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与工业通衢——费孝通乡村工业思想评述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NDA_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问题,思想界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争论,其思想诸如"棉铁主义"、"商业先行"、"第四种国家道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发展乡村工业,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于各家之中独树一帜.虽然屡屡为时人诟病,但终于在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印证了其深刻性和高度的预见性.堪称当今乡镇企业发展真正的思想源头.[1]回首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有着颇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我党早期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我党早期重要的思想家和领导者。在“五四”启蒙时期(本文所指的“五四”启蒙时期,指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五四”运动爆发之前
本文建立TVP-VAR模型研究了2005年以来美国信心冲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渠道,并对比分析了在美国发生自然灾害、金融危机和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其信心冲击影响我国经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管制传统,滞新媒体背景下,造成了官民沟通障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双重价值”律、决策所需信息、负面信息与负面效果三方面指出了我国政府在信
"除非"一词的出现不迟于晚唐,在宋元明清的诗词、戏曲和白话小说中已有不少的应用.时至近代,"除非"已成为一个常用此频频出现在谚语、熟语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