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学为诗歌教学插上翅膀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如一片变幻的五彩的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信息充斥全球的今天,传统的诗歌教学也受到了挑战,单纯地靠一张嘴、一支笔教学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的、整体的、流动的信息。此时,电化教学如一股春风吹进了课堂,无疑给诗歌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给诗歌插上一对天使的翅膀,让学生在诗的海洋中自由徜徉,静静地聆听诗的国度里传来的天籁般的歌声。
  一、形美以感目
  电化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意境,以景激情,利用图片,再现形象,描绘意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思考,借助景物调动联想和想象,学生将比较容易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以《雨巷》为例,新课导入展示多媒体“雨巷”动画,要求学生自己通过从图片上看到的内容获得感受,引导学生走入诗歌意境。诗一开篇,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巷里空荡荡的。把江南小巷的图景从多媒体上展示出来,很容易把学生带入那古老而又悠长的小巷的境界中,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江南小巷是怎样的,下面再用多媒体展示诗中的具体意象。
  油纸伞:展示油纸伞的多媒体图片,使学生认识油纸伞,了解油纸伞的功用,引导学生分析诗人为什么写“油纸伞”以及“油纸伞”的象征意义。
  丁香:展示丁香花的多媒体图片,从色彩、外形和容易凋零的特点上体会丁香集高洁、美丽和愁怨于一体的形象,使学生理解诗人将丁香的种种特征赋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并让学生说出丁香的象征意义,一则象征美好的事物、纯洁的品格,二则象征转瞬即逝的理想。
  姑娘:展示丁香姑娘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有着丁香气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她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杰作。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把赤壁这一景物写活了,用三幅图画分别把这三句话展示出来。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重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学生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他们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词的下阙塑造了周瑜的形象,用图片配合视频让学生对周瑜形象有直观的感受,“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根据直观的图画,让学生深刻体会周瑜的年轻得意、英俊潇洒、从容闲雅,也更能体会出苏轼的失意落寞,壮志难酬。
  二、音美以感耳
  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音乐是高雅的艺术,它能陶冶情操,沉淀人的情感,多媒体的音乐播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蔽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课件中适当地加入背景音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兴奋点。当他们注意力减弱、思维出现懈怠时,后续的音乐又会以一个新的感觉将他们拉回来,重新调整状态。另外,“言不足歌之”,视觉形象之外的思想内容很容易传递给学习者,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讲授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上课一开始就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以音乐引入,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样有利于直接切入主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情,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一种氛围中,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作者收复中原的热切期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庸无能的愤慨。接着播放名家配乐朗读、范读,这有助于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诗歌,比一般朗读效果要好,名家朗诵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在本节课的最后,师生共同诵读(配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课。孔子说:“出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配乐朗读将音乐与语文进行了有机的配合,在音乐的调动下,学生的情感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产生共鸣,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另外,音乐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利于营造氛围。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由于这首诗是词人在赤壁古战场抒发怀古之情,将自己与三国中的周瑜进行对比,于是在授课时,笔者在课件中播放了杨洪基的《三国演义》主题曲,营造一种历史沧桑的氛围,把学生带到了三国时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辑图片,让学生随着音乐而融入到苏东坡的感情世界,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寻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便显得更绵长、醇香,令人久久难忘。
  三、意美以感心
  成功的电教课堂通过形美、音美以达到意美,让美的艺术形式直击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达到一种最可贵的精神境界,在诗情画意中接受熏陶,在身心的愉悦中体会作者情感。此时,他们仿佛已完成穿越,来到三国时代,站在赤壁跟前。此时,他们每个人都是苏东坡,他们每个人心中体悟的苏东坡又都掺杂了个人的感情、经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株经验的蓓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长避短,努力使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新的光芒。
  当然,有了多媒体我们容易把它视为唯一,一切依赖多媒体,教师成了传声筒,成了点击鼠标的机器。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的朗朗书声仍是走近作者心灵的重要手段。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把多媒体课变成了一个音响、动画的大杂烩,搞得花里胡哨,而与教学内容、目的不符,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电教课堂是一把双刃剑,合理恰当的运用才是硬道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多媒体教学,不是所有的诗歌教学都必须运用多媒体。
  叶圣陶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在自己的天地里充分发挥创造性,上好每一堂诗词课,让诗缓缓流进学生的心间,让诗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陶冶每个学生的情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步入诗歌意境,让多媒体的视听艺术给诗歌插上天使的翅膀,让每个学生飞进诗歌的天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商河县第一中学(251600)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阅读教学质量。长久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多以单篇阅读的方式进行,这种低效率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阅读需求。随着群文阅读概念的提出,多文本结合的阅读方式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群文阅读在增强思维、语言运用、审美意识、文化传承等方面有具大的优势,是使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群文阅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保障学生语言
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继电保护就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起到维护电力系统功
语文课的职能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中职的语文课教学不能随意,应该用心面对。下面笔者结合《生命的化妆》教学略谈“干净”的理念带来语文课堂的“干干净净”。  一、准备的“干干净净”  中职语文课由于没有高考的约束,教学压力小。但远程教育发展和普及的今天,教师的准备还是不少,但不是越多越好。要追求干干净净,必须做到:材料不多不少,图片清晰,问题少而精,板书精要概括,方法吸引学
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他们的核心文化素养一直都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对此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倡议,建议语文教科书“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正本的书”。而当前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稿)更是把“整本书阅读”作为必修课程七项学习任务群中的一项,把“整本书阅读”正规化、课程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