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去思维的“墙”点亮探究的“灯”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尽管新课改的探索脚步从未间断,课堂的问题情境教学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真正深刻有效的探索却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待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构建问题情境,打造出一支高效的课堂来,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问题情境为支点,围绕问题情境创设所用的语言要清晰且有激情,结合生物学发展史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与生物实验的整合等四点加以探讨。希望能更好地推动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情境:创设:探讨
  如何结合新课程与学科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充分把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通过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呢?如何才能使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的教学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所用的语言要清晰且有激情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洁、清晰准确,要让同学们一听到问题马上就能从教师的语言描述中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准确找到思考问题的方向。如果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语言过于啰嗦、平淡,指向不明,不利于学生抓住问题关键点,造成部分学生听不懂或在听后不知道如何思考,最终造成问题情境创设的低效性。例如,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什么?”这种问题导致学生把不准答题的具体方向——不知道问题所指的是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具体包括哪几个定律,还是指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显然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如果将该问题换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结合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就把握住问题的探讨方向,正确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讲究语言的简洁性,富有技巧地提出问题,定能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二、结合生物学发展史来创设问题情境
  漫长的生物科学发展史真实地记录着生物学家在攀登科学高峰、追寻真理的过程中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在实际教学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科的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习生物学家严谨的求实态度,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科研之精神。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关于巴斯德、毕西纳等生物学家对酶的研究历程,再以此为切入点设置问题情境,学习相关知识,效果极佳。再如,学习“光合作用”章节时,同样可以利用普利斯特利、恩吉尔曼、卡门等生物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切入点,以问题为指引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活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以顺利导出新课,也能为后续探究更多未知知识的学习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更好地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通过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生物,故此,教学时,应以实际生活为例,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因为知识只有放置到真实的生活中才能得以实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生物知识,生活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最佳场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分析“细胞呼吸”时,设计问题:首先,大家都苹果储存久了会产生一种气味散发出来,为什么?其次,剧烈运动后,我们的四肢骨胳肌通常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第三,酿酒时为什么一定要密封严实呢?第四,水淹时,高等植物能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水退后有些高等植物反而不能成活了呢?设置的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对此,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似乎是懂非懂,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由,很多学生都兴致高涨,我及时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引导他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积极探求,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也会向纵深处发展。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能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学习的大舞台。
  四、重视与生物实验的整合
  生物是一门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一系列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新颖、奇特的生物现象,利于拓展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实验的引导下也能促使学生更快速地发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实验,学生也能近距离地与生物知识接触,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加以探究,不断优化各问题情境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吸水”探究实验时,让学生带着“该实验运用了哪些生物原理、实验材料有哪些呢?具体采用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什么呢?”等问题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增强实验效果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生物知识的综合能力,真正构建出高效的、生动的、丰富的生物课堂。使生物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决定着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适当加工教材內容,把握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作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让学生都能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讨,自由学习,再利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最终实现学以致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蓓,毕晓白,蔡民华.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举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12-13 .
  [2]构建概念模型、夯实教材实验基础——高三生物二轮教材基础实验专题复习策略[J]. 李安平. 读书文摘 2015年20期.
  [3]王艳生.试论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神州,2014(7)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 053000)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上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学生,加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都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学生的综合素养亟待提高:阅读是最好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渠道。语文老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找准突破口,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语文老师做好示范、引导;一步一脚印,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切实使其阅读的深度、广度得到提升;以读书交流会、读书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为阅读提供持续动力;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丰富学生素养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教师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改变,以求通过高效率、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使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问题情境引入学生的学习中,创设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學,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将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中,使学生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掌
馬拉松比赛是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你知道吗?马拉松最初源于一场战争哦!
摘 要:艺术即生活,美术课堂不应该只传授一些刻板的知识,而应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的美术学习应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动感美术让美术课堂充满动感,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探究,享受着美术带给自己的快乐。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小学生受年龄、个性、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学习时的细心和耐心都是比较欠缺的,而逻辑思维的发育也不成熟,所以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比较困难。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因其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
母親节到了,你想不想做一次小主厨,为妈妈做上一道菜呢?那就快来看看12星座之家有小主厨吧!
炎热的夏天到了,森林里很多動物都躲起来避暑了,但树下的鼹鼠杂货铺还开着。  鼹鼠婆婆为大家煮好了绿豆汤,只要来鼹鼠杂货铺都可以免费领到一碗绿豆汤。  鼹鼠婆婆很会煮绿豆汤,绿绿的凉汤里飘着开花的小绿豆,还加了甜滋滋的冰糖,既好喝又解暑。  狐狸来买一个刨冰机,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狐狸“咕噜咕噜”喝下去,绿豆汤真凉呀!  兔子来买一顶遮阳帽,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兔子想把绿豆汤带给家人尝一尝,
Lucas Levitan是一名居住在伦敦的巴西插画家,他喜欢在别人的照片里加入一些原创小人物,将整个场景变成另一番模样,他戏称这种行为是“照片入侵”,而他自己就是導演这一切的“入侵者”啦!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引导,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一道初三中考变形题的分解训练为例,说明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渗透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习题为例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