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學生的识字质量和效率就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随文识字”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激活学生想象思维的同时,能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有效性
  识字教学在学生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小学生要想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写作水平,离不开识字教学打下的基础。阅读与识字存在因果关系,没有足够的识字量难以进行阅读;而写作对于识字和阅读而言,存在递进关系,唯有可进行正常的阅读和识字,才可以正常的进行写作。低年级学生由于所学知识限制,识字量相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寥寥无几,读写能力自然不能同高年级学生相提并论。
  1.创设情境
  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是让他们跟着老师读,跟着老师写就能被激发起来的,需要教师合理的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通过运用一些学生喜爱的人物形象,结合多媒体设备,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静止的东西运动起来等,都不再是难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环境下学习,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把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起来,创建起一个思维导图,由浅到深。化难为易,把词语和客观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丰富多彩的音频与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学生对生活的共鸣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随之高涨。
  2.培养自主识字
  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但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句话深究起来,是把老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是把老师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呢,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的所能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但通过传授学习方法去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是无限的,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跟着老师读书写字,每一步都要依靠老师才能前进,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当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不用依靠老师前进自身才能前进,学生有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过程,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识字过程不应该是单调的、无味的,更应该是有趣的,学生极度渴望去掌握的。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丰富多彩的识字写字方法,这些方法的积累,都是为了学生能去掌握这些学习办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去认识生字,去把更多的生字变成熟识。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
  3.反复重现,巩固识字成果
  3.1当堂复习及时巩固
  一堂带有生字的课堂,把生字就教给学生怎么读,把生字的意义、用法给学生解释过,学生就会熟识这个生字了吗?这对学生认识生字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解释晚生字之后,可以采取生子复现方法,一来二去,才能不断巩固生字。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储存记忆的“小海马”需要不断的刺激,才能把生字变为熟识。巩固认字没有捷径可以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复出现,重复认识,重复刺激。儿童具有一定的遗忘规律,大部分属于“先快后慢”。故而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是老师进行复习、巩固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全身心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趣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方式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灵活多变。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是目前较被认可的方法,在堂课上,把知识与游戏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感兴趣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巩固识字。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采取比赛的形式,通过个人对个人、组对组的形式,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竞争,更让他们学会合作。
  3.2课后复习延时巩固
  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生字的认读与巩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认识到熟读,从理解到记忆等的转变,便是生字的巩固。这不仅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看其有没有理清指导思想,更是考验一个教师对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解决问题先抓源头,首先要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都是识字,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无法展开阅读,更别说写作;其次理清它们的内在联系,识字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而阅读和写作反作用于识字,不但巩固的识字,也进一步扩大了识字量,彼此相辅相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就应该作为第一任务。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识字,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不断进步。而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又反作用于识字,不断的巩固学生的识字基础。最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学生通过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学习,肯定积累了不少生字,在学习课本的当下印象较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这些生字还是生字。为了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生字的认识,教师可以采取重复认识法,把属于本单元学的生字集中整理起来,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存放,也可以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这些生字,不断的巩固对这些生字的认识;也可以采取互帮互助法,鼓励学生互相帮忙,积极争当小老师;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可以专门整理作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等。通过不断认识,不断学习,慢慢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结 语】
  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加速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小学生识字量大幅度增加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当务之急,这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但又不能操之过急,识字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有.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09)
  【2】肖建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5(04)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正是一种很好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实践方式。中国有句古话,“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也正是阅读的力量,才实现了代代传承。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因此就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朱永新说,新教育点燃的就是“阅读之灯”,
名著,作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深厚的思想底蕴。作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名著阅读则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训练途径。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从拓宽视野、培养良好习惯和形成顽强意志等角度出发,强调有计划、有步骤、有深度地阅读名著,是学生积淀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必然需要,也是破解功利性阅读、浅层次阅读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名著阅读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该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北美,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得以改善,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都大大提高,因此,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比较青睐这种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模式的定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尤其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和它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的可行性
阅读是一门使人终身受益的功课,它能滋养人的灵魂,润泽人的生命,并且影响人的一生,可以激发爱学习的幼儿们勤动脑,好阅读。绘本是一种用画图和文字说故事,适宜幼儿学习成长的读物,因此许多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有趣的故事绘本  要让幼儿喜欢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