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怀有一种天然质朴、有如子女对母亲般的感情,这种感情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不带有任何条件。哪怕是穷乡僻壤,人们依然把它作为故土而深深地铭刻在心中。因而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乡土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初中地理教学案例为主导,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知识,并对教学效果加以分析。
  关键词:乡土地理;运用;效果
  乡土地理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生活,摸得着、看的见,很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生熟知的乡土地理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乡土案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关心和热爱家乡情怀,有利于实现德育的渗透。长期以来,地理教学都以课程教学为主,闲置和浪费了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针对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选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浅谈一下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抱怨书本内容枯燥无味,教学中提不起学生兴趣,而学生认为书本内容平厌无奇,如过眼烟云一般,没有留下深刻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情境,没有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每一個教育过程都是一定的情境的发生,而案例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设计并提供乡土案例,通过引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创造良好的地理情境。比如学习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些黄土高原上的塬茆地貌,分析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情境一旦产生,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浓厚,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继续探索。
  乡土地理信息都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渴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亲其师、近其道,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使得乡土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帮助学生树立研究性学习方法,拓展解决问题能力
  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在系统科学的地理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将生活中接触的地理信息与教科书中的概念相结合,促进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走出课堂收集书本上没有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通过接触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研究性学习方法。
  1.拓宽学生知识面
  地理学科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乡土地理体现了地理区域的多样性,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是获取地理信息和发现地理问题的便捷切入点。比如“红色旅游”是会宁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与延安、遵义、瑞金等革命老区同列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学生结合会宁地理环境了解红色旅游成因,并如何通过独有的地理位置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多渠道收集地理知识,增加了知识点,扩大了知识面。
  2.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实地考察,在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理顺因果关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提出新的建设性意见,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比如会宁今年来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提出的“四纵八横”,就是深入了解会宁地形及地貌特征而因地制宜创设而成的。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来充实地理教学,引导实行研究性学习,对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关心和热爱家乡,实现德育渗透
  乡土地理环境对生活于本地的学生来说,各个要素是可感可触的,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就可以理解。家乡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矿产资源、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等等都能使学生动情,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对自己生活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准确的认知和把握,最后产生热爱自己家乡。
  1.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教学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乡土文化。例如可以给学生讲述我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和战斗英雄的故事等,甚至还可以组织、带领他们瞻仰、观光先贤古迹,让学生追寻英雄的足迹,用英雄的光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同时让学生了解家乡辉煌的历史,增添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人类生存环境和人地关系。乡土地理材料具有天然的地理情感纽带作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本地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类活动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对人类、对现实环境和未来愿望的思考中,产生维护和改善自己家乡落后局面的想法。可以说,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环境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乡土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选取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会使地理教学更加具有实用型、趣味性,为更多的学生所喜欢,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与观察密不可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观察法的作用日益突出。从对周围物体的观察中,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结合其目标和意义谈了其重要性,包括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数学意识等,然后给出了一些课堂教学建议。  关键词:观察物体;小学数学;数学意识  观察物体既是小学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很多数学知识
摘 要: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习惯了形象思维、单一思维和被动接受,就难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多维度辩证思考,也不善于去质疑、思辨和实践探究。再加之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局限性,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觉得高中阶段的哲学深奥、抽象、难学,于是领悟不了哲学知识点及原理的深意,记不住知识点、考试时也不会用其进行答题,长此以往对哲学产生严重的畏惧甚至抵触心理。就其根源,我认为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质疑、思辨和实践的好习惯,
摘 要:新课改的推动给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的基础课程,也是难点课程,高中数学的教学一直以来受到学校老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新课改之后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探讨,深入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改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强调,
摘 要:新数学课标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来帮助自身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
目的:探索抗栓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的抗炎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小时内发病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小量地塞米松组、微小剂量组、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
摘 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好初中化学,既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又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要想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就自己的化学教学工作做好反思和总结。  
目的:  肺灌注显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我院体检健康者10例,男性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