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暖花开时节,眼见着一个跳槽高峰期又要到来了,“跳蚤族”再次在职场中成为流行。据某求职网站2011年的跳槽调查,其中79.9%的职场人有春节后跳槽的打算,计划谋求新的工作机会,提升薪资水平。而这其中的主力军大多为70后和80后。
在这些年后欲跳槽的员工当中,不乏工作不满一年甚至未满半年的新人。入职、离职、入职、离职……在职场中,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这两个过程不断重复,于是,大家开始质疑这类频繁跳槽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与选择当中,梦想与现实到底是拉近了距离还是背道而驰?
有数据显示如今的职场青年平均每四年换一次工作,年轻人平均不到一年半就会“跳一跳”,而大学本科毕业生成“跳槽率”最高人群。职场新人跳槽意愿越来越高,跳槽频次越来越快。和过去在一单位一待就是几十年的人相比,现在的职场新人少有这份坚守。有人说职场新人太频繁地换工作,反映出一种当前职场新人浮躁的心态。职场新人频繁跳槽是因为浮躁吗?跳槽到底好不好?
跳与不跳的尴尬选择
打工女皇吴士宏曾经这么说:“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挤上车,然后补票。”她的意思,是先抓住机会,然后让这个机会逼着自己长本事。跳槽后的新环境、新关系、新的工作方式,对自己的成长都是很好的剌激。有人说,工作是第二次投胎,那么每一次跳槽,都是新生。
“我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2007年毕业至今我已经换了4份工作了,其实我也很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做到退休,可是现实中真的很难做到这点,几次的跳槽经历,其中有我自己的问题也有公司方面的问题。每次公司的招聘人员看到我简历上一大堆的工作经历总是表情很怪异,于是,有的人力资源经理便看着我的简历,追问我每份工作不做的原因,真的很无奈。”小曹是一个典型的频繁跳槽者。在职场中,既体验到了“想跳就跳”的痛快,也体验到了频繁跳槽带给他的尴尬。跳了可以获得新生的自由,不跳就要继续痛苦的挣扎;跳了要面对更多的质疑和猜测,不跳要面对长久的心灵桎梏。在跳与不跳之间,职场人左右摇摆不定。
职场人易患“频繁跳槽”症
如果你的跳槽是冷静后的理性抉择,那么,这样的跳槽对职场人来说,是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台阶。如果你的跳槽没有深思熟虑,患上了以下几种频繁跳槽的症状,那么可要小心了。
好高骛远症:没想到现实的工作总是一些琐碎小事,甚至还要受气,于是感觉乏味、厌恶。
自以为是症: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工作总有破坏性的意见,而没有建设性的意见,结果往往是脱离实际。
工作焦虑症:急于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做出成绩,过分苛求自己,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导致心情不佳。
交际恐惧症:很清高。不愿意“奉承”领导,不愿意“讨好”同事,不愿意“取悦”客户,不能结交新朋友,只守住一份怀念,寂寞孤独。
高压恐惧症:在学校时“舒服”惯了,工作后对于每天打卡上班、加班加点的工作极不适应,度日如年。
繁华失落症:看到城市繁华的景色,感受着丰富的物质,甚至看到某些同事的潇洒生活,再想到自己眼下菲薄的薪水、脏乱的小屋和粗糙的生活,于是产生失落感。
由于具备了这些症状,所以,一些职场人士如匆匆过客般在职场江湖里行走,他们愈是渴望停留却愈是走得更快。建议这几类人有可能的话去做个职业测评,充分了解所在行业及自己的特点,同时要端正自己的职业想法,明白现在努力工作是为了进一步积累以后的资源和能力。
小心你的职场能量“归零”
跟一切物体一样,职业也积聚着特有的、无形的能量,这种能量包括了我们在职场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眼光、胸怀、直觉等等无法用“经验”来代替的东西。在一次次的跳槽和创业中,如果不小心就会让自己在以往的职业生涯中好不容易积蓄起来、沉淀下来的职场能量一次次地“归零”。多次的职场归零,便将会使你的职业生涯由于多次“地震”丧失能量,冲击力和抗击打力变得大大的弱化,再加上年龄、生活、环境等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你将会在消极情绪中,越来越同别人拉开差距。
所以,聪明的职场人一定要三思而行,冷静并客观地分析和制定自己的职场规划,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无限的惊喜和收获。
红方
其实现实中企业优秀员工的跳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待遇低或者不匹配”和“企业用人制度”这两个致命的原因把优秀的人才给逼急了。企业在不知不觉中拱手把优秀的人才送给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原因不外有:企业管理混乱,制度形同虚设,很多企业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建设,使得很多年轻人入公司后感觉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良禽择木而栖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一个企业有没有明确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能不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自然竞争法则对员工去留很关键。据资料显示,一个企业若有优秀的人事部门(管理团队),该企业员工的“跳槽”相对率则很低;所以员工的“跳槽”,部门主管责任重大。
现在的大学都不包分配,社会上的公司和职业也更多样化,对于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时候迫于生计只能先勉强干一份糊口的工作。这样就出现了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发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非常难找,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用跳槽的方式来慢慢的去寻找机会接近自己专业的工作。
职场人士不应惧怕改变,跳槽好处其实很多,比如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薪酬待遇;受到其他赏识或找对上司;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或是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重头再来,重新规划,丰富个人知识结构;满足客观因素如家人、朋友、交通等的影响等等,所以有时候择机跳槽,何乐而不为呢?
蓝方
年轻人频繁跳槽的现象越來越普遍,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我经常听到我身边很多年轻人说要干我喜欢的事,到这个单位工作,不喜欢,不是我的爱好,就跳槽走了。其实干自己喜欢的事这句话是地地道道的大毒草,中国有一句老话: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刚走向社会,如果一点委屈承受不了,稍微有点别扭,跳槽走,这一生能有什么经历?一个人了解一个行当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不够,必须扎进去才知道。
初入职场者一般要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逐步建立对企业、行业的认知度,织成自己所需的人脉网络。如果盲目跳到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工作领域,不仅浪费了原有的资源,还可能要从零做起,并面临“水土不服”的窘况。如果目标企业的性质或企业文化与原来企业有很大不同,跳槽者也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调整。一次理性跳槽,有可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质的飞跃;而一次盲目跳槽,或将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认定方向很重要,坚持方向更为重要。跳槽就像在塞车时多车道行驶的汽车,人们总觉得另一个车道更快而频频换道,结果常常是没能更快,可能更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