5 体育中心的对外开放不足,场馆利用率低
在一些重大赛事举办期间,体育中心处在高频率的运转速度上,这时候场馆供给和需求基本达到了平衡。然而,比赛—旦结束之后,场馆就是闲置的了,周—至周五的白天表现更为突出,网球馆的情况就非常典型。
3.3 加强宜春市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3.1 培养、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实现科学化经营管理的关键,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够根据体育市场的现实需求,群众健身的需要,开发相适应的经营项目,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同时在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上,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减少场馆资源浪费,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体育场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3.2 改革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
改革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说,要把投资主体与管理者区分开来。国家是修建体育场钲,的投资主体,带着较浓的行政色彩,而管理者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更多应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在比赛之余如何使用体育场馆,如何在多功能、多用途、多变化上下功夫,这些就是体育中心运行机制的关键。
3.3.3 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多功能作用
体育中心在有五环宾馆、五环餐厅以及青龙商厦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开发,目前这些服务场所还不够满足大众需要,有待增加新的项目,体育中心可以利用体育场座椅下的闲置房间,进行一些商业开发。目前那些房间除了作为体育中心的办公地点外,大部分房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出租这些闲置房间开体育用品专卖店,健身俱乐部,浴室等服务性场所。
3.3.4 加强体育中心的对外宣传
因为宜春体育中心是以承办体育比赛为主,可以充分发挥体育中心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各级体育赛事,承接优秀运动队的集训,以竞赛为平台,借体育比赛来达到宣传体育中心的目的。
另外还要抓好体育广告业,成立体育广告开发的专门机构,整体策划、经营体育中心的广告业。利用体育中心位于市中心地带,赛事期间人流量大,外来人员比较多的机会,做好体育中心的广告宣传。
4 对宜春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现状的思考
宜春市在2004年全国地级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中以4244元排名第261位,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995元,消费水平属于由温饱向小康生活过渡阶段。宜春这种体育环境决定了宜春体育中心在经营开发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的阶段,体育消费以有形的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因为这种消费是可以持久使用的体育活动的中介物质,可以用来代替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等,这样的物质产品消费是一举两得的。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呈现出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宜春体育中心是江西省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曾承办过2004年的全国农运会。本文以宜春体育中心为例,以实地考察对宣春体育中心进行研究,初步了解其目前的经营状况,主要经营手段,对外开发情况,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探讨具体的解决措施。
2 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的现状
2.1 体育中心简介
宜春市体育中心是为了承办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投资1.5亿元建设而成的。中心占地面积338亩,场馆设施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动力中心以及中心广场。
体育馆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高24米,设有固定座位3778个,活动座位696个,铺有2200平方米高级木地板,馆内装有中央空调,配有比赛及演出所需灯光、音响、电子显示屏等设备,总造价4600万元。
体育场总建筑面积为26600平方米,高23.7米,看台总面积为751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2000人,训练馆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6868平方米,赛场设在第二层,有观众席位800个,动力中心为整个体育中心水、电、气、热供应及消防控制中心,建筑及设备造价约900万元。
中心广场占地面积70余亩,按下沉式设计,布有大型旱式音乐喷泉、跌落式水池及大片绿地。体育中心自1998年建成以来,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健身、娱乐。1999年已被列为中国羽毛球训练基地,2002年又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2 体育中心的日常管理
2.2.1 体育中心的行政管
宜春体育中心为副县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归口宜春市体育局,目前共有在编干部职工66A,领导成员主要包括局长1名,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助理调研员1名。内设工作机构有办公室、业务科、场馆科、动力技术科、保卫科、群体科、竞赛训练科。
2.2.2 体育中心的业务开展
体育中心的业务主要是承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大型活动,承办赛事并不一定次次都能赚钱,但它能为体育场馆带来高涨的人气。体育中心自建成以来承办了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型体育比赛及其他大型活动。
除了省里常规的比赛和活动外,体育中心还举办过几次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展览会,像商品、服装、瓷器、日用百货展销会,以及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国防教育等这些小型活动。
2.3 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
体育中心也尝试进行多种经营,在增加服务项目的同时,力争提高中心的经营效益,先后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俱乐部,游泳培训班。 2.3.1 乒、羽俱乐部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要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属校外活动形式。宜春市体育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江西省第一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俱乐部针对宜春的青少年开设了羽毛球和乒乓球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参与人群比较多,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利于开展。 2.3.2 提供游泳培训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经营游泳馆,体育中心开设了成人和幼儿的培训班,聘请了专业的游泳教练进行指导,传授基本的游泳技术,既为大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体育中心的经营效益。
2.4 体育中心的经营效益
体育中心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建成的,由宜春市体育局代理国家进行管理。从建成到现在八年的经营历程中,宜春体育中心经费收入来源主要是承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大型活动盈余、体育中心广场开发、场馆租赁、体育中心户外广告整体出租、体育比赛赛场广告。
其中体育中心户外广告媒体1998~2006年整体出租每年的费用大概是三十万,体育中心广场开发的费用每年大概有十几万,以及每年都要在体育馆或体育场举行1、2次大型文艺演出的场地租赁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3 宜春体育中心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宜春市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阶段,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行业管理不规范,且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力不强。
3.1 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场馆从规划设计、建设到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专业人才管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我国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是导致当前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律育中心肩负产业经营、为训练竞赛服务和向社会开放三重任务,宜春体育中心是以承办体育比赛为主,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展经营活动。
体育场馆这些庞然大物每年只在举行比赛时用几次,主要是承担上级机关分配的体育训练比赛任务,其余时间几乎闲置不用,比起在比赛或其他大型活动时的热热闹闹,比赛结束后体育场馆的冷冷清清说明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还是存在问题的。
3.3 体育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
体育中心经常承办体育比赛,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的吃住、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休闲娱乐等问题就会被格外关注,体育中心周围虽然有五环宾馆、五环餐厅以及青龙商厦,附近还有一个仙女湖大酒店,但这远不能满足运动员和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可供选择性几乎没有。
3.4 体育中心的设备适应范围狭窄
每天早上健身路径是最热闹的地方,老头老太太们都来这里健身,活动活动胳膊,活动活动腿,或者是跳跳舞,打打拳,但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地方仅此而已,很难找到其他的地方了,其他人可供选择的地方主要是乒乓球馆、羽毛球馆了。
3.5 体育中心的对外开放不足,场馆利用率低
在一些重大赛事举办期间,体育中心处在高频率的运转速度上,这时候场馆供给和需求基本达到了平衡。然而,比赛—旦结束之后,场馆就是闲置的了,周—至周五的白天表现更为突出,网球馆的情况就非常典型。
3.3 加强宜春市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3.1 培养、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是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实现科学化经营管理的关键,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够根据体育市场的现实需求,群众健身的需要,开发相适应的经营项目,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同时在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上,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减少场馆资源浪费,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体育场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3.2 改革体育中心的运行机制
改革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说,要把投资主体与管理者区分开来。国家是修建体育场钲,的投资主体,带着较浓的行政色彩,而管理者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更多应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在比赛之余如何使用体育场馆,如何在多功能、多用途、多变化上下功夫,这些就是体育中心运行机制的关键。
3.3.3 充分发挥体育中心的多功能作用
体育中心在有五环宾馆、五环餐厅以及青龙商厦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开发,目前这些服务场所还不够满足大众需要,有待增加新的项目,体育中心可以利用体育场座椅下的闲置房间,进行一些商业开发。目前那些房间除了作为体育中心的办公地点外,大部分房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可以出租这些闲置房间开体育用品专卖店,健身俱乐部,浴室等服务性场所。
3.3.4 加强体育中心的对外宣传
因为宜春体育中心是以承办体育比赛为主,可以充分发挥体育中心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各级体育赛事,承接优秀运动队的集训,以竞赛为平台,借体育比赛来达到宣传体育中心的目的。
另外还要抓好体育广告业,成立体育广告开发的专门机构,整体策划、经营体育中心的广告业。利用体育中心位于市中心地带,赛事期间人流量大,外来人员比较多的机会,做好体育中心的广告宣传。
4 对宜春体育中心经营管理现状的思考
宜春市在2004年全国地级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中以4244元排名第261位,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995元,消费水平属于由温饱向小康生活过渡阶段。宜春这种体育环境决定了宜春体育中心在经营开发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高的阶段,体育消费以有形的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因为这种消费是可以持久使用的体育活动的中介物质,可以用来代替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等,这样的物质产品消费是一举两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