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我校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推行了洋思教学模式,此种教法正是遵循了教育的这一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达到最佳水平,实践四年来,取得了不凡的教育教学业绩。因此,我认为洋思教法有很强的教学实效性,它顺应了新课程目标“学会”与“会学” 的改革要求,尤其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最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洋思教学 学习习惯 课堂实效 自主学习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其实一直在围绕着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做着各种教学尝试,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如新课改下的个性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及洋思教学法等等,但对比这些教学法,我个人认为洋思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课上完成,这样能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并能合理高效地运用课堂45分钟。我校于2009年8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洋思中学先进教育理念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历时已四年多,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洋思教学模式对学生到底有多大影响呢?它又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在哪里呢?学生学习习惯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洋思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教材,在教师循序渐进的自学提纲的引领下,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并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解决相关问题,自觉总结历史发展线索,在长期如此训练下自然会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而洋思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养成了动脑思考,勇于发问,合作探究,创新提高的好习惯。
二、思维创新能力合理强化
洋思教学法更多地关注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这种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变成学生内在的动力,它就会释放出成百上千的能量。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又是在长期的洋思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洋思模式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能有效调动,自然升成创新。这是洋思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史料、教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在经历自学过程后,得到的是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这种自学习惯会使学生成绩稳步提升,答题技巧和能力不断加强,答题思路不断明晰、活跃。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教法下的学生更会学习,主动性更强,思考创新提升的空间更大。
三、学习策略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升成
在洋思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用于独立钻研,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勇于创新,学习技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规划日趋完善,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提升自我发展策略。
1.以教导学、全员参与。洋思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课堂45分钟,以“教”导“学”,教学生不懂的,练学生不会的。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所有新课内容都在课堂上消化,不拖泥带水,学生精神饱满地自学新课内容,全神贯注地听教师点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不仅给教师、学生带来愉悦,而且促进了师生和谐与发展。
2.清晰导思,激活思维。在洋思课堂上,巧妙设计自学提纲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知识的前题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般将自学指导设计成两部分,自学指导一:落实基础知识部分,以线索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部分,最初可以教师出示,两个月后,可以由学生自已设计知识线索图,逐步形成看书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学生各种个性线索图呈现的同时,就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指导二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可以由学生找问题,也可以由老师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有一定深度,要有层次性,讲求梯度性。如我在七上历史第7课《大变革时代》的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部分,我这样处理:自学指导一:通读课文,按所提供的线索,在书中圈划,并强化记忆,时间8分钟。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变革:1)铁农具:____时期开始出现,_____时期推广。2)牛耕:至迟在___末年已使用,_____时期进一步推广。地位: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_____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__和___显著提高。
3)兴修水利: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修建于____时期,由秦国蜀郡守____在___中游修建。作用:是闻名世界的______工程,既消除了_____,灌溉了________, 使成都平原变成了______
(2)政治大变革
1)各国变法运动的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____,发展_____ 2)典型:_____变法——时间________在______的支持下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作用:
3)结果:战国时期_______逐步确立,我国_______形成了。(落实基础知识,明确教学内容,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也可以由学生参考相关资料,自主设计自学提纲一,关键是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自学指导二及以学定教部分:
(1)看一组图片(石器、木棒、青铜农具、铁农具)
思考:给你一块实验田,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铁器——更锋利、更坚硬、更耐用,自然界蕴藏量大)
出示牛耕图片,思考:大量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促进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水利工程都江堰。图片及视频,(截取世界遗产在中国-01.青城山与都江堰其中2分钟视频,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进而进行价值观教育。
(3)出示图表,进行讲解。学生明确中国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图表讲解。
思考:1)从法律上维护了什么土地制度?对哪个阶级有利?
2)奖励耕战有何作用?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沉重打击了哪股势力?3)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4)合作探究——探讨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史料探究。
如此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高效运转课堂,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伴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问题探究的深入,再加上长时间的如此训练,课堂上不用老师多说,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自然生成。
3.团体向上,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真正实践我的班内无差生。洋思教学更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其实在学生群体中,学生个体间的自我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发展速度必然有快有慢。洋思成功地解决了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强化的重大教学难题。让学得好的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习上的带头人;让学得吃力、有些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关怀、帮助,不断地缩小后进生群体,不断地铲除各种错误积累,不断地消除各种厌学心理、惧考心理和逃学、辍学等现象。但是在实践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与他们多谈心,实行小组互助,竞赛评比,教师拉动等等措施,引导其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比较可行的就是小组竞赛评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能力,一帮一,组内成员互助,当堂加扣分,制定一个较为具体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考评方案,并严格执行,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强化竞争意识,这样一旦整体学习氛围形成了,班内差生也就不见了。
4.由学会到会学。在洋思教法下更好地利用了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学,不怕他学不会。通过四年多的实践,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实践中,我注意研究教法。其实再好的教法也需要教师真正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去做,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提纲怎样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教师角色也由被动地教转为导学,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因此只要我们能充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样教师的思维也会开阔,学生也必然会学好,教师和学生才会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5.务实创新,追求高效。针对我们历史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洋思教法,如分两次自学,两次检测、点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明暗结合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自然高效运转。
洋思教法实行四年来,我认为学习洋思,要结合实际,贵在创新,我们学习洋思,运用洋思理念,来启迪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来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来活跃我们的思维。我们要善于整合自己的资源条件,要善于捕捉发展的契机,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善于找出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在前沿理论的指导下,打破自已的僵化思想模式,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来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王放.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洋思教学 学习习惯 课堂实效 自主学习
自新课改以来,我们其实一直在围绕着新课改的核心和关键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做着各种教学尝试,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如新课改下的个性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及洋思教学法等等,但对比这些教学法,我个人认为洋思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把所有的内容都放在课上完成,这样能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并能合理高效地运用课堂45分钟。我校于2009年8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洋思中学先进教育理念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历时已四年多,大量的实践结果证明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洋思教学模式对学生到底有多大影响呢?它又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在哪里呢?学生学习习惯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洋思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教材,在教师循序渐进的自学提纲的引领下,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并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解决相关问题,自觉总结历史发展线索,在长期如此训练下自然会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过去我们总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而洋思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养成了动脑思考,勇于发问,合作探究,创新提高的好习惯。
二、思维创新能力合理强化
洋思教学法更多地关注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这种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变成学生内在的动力,它就会释放出成百上千的能量。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又是在长期的洋思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洋思模式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能有效调动,自然升成创新。这是洋思课堂教学的一个特点。在洋思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史料、教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在经历自学过程后,得到的是对这些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学习体验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有所不同,学生在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各自的亲历体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效果,这更是一种创新。这种自学习惯会使学生成绩稳步提升,答题技巧和能力不断加强,答题思路不断明晰、活跃。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因此,洋思教法下的学生更会学习,主动性更强,思考创新提升的空间更大。
三、学习策略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升成
在洋思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用于独立钻研,独立思考,善于发问,勇于创新,学习技能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规划日趋完善,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提升自我发展策略。
1.以教导学、全员参与。洋思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充分并合理地利用课堂45分钟,以“教”导“学”,教学生不懂的,练学生不会的。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所有新课内容都在课堂上消化,不拖泥带水,学生精神饱满地自学新课内容,全神贯注地听教师点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不仅给教师、学生带来愉悦,而且促进了师生和谐与发展。
2.清晰导思,激活思维。在洋思课堂上,巧妙设计自学提纲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知识的前题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一般将自学指导设计成两部分,自学指导一:落实基础知识部分,以线索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部分,最初可以教师出示,两个月后,可以由学生自已设计知识线索图,逐步形成看书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学生各种个性线索图呈现的同时,就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学指导二攻克本节课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可以由学生找问题,也可以由老师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有一定深度,要有层次性,讲求梯度性。如我在七上历史第7课《大变革时代》的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部分,我这样处理:自学指导一:通读课文,按所提供的线索,在书中圈划,并强化记忆,时间8分钟。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变革:1)铁农具:____时期开始出现,_____时期推广。2)牛耕:至迟在___末年已使用,_____时期进一步推广。地位: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_____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__和___显著提高。
3)兴修水利: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修建于____时期,由秦国蜀郡守____在___中游修建。作用:是闻名世界的______工程,既消除了_____,灌溉了________, 使成都平原变成了______
(2)政治大变革
1)各国变法运动的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____,发展_____ 2)典型:_____变法——时间________在______的支持下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作用:
3)结果:战国时期_______逐步确立,我国_______形成了。(落实基础知识,明确教学内容,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也可以由学生参考相关资料,自主设计自学提纲一,关键是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自学指导二及以学定教部分:
(1)看一组图片(石器、木棒、青铜农具、铁农具)
思考:给你一块实验田,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铁器——更锋利、更坚硬、更耐用,自然界蕴藏量大)
出示牛耕图片,思考:大量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促进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水利工程都江堰。图片及视频,(截取世界遗产在中国-01.青城山与都江堰其中2分钟视频,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进而进行价值观教育。
(3)出示图表,进行讲解。学生明确中国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图表讲解。
思考:1)从法律上维护了什么土地制度?对哪个阶级有利?
2)奖励耕战有何作用?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沉重打击了哪股势力?3)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4)合作探究——探讨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史料探究。
如此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高效运转课堂,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伴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问题探究的深入,再加上长时间的如此训练,课堂上不用老师多说,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自然生成。
3.团体向上,共同进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真正实践我的班内无差生。洋思教学更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其实在学生群体中,学生个体间的自我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发展速度必然有快有慢。洋思成功地解决了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强化的重大教学难题。让学得好的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习上的带头人;让学得吃力、有些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关怀、帮助,不断地缩小后进生群体,不断地铲除各种错误积累,不断地消除各种厌学心理、惧考心理和逃学、辍学等现象。但是在实践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与他们多谈心,实行小组互助,竞赛评比,教师拉动等等措施,引导其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比较可行的就是小组竞赛评比,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调能力,一帮一,组内成员互助,当堂加扣分,制定一个较为具体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考评方案,并严格执行,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不断强化竞争意识,这样一旦整体学习氛围形成了,班内差生也就不见了。
4.由学会到会学。在洋思教法下更好地利用了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学,不怕他学不会。通过四年多的实践,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实践中,我注意研究教法。其实再好的教法也需要教师真正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去做,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提纲怎样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教师角色也由被动地教转为导学,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因此只要我们能充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样教师的思维也会开阔,学生也必然会学好,教师和学生才会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5.务实创新,追求高效。针对我们历史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洋思教法,如分两次自学,两次检测、点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明暗结合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自然高效运转。
洋思教法实行四年来,我认为学习洋思,要结合实际,贵在创新,我们学习洋思,运用洋思理念,来启迪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来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势,来活跃我们的思维。我们要善于整合自己的资源条件,要善于捕捉发展的契机,善于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善于找出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在前沿理论的指导下,打破自已的僵化思想模式,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不断的反思与重建中,来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王放.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原理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