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育模式的构建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小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学已经不单单是单向传输知识的过程,更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主体作用;拓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52-02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只能依靠记忆和模仿来学习,难以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效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探究合作为基础,教师的组织引导为保障,让探究式教学真正发挥其价值。因此,广大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真正将这种教学手段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而推动素质化教育的进程。接下来,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展开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
  探究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需要创造一条探究的主线,而这个主线可以是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保证探究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从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把问题情境真正引入到数学课堂上,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单一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们思考回忆这些图形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多种组合图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对组合图形进行初步感知。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思考这些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并交流探究这些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而为下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单一地向学生们提问问题,教师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种有利的教学元素。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整个教学的进程。
  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条件,为学生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才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真正让学生们自己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知数学规律,提高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便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时,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也会减少很多阻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当然,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创造构建知识的机会,还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利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来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准备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圆形纸板等,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动手操作,将圆形纸板平均分成16份、32份,利用剪刀将其分开。然后,教师可以演示碎纸片拼接的过程,并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结合课件演示过程试着将其拼接。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如拼成的图形是否为长方形?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此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进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一来,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便实现了全面的提高。由此可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让数学教学更有效。
  三、拓展应用,延伸问題
  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知识,但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完整的的探究活动既要有前期的问题铺垫,中期的探究,还要有探究过后的拓展应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们创造拓展应用的机会,有效地将问题进行延伸,让学生们在探究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收获应用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讲解“方阵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方阵,让学生们观察、分析、探究一些方阵的规律。然后,可以让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方阵。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生活中的情境:学校广场上摆放了正方形花坛,外面三层是菊花,最外层每边摆了10盆。创设情境后,要让学生们来探究解决这个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方阵问题的理解。当然,在课下,教师还要让学生们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方阵,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进一步让学生们掌握了方阵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实现了全面的提高。由此可见,探究活动不仅限于课上,教师要善于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将数学问题延伸到课下,让学生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当下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于推动素质化教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广大教师需要积极地优化、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们构建一个更有魅力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及应用[J].张博强.赤子(上中旬).2016(23).
  [2]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J].孙明华.教育现代化.2017(09).
  [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李松眉.西部素质教育.2017(09).
  [4]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J].罗琴元.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3).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已经成为重点项目。而如何确定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教改标准,这就需要培训评价的干预。培训评价具体指根据教师在培训活动中的整体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就中小学的教师的素质建设方案加以调整。现如今,我国素质课改的发展进程已经不断深入,在此背景下必须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内义务教育改革。  【关键词】中小学教
【摘要】培养初中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不重视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同样缺少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具体研究等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正>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新闻宣传工作,是军队新闻媒体和军事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此次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的报道实践,对我们搞
目的: 原发性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孕期感染胎儿80%可出现智力低下,视力、听力损伤,严重者引起流产、死胎。免疫抑制患者感染HCMV可导致间质性肺炎,死亡率高达75%。孕期活动感染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广大教师需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构建“生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针对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展开探索,并从三方面展开论述,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导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47-02  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整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目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在素质方面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为例,先分析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意义,之后又提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性;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区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高职数学课应根据专业的需求,与专业有效对接。但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与专业需求相脱节的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高职数学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专业需求有效对接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数学;专业需求;有效对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O1-4;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的先进技术,研究大脑中动脉整体的解剖结构层次,并对参数进行细致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大脑中动脉的
在中国,胶质瘤居颅内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其发生比例占脑内肿瘤的70%,是神经系统中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分为I-IV 4个等级,其中WHO I-II为低级别胶质瘤,WHO III-IV为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道德的提高的重要渠道,因此,只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造就人的目的,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可想而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在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