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新教师一般是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随着环境、身份、角色、地位的转换,而又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转型期,他们面临着多方位的考验,其社会心态调适状况如何,不但直接影响着新教师的成长、创业,而且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笔者结合多年农村教师培训实践,就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现状、调适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97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般刚从象牙塔走向讲台,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付出与回报的差距,接受着条件艰苦、创业艰难、竞争激烈、人情世故的考验,其社会心理是稚嫩的、多变的、脆弱的。笔者认为,对农村新教师的培训不但要有教育法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等常规内容的培训,而且要加强农村新教师职业认同、成长创业、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社会心态调适培训,形成健康、积极的良好社会心态,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的现状
  笔者在对农村新上岗培训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农村新教师与社会年轻人群体同样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心理、躁动不安的情绪、仇富不公的心态,但农村新教师的社会心态显得更为复杂,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
  笔者在与农村新教师座谈中发现,很少有人将从教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途径,在与主要工作对象学生相处中感到快乐也不多,大多数新教师从教不是对这一职业感兴趣,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就业途径、谋生的手段(见表一)。
  2. 思想浮躁行为短期化明显
  在对农村新教师跟踪调查中发现,大多新教师从教准备严重不足(见表二),对自身成长与创业没有长远的打算(见表三);有的农村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时,各方面表现积极,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更典型的是在一个农村学校,仅有的四位新教师中,没有一位对学校空缺的中层管理职位感兴趣。这说明新教师队伍中,思想普遍不稳定,其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
  3. 失衡迷茫的心理状态严重
  年轻的农村新教师,面对社会发展的种种不平衡,心理表现得十分脆弱。具体表现在:(1)在相对艰苦的农村学校工作,没有知足感与幸福感,特别是在收入方面,显得心理极度不平衡。(2)倾向于与其他同龄人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较高的薪酬相比较,产生失落感与不公平感。(3)一部分年轻教师对个人发展得快、业绩显著的人员以及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个人存在着怀疑态度,对他们一些行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存在怀疑心理,认为他们都是在走关系、钻(政策、法律)空子,这就主观上加重了年轻教师的迷茫心态(见表四)。
  二、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显露的问题,不但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效果、教学工作的成效、师资队伍的建设,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1. 社会心态的形成与传播方式使调适培训成为可能
  社会心态,也称群众心理,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的社会心理状态,它是一定时期形成的表達和代表社会成员态度、观念、意志的社会心理状态,它又通过社会成员社会认同的需要而强化、左右、诱导社会成员的态度、观念、意志以及信念的形成、保持和变化。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社会心态最初都只是表现为某种个体心态,而任何个体都是某一具体群体中的成员,都是社会的一个角色,其心态的产生也都往往与某一群体相关联。人的外在的表现和宣泄的本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其心态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尤其是非常态心态。因此,任何个体心态都有衍变为社会心态的可能,只是速度和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对新教师个体加强社会心态调适培训,使新教师群体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是可能的。
  2.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使对其心态调适成为必要
  素质教育以及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结构、内容、评价、管理以及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位的改革与研究之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组织行为学认为: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对人的行为有很直接、很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但是态度和行为在特殊的个体和环境下也会相互冲突,然而个体的行为一旦形成也会对态度产生反作用。因此,要使新教师尽快转换角色,对新教师开展社会心态调适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3. 对新教师开展社会心态调适培训的探索
  近年来,庆元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三课一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心态调适培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开设以“正视现实、快乐生活”为主题的“泼水降温”课,对种种社会现实进行剖析,让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年轻人对社会现实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好高骛远;开设以“守住根本、平凡工作”为主题的“疫苗接种”课,对教师如何践行教育教学法规、操守职业道德、谋划个人发展,提高“免疫力”,避免短期行为;开设以“潜心教育、春华秋实”为主题的“典型引路”课,对身边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进行剖析,引导农村新教师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做起,激发他们的工作耐心、创业激情、守业毅力;开展“结对帮扶”名师定向辅导引路活动,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精的骨干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引路人,实行“一对一”的心态跟踪辅导,引导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的思考
  农村新教师社会心态调适培训工作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教师多方位联动,集研究探索、操作落实、监督管理等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再加上心态调适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作为相控阵雷达的关键部件,移相器的性能对器件的性能影响极大。作为介质移相器的代表,铁电移相器由于具有众多优点,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为了满足移相器的设计要求,铁电材料必须具有适中的介电常数、低的损耗角正切以及较高的可调率。钛酸锶钡+氧化镁(以下简称为BSTM)体系由于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传统陶瓷工艺环节的限制,BSTM体系的不均匀现象十分明显。本文在Ba_(0.55)Sr_(
高盐、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严重阻碍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品质、产量的形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一整套耐逆性机制以适应、抵御外来逆境的伤害。研究植物适应胁迫过程中的重要基因的功能,了解其耐逆性分子机制,利用该基因进行基因工程改良,对于提高植物自身耐逆性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在植物中已经分离和鉴定的耐逆性基因多达数百个,包括功能基因和调控基因两大类型。其中,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eal Time和FPGA技术,通过共享变量通信实现Host、RIO与FPGA数据交互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引入了完善的状态机制,建立了可靠的命令解析机制,在CompactRI
本文采用了人菌群相关(HFA)仔猪模型,对饲喂了益生元(果寡糖)的仔猪采集其粪便样品,以粪便样品中的优势菌拟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双链特异性荧光染料SYBR-Green I的实时荧光定量P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和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脑电信号蕴含了大脑活动的丰富信息,通过采集和分析脑
ZnO作为一种新型的II-VI族直接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材料,与GaN的禁带宽度和晶格常数基本相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ZnO是一种良好的光电转换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半导体和压电体双重特征的材料,在微纳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在紫外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电容器、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场发射显示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研究者们利用多种方法制备了各种形貌的ZnO纳米材料,如纳米
目的 PAK1(P21-activated kinase1)是一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为Rho家族小鸟苷三磷酸酶(Rho-GTPase)Cdc42和Rac下游重要的靶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PAK1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