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杭州市老龄化问题严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智慧养老在老龄服务业中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智慧养老 互联网+
一、引言
杭州市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目前的养老服务形势。另外,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也位于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發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提升,高科技产品和智能化产品在老龄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多元化、复合型的治理手段解决目前的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成为杭州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杭州不同健康状况和年龄段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需求及其发展前景,分析杭州智慧养老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势、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智慧养老的概念与服务内容
“智慧养老”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通信技术和老年服务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便捷服务、舒适的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塔的核心理念是指在区分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设备实时传递需求与风险信号,达到需求识别、风险预警和即时服务的目的。“智慧养老”不仅可以无时无刻保护老年人,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知晓他们的最新的生活动态,发挥“隐形伴侣”的作用。
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对智慧养老定义的的看法。郑世宝(2014)指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综合性的、医养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三、智慧养老发展现状
1.发展前景。杭州比全国提前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杭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将达到151万,占杭州市总人口的21%,其中,80周岁以上有27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8.7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86万人,占总人口的25%。而当大部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时候,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与普及化就成为了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目前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模式只关注于老人生活与生理上的需求,忽略了老人文化与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一些老人产生了“精神贫困化”的现象。而在政府方面,养老政策、制度和相应的养老结构、模式都无法较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在退休后便对社会失去了贡献,智慧与才干无法得到良好的利用,老年人的“老有所为”难以实现。另外,大部分养老机构并没有开设老龄教育课程,而只是一些简单的老年照顾服务。未能正真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需求。所以综上所述,智慧养老需求量较大。
李晓文(2015)发表的《需求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探究》提出:“智慧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从根本上影响着智慧养老的推进进程,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居家养老需求只是一种理论化的需求,而不是有效的需求。”。薛群慧(2016)提出“60%的老年人有意愿学习电脑知识,超过70%的老人认为网络可以很好地帮助到他们,所以发展智慧养老也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综合来看,智慧养老产业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市场开拓的阶段,特别需要政府与大企业进行引导与牵头发展。而这些引导与牵头的大企业必须具备养老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拥有一定的技术,具备研发智能产品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市场风险,毕竟智慧养老产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不稳定,企业需要有能力应对与承担风险。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利用政策,合理分析市场动态,规避风险,把握机会,那么企业就能真正地开启这个拥有巨大潜能的市场。
2.存在的优势。“智慧养老”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一个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为社区与居家老人提供快捷、实时、有效的智能化、物联化、互联化的养老服务。
对于社区与养老机构来说,它能够帮助他们大幅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并且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这两种养老模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宏观社会方面来说,智慧养老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对现有养老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弥补,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对于智慧养老产业来说,智慧养老技术和理念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将来的养老模式变得更加人性化、多样化,养老服务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举例来说,在实行智慧养老的社区与养老机构,家属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了解老年人的最新动态,了解老人信息;老人还可以通过佩戴便携式定位设备,当老人在家属不在身边的时候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发起求助,由相应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老人提供帮助,帮助老人解决困难,保证老人安全;当家属不在老人身边,而老人有任何不能满足的生活需求时,家属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信息,并通过云平台发布需求,而服务公司通过云平台了解需求,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智慧养老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家庭养老存在的老人自理有安全隐患、子女照顾不周等问题,解决了机构养老服务单一的问题,解决了社区养老导致老人服务消费意识不足的问题。
四、智慧养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1)受传统文化理念制约,智慧养老认知度不高。根据“对‘互联网+’背景下杭州市智慧养老产业现状调研”的结果显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比重最大,占36.17%,真正了解并尝试过的只有10.64%,这说明对于智慧养老了解的人很少,大部分只是听说过一点,还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所以可以看出智慧养老的宣传不足,认知度明显欠缺。(2)政策法规建设不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市场。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还不够完善。而杭州市财政局于2016年10月10日印发《关于开展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转型阶段。(3)智慧养老产业初起步,技术发展存在障碍。虽然智慧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信息时代发展之必然,但是我国的智慧养老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比较低,技术仍然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4)智慧养老产业缺乏专业技术团队,受到人才制约。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需要的养老人员多为非专业性人员,年龄大,薪酬待遇低,流动性大。而智慧养老则需要专业性养老人才。杭州于2017年开始实施“政校合作”计划,支持在杭高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到2017年底,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将达到95%以上。而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与团队仍较紧缺。
2.解决对策。(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扶持力度,规范市场。为了推动智慧养老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它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2)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技术,优化智慧养老平台。技术制约是智慧养老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阻碍因素,所以企业在探索与开发智慧养老产品时,应注重技术投入。(3)引进专业人才,建设智慧养老专业技术团队。一个专业的智慧养老团队需要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等,从而满足护理、心理辅导等多方面需求,真正做到智能化养老。(4)加大智慧养老产业宣传力度,普及智慧养老相关知识。受传统文化理念制约,智慧养老认知度不高。而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智慧养老认知度,普及智慧养老这一新产业,政府与企业都应加大宣传力度,使老人与家属更了解与支持智慧养老。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它虽然未来发展区前景良好,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积极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杭州市智慧养老产业的优缺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有利于促进智慧养老发展,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减少养老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予老人均等化的能力和权力,从根本上增强老年人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屈贞.智慧养老:机遇、挑战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108-112.
[2]荆爱珍,卢志宁.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研究[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7-29.
作者简介:涂小敏(1995.11-)女,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吴美珍(1972.05-)女,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关键词:智慧养老 互联网+
一、引言
杭州市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目前的养老服务形势。另外,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也位于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發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提升,高科技产品和智能化产品在老龄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多元化、复合型的治理手段解决目前的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成为杭州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杭州不同健康状况和年龄段老年人对智慧养老的需求及其发展前景,分析杭州智慧养老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优势、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智慧养老的概念与服务内容
“智慧养老”是指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通信技术和老年服务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便捷服务、舒适的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塔的核心理念是指在区分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智能设备实时传递需求与风险信号,达到需求识别、风险预警和即时服务的目的。“智慧养老”不仅可以无时无刻保护老年人,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知晓他们的最新的生活动态,发挥“隐形伴侣”的作用。
一些专家也提出了自己对智慧养老定义的的看法。郑世宝(2014)指出“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综合性的、医养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三、智慧养老发展现状
1.发展前景。杭州比全国提前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杭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将达到151万,占杭州市总人口的21%,其中,80周岁以上有27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为8.7万。预计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186万人,占总人口的25%。而当大部分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时候,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化与普及化就成为了应对老龄化的必然选择。目前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模式只关注于老人生活与生理上的需求,忽略了老人文化与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一些老人产生了“精神贫困化”的现象。而在政府方面,养老政策、制度和相应的养老结构、模式都无法较好地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在退休后便对社会失去了贡献,智慧与才干无法得到良好的利用,老年人的“老有所为”难以实现。另外,大部分养老机构并没有开设老龄教育课程,而只是一些简单的老年照顾服务。未能正真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需求。所以综上所述,智慧养老需求量较大。
李晓文(2015)发表的《需求视角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探究》提出:“智慧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从根本上影响着智慧养老的推进进程,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居家养老需求只是一种理论化的需求,而不是有效的需求。”。薛群慧(2016)提出“60%的老年人有意愿学习电脑知识,超过70%的老人认为网络可以很好地帮助到他们,所以发展智慧养老也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
综合来看,智慧养老产业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市场开拓的阶段,特别需要政府与大企业进行引导与牵头发展。而这些引导与牵头的大企业必须具备养老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拥有一定的技术,具备研发智能产品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承担市场风险,毕竟智慧养老产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不稳定,企业需要有能力应对与承担风险。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利用政策,合理分析市场动态,规避风险,把握机会,那么企业就能真正地开启这个拥有巨大潜能的市场。
2.存在的优势。“智慧养老”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一个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为社区与居家老人提供快捷、实时、有效的智能化、物联化、互联化的养老服务。
对于社区与养老机构来说,它能够帮助他们大幅度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并且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这两种养老模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从宏观社会方面来说,智慧养老通过改变信息交流传递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效率等手段对现有养老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弥补,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对于智慧养老产业来说,智慧养老技术和理念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将来的养老模式变得更加人性化、多样化,养老服务的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举例来说,在实行智慧养老的社区与养老机构,家属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状况,了解老年人的最新动态,了解老人信息;老人还可以通过佩戴便携式定位设备,当老人在家属不在身边的时候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发起求助,由相应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为老人提供帮助,帮助老人解决困难,保证老人安全;当家属不在老人身边,而老人有任何不能满足的生活需求时,家属可以通过平台获取信息,并通过云平台发布需求,而服务公司通过云平台了解需求,根据需求为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智慧养老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家庭养老存在的老人自理有安全隐患、子女照顾不周等问题,解决了机构养老服务单一的问题,解决了社区养老导致老人服务消费意识不足的问题。
四、智慧养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问题。(1)受传统文化理念制约,智慧养老认知度不高。根据“对‘互联网+’背景下杭州市智慧养老产业现状调研”的结果显示,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比重最大,占36.17%,真正了解并尝试过的只有10.64%,这说明对于智慧养老了解的人很少,大部分只是听说过一点,还有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所以可以看出智慧养老的宣传不足,认知度明显欠缺。(2)政策法规建设不全,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市场。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还不够完善。而杭州市财政局于2016年10月10日印发《关于开展杭州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智慧养老产业仍处于转型阶段。(3)智慧养老产业初起步,技术发展存在障碍。虽然智慧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是信息时代发展之必然,但是我国的智慧养老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比较低,技术仍然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求。(4)智慧养老产业缺乏专业技术团队,受到人才制约。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需要的养老人员多为非专业性人员,年龄大,薪酬待遇低,流动性大。而智慧养老则需要专业性养老人才。杭州于2017年开始实施“政校合作”计划,支持在杭高校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到2017年底,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将达到95%以上。而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与团队仍较紧缺。
2.解决对策。(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扶持力度,规范市场。为了推动智慧养老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支持它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2)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技术,优化智慧养老平台。技术制约是智慧养老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阻碍因素,所以企业在探索与开发智慧养老产品时,应注重技术投入。(3)引进专业人才,建设智慧养老专业技术团队。一个专业的智慧养老团队需要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等,从而满足护理、心理辅导等多方面需求,真正做到智能化养老。(4)加大智慧养老产业宣传力度,普及智慧养老相关知识。受传统文化理念制约,智慧养老认知度不高。而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智慧养老认知度,普及智慧养老这一新产业,政府与企业都应加大宣传力度,使老人与家属更了解与支持智慧养老。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智慧养老产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它虽然未来发展区前景良好,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积极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杭州市智慧养老产业的优缺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有利于促进智慧养老发展,强化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减少养老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给予老人均等化的能力和权力,从根本上增强老年人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屈贞.智慧养老:机遇、挑战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03:
108-112.
[2]荆爱珍,卢志宁.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智慧养老产业研究[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7-29.
作者简介:涂小敏(1995.11-)女,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吴美珍(1972.05-)女,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