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计算数学的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机计算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是准确、迅速和灵活。虽然有时考试可以带计算器入场,但并不是对计算的否定,恰恰是对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课改的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那么,如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问题来源于生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生活处处皆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百科全书”。因此,应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把枯燥无味的计算题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生动地揭示出相应的计算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生活事实。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应把枯燥无味的数字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景数字。如在教5以内的加减法时,用实物演示算式,让学生乐意接受。还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算式,如5-3=2,学生说奶奶买来5个苹果,我吃了3个还剩2个。教师再列算式4-1,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事例并说出算式。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对于生活情境难以表现出来的,可以将教学内容编成小故事或用多媒体演示,还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进行实物操作等。尽量挖掘身边可利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计算过程来自操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还可再引导学生到实践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计算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和勇于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
  如教学“两位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3-8怎么算?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根小棒(两捆各10根,加上3根),从里面拿走8根,但是应该怎么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1)把2捆小棒全部打开,与3根合起来是23,从23根中直接拿走8根,还剩15根。(2)把其中的1捆小棒打开,从中拿走8根,剩2根,与剩下的13根合起来是15根。(3)把其中的1捆小棒打开,与3根合成13根,拿走8根剩下5根,与另一捆合起成15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然后评议哪种方法好。这时,学生交流出多种观点,收到了众多的反馈信息。最后教师讲出算理,选出最佳方案。
  
  三、算法多样化,促进思维发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所以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如教学口算“35 30”时,可以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先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35 30的得数。可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把各组讨论出的不同算式呈现出来:(1)用数数的方法;(2)用小棒摆摆,利用数的组成;(3)用计数器拨一拔;(4)用笔算一下。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不断加以鼓励,使学生通过比较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计算教学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这样,既加深了理解,又能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时,出示问题:“一件上衣58元,一条裤子43元,妈妈有100元,可以买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吗?”学生通过计算,得出58 43=101(元),因为101>100,所以不能买到。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却并非这样。虽然少了1元,可从讨价方面入手。教师只重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不够的,还要用生活的眼光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真正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使学生爱学、乐学,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其他文献
学生在校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方式。而当今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常常伴随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我们应将有效教学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那么,有效教学该从何处下手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
设计说明:《将相和》一文是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
我们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优美,人才辈出,特别是地方文化独具特色,如扬州评话通俗风趣,扬剧悠扬动听,木偶戏滑稽逼真,扬州“八怪”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扬州风俗文化也别具一格……这些地方文化如开放在中华文化艺术园地里的一朵朵奇葩,值得我们扬州人为之自豪。  我觉得,要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复兴,关键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少年儿童的头脑中培植下热爱地方文化的种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
我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发现如何上好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是一个总让人烦恼的问题。我重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第一课时,便发现了许多问题,在寻求对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得到了些许体会,尝试归纳如下。  问题一:呆板  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是一首“三部曲”,第一部是指导朗读课文,第二部是学习生字和词语,第三部是理清条理和归纳主要意思。教师很少自发地思考和探索,也就很难认识第一课时的地位和作用,当然更不会从学生的
在迈向新世纪、 走向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如何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来增强应用意识, 发展主体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走近生活  ⒈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组、变换例
都说课堂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好的评价会让课堂华彩倍出,不当的评价让好的课堂设计黯然失色。如何磨这把剑?我品味着国内一批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让自己收获颇丰。  一、磨剑之“柄”——话语方式  一把好剑肯定有一个好的柄,因为“柄”是剑客与剑相连的关键部分。剑客之功要透过柄来散到剑锋之上,发出力道,锋之利要靠柄来激活剑客的潜能。所以,对剑客来讲得好剑首先应该是有一个适合剑客手型的好剑柄。评价方式有
班主任是否能使学生、家长和领导对他工作的满意率达到最大化,关键在于他如何驾驭班级、做好班级工作,如何把班主任这项神圣的工作当作艺术来追求。我认为,好班主任应像慈母、但非保姆。  班主任要做的事太多了。首先,他要服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他要搞好学科的教学工作。再次,他要协调好各科住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争取各位教师的配合和支持。最后,他要组织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管理好学生对于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组成的其中一部分,用民族优秀的艺术镌刻入学生的心灵,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滋养起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同时,通过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中华民族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培养这样的兴趣,就成为摆在我们音乐工作者面前值
我们学校教学楼走廊每隔三四间教室便有一根下水管,校长觉得这下水管虽然并不妨碍什么,但从美观的角度来讲,却有些欠缺,于是就让我们美术组设计一下,选择一根水管先包装布置一下,最好能成为教学楼走廊的亮点。我们几个美术教师一讨论,决定把下水管包装成椰子树。在教学楼下还有碧绿的水系,高大的椰子树依傍在碧绿的水、洁白的墙之间,肯定会非常好看的。于是,买材料、装饰,一棵椰子树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棕色的树干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标》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避开以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单一、枯燥、趣味性不足、对学生缺乏魅力的弱点,以及竞技色彩较浓的倾向,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荣誉感,寓教于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快乐锻炼每一天。  二、对象与教材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