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该为英语老师的职业成长创造和完善相关的必要条件,高职英语教师则需要注重自身发展,拓展行业、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质,积极向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28-03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得到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则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研究,在经历了萌动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之后,目前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界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也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逐步扩展到教师知识能力、专业发展模式、教师信念等方面。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对“双师型”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持续增大,因此高职英语老师如何发展也备受关注。“基础+行业”的英语课程模块得到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和推广,这也促使高职院校根据需求加大对教师的在岗培训力度和范围,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专业素养和行业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之一。唯有大力加强英语老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深度更上一个新层次。
  一、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发展背景。一直以来,我国高职英语以提升学习者的英语运用水平为目标,教学改革从未间断,如今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近年所提倡的“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课程改革模式更是获得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认可。行业英语课程就是把英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未来可能所从事的职业相结合,让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高职行业英语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业情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过选取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中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作为授课内容,在行业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旨在增强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行业英语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推行,使得高职英语老师不仅要教授英语,而且还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知识,并且具备将行业知识、专业知识和英语结合起来的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英语授课内容从基础向行业延伸,要求外语教师必须掌握并了解更多相关行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引导教师走向行业化和专业化。
  (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1975年William H. Bergquist与 Steven R. Philips在《有效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组成部分》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关于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模型。1977年,两人在《大学教师发展手册》里又提出了新的概念,认为大学教师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教师的个人发展离不开外部制度环境的支持,而且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Foord所提出的教师职业发展五个同心圆理论,强调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教师与职业这几个发展关系都是以教师自身职业发展为圆心,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教师的职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需要教师独立面对教材、课堂与学生,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工作。但是教师同时也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在与同事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取鼓励和刺激,从而增加自己的职业发展动力;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需要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可以说,教师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让自己、学生、同事等都成为受益者。
  由此可以看出,当教师自身职业得到发展,必然可以带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教师与职业的关系发展,同时这种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学校对教师的发展有着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应该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與平台。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发展现状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行。社会快速进步,对高职英语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这就迫切需要激发老师对自身职业成长的关注与重视。
  (一)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绝大部分的高职英语老师毕业于英语教育方向,他们可以很好地胜任基础英语的授课任务。但是,由于英语教师自身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即使使用了行业英语教材,他们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专用名词、常规词汇和行业常规等也并不甚了解,导致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更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拓展,只能局限于教材本身的讲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偏向于语言点的讲解,而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展开学习。这样的行业英语教学,其实和基础公共英语并无本质区别,虽然是使用本行业英语的教材,但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无法体现高职特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更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发展空间受限。高职教育顺应社会形势,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与行业相结合的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然而,现实中依然有部分院系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好英语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力,对英语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甚至有个别领导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只能作为基础课教师,不能列入“双师型”培养范围,因此对本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缺乏明确指引及长远规划。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高职英语课程不仅不受重视,甚至还存在着“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和观点。英语教师除了教室,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场所,和其他的专业教师也基本没有机会进行专业上的交流、探讨及合作。行业英语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高职英语老师的职业成长空间相对其他学科的老师而言其实空间有限。   (三)高职英语教师的学术地位低。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学术发展受限、科研经历少、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而我国高校外语届的科研则普遍是以学术型的“语言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方向为主,大部分的外语核心期刊把教学研究类的文章排在后面,不重视教学第一线的教育研究。甚至更有些核心刊物要求发表论文的老师必须是本科院校的教师或是必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老师发表的文章一直都难以登上一类外语类核心刊物。可以说,在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中,高职英语教师的学术地位低,在科研和论著上无法与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比较。
  (四)教学压力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和英语水平严重不均衡的现状,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受英语水平限制,大部分高职学生表示在英语课堂上听不懂、说不出,因此无法主动、积极地融入英语课堂的互动活动,很难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造成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尽管高职英语的改革从未停止,然而受到上述因素的制约却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现实。同时,高职英语的课程内容与本科大学英语没有太大区别,并没有与行业和专业结合,高职英语并没有真正体现“高职特色”。与此同时,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期总课时统计中发现,英语教师的授课课时普遍高于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公共英语教师平均每学期300教学课时,每周18课时左右。再加上合班与大班的教学,这些都给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和强度。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英语教材。尽管每年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出版的教材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但是真正符合高职培养目标、体现“高职特色”的英语教辅材料却少之又少。但如果一味追求与专业和行业相结合,那么选择专业英语教材的难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又太大,而行业英语教材有的却又与专业英语难以区分。高职英语教材、专业英语教材、行业英语的教材繁多却水平良莠参差不齐,这些都成为阻碍高职公共英语深化教学改革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然而,就当前英语课堂的授课内容而言,高职与本科其实相差无几。也就是说,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偏向于文化方面的选题,虽然强调了教学内容吸引力和文化素养,但是却无法凸显高职特性,缺失了高职教育所强调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高职英语教学手段。现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新兴的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也受到推崇。但是,由于高职英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比较有限,加之精力和时间有限,对于翻转课题、微课和慕课的推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PPT为主要教学手段。并且要么制作的幻灯片水平较低,要么就是使用教材教参所提供的统一课件。如此单调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无法彰显高职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与特色,另一方面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难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水平。
  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向专业成功转型,等等。本文就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向行业英语教师转型的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自我发展模式。高职英语老师向专业转型已成为大趋势,而向专业转型首先需要确定老师选择的专业方向。老师可以结合所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拓展自身专业知识,除了系统研修某一相关专业,充分利用高校的丰富教学资源,旁听本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与该专业领域的实践者和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相关的专业学习培训、学术讲座等,以及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各种方法方式进行自我发展,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从而实现专业化发展。
  (二)跨学科合作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若想向专业化发展,转型为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与专业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教学,共同承担行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各种针对合作教学的研究表明,跨学科的合作教学有助于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是一种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相互学习的过程。如果高职英语教师与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教学,那么英语教师可以直接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及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中获益,从而更快地提升自身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三)校企合作模式。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强与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以鼓励甚至是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赴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目的就是为了让专业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不断积累工作经历和经验,从而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到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从而扩展自身的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促进行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企业顶岗实践是高职英语教师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升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如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要求老师除了能够熟练使用传统的教学技术,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就对高职外语老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推广,高职外语老师不仅要了解各種教学媒体硬件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还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掌握各种信息资源,并且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视频,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五)增强教学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最为有效的自我发展途径之一,然而这也是高职英语老师最为薄弱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以研究者的角度看待教学理论和实践,学会反思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高职外语老师应该做到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英语老师的科研能力和职业影响力。
  (六)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和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为高职外语老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帮助外语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包括提高学历、在职培训、企业顶岗、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校方也应该积极促进个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职英语教学团队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与支持。
  总之,实现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可以实现高职院校的目标,还可以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从校方角度看来,教师的发展可以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从教师的个人角度来看,在实现教师个人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因此,重视和加强高职英语老师的专业成长,不论是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都是有利无弊的。
  【参考文献】
  [1]黄金花,苏碧英.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讨[J].科技资讯,2014(19)
  [2]高小姣.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发展现状研究述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3]刘黛琳,卢丽红.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2012(4)
  [4]董金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5]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2(14)
  [6]凌春风.基于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4(12)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桂职院(2013)125号122212)
  【作者简介】苏碧英(1979— ),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课程。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就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在该院历史上恐怕是从来没有过的。发布这两个文件,一是因为科技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二是为了“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则,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虽然在自然科学专业领域不敢多嘴,但是在涉及科
“科学知识的生产”这一观念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兴起而显现出来的。与传统的默顿科学社会学不同,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关注微观的科学实践层面
[摘要]曲线运动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生的一大难题,运用等效法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规律,尋找类似的简单问题,从而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复杂的曲线运动问题。  [关键词]曲线运动;等效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35-0056-02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是连接能力与知识的桥
[摘 要]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教育整体。恰当有效的惩戒蕴藏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惩戒教育必须以告知为前提,以申辩为基础,以适时适地为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形成家校联盟,这样才能确保惩戒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家校联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75-0
【摘 要】本文分析学困生学习数学概念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阐述针对薄弱学校学困生开展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借助情境讲授数学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有效建立概念体系;重视深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薄弱学校 学困生 数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36-02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
[摘 要]立足初中生物教学,改变封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及逆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思维;生物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3-0090-02  生物学科同其他理科一样,授课中忌讳釆用“耳提面命式”和“灌输式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我从寒风刺骨的室外快步走进二(1)班,并顺手关上了教室的门。开课不到一分钟,“咯吱”一声,门打开了,轻弹到墙面,接着传来“咣铛”的金属掷地声,一个生了锈的门吸(一种门页打开后吸住定位的装置)掉到了地上。学生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教室门口,只见一个脑袋滚圆、皮肤黝黑、身穿棕色羽绒服的小男孩正低着头,怯生生地站在教室门口。  “老师,唐果弄坏了教室的门吸!”坐在教室前
《报刊文摘》第2216期头版头条刊登一位同志的文章,名为“谨防党委、政府换届中的届末现象”。换届就是换干部、调整干部、调动干部,我们是五年换一次届,如果有“届末现象”,那么五年中,到第四年这个现象就要出现,所谓“届末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干部不安心工作了,认为自己已无升迁希望、心灰意冷,于是就不好好工作了;有的想抓住这个机遇,赶快跑门子、托人情、四处活动,买官、跑官、想官位更上一层楼。概括起来大概
[摘 要]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综合知识通过活动的强化方式加以巩固和拓展,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育注重理论与活动实践的联系,重点是培养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体现教育的价值。而数学活动课作为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充分地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展现数学课堂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因此,數学活动课的开展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紧密关联、相互促进、相
为什么取名“寻路语文课堂”?其言外之意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经历了曲折,走过了弯路,甚至误入了歧途,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走在寻找理想语文课堂的路上。那么,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子?它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归语文的本源,静心研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症结  (一)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  《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