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教改工作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重建为重点,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课程实践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藏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安排,才能为区内畜牧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强,符合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西藏 畜牧业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标准 制定思路
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西藏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和规范融入教学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明确了课程开发与改革思路,是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内容框架等方面的具体描述,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的依据,对课程改革起到指导作用,规定了任课教师的各项教学任务。
1 制定原则
1.1 刚性与柔性结合
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编写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提出指导性意见。
1.2 教学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制定中对教学建议的制定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1.3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训练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从职业能力培养出发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框架,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1.4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同于基础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的了解,情感与态度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目标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制定思路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内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及执业资格证书种类的调研,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区内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2.1 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畜牧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做以描述,规范课程所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知”与“行”之间的“零距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零距离”,提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2.2 工学结合
学生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设置学习情境,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
2.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根据区内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
3 注意事项
3.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以多数学生能完成为标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删除了解、理解和掌握等模糊词语,使用数词和量词阐述,目标定位力争准确,教学目标描述要精准,层次清晰。
3.2 设置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可指导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工作开展,制定要充分考虑前瞻性,设置实施的原则、方法和思路等内容,为具体实施留有提升空间。
总之,课程标准是对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和设计等完整过程。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鉴、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开发适合西藏畜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面临企业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参与度、课程实施考核和学生对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依托兽药重点实验室培养畜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湖北畜牧兽医,2012(7).
[3]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业通讯,2006(3).
[4]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2004(10).
[5]柯森.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关键词】西藏 畜牧业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标准 制定思路
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西藏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和规范融入教学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明确了课程开发与改革思路,是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内容框架等方面的具体描述,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的依据,对课程改革起到指导作用,规定了任课教师的各项教学任务。
1 制定原则
1.1 刚性与柔性结合
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编写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提出指导性意见。
1.2 教学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制定中对教学建议的制定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1.3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训练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从职业能力培养出发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框架,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1.4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同于基础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的了解,情感与态度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目标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制定思路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内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及执业资格证书种类的调研,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区内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2.1 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畜牧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做以描述,规范课程所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知”与“行”之间的“零距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零距离”,提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2.2 工学结合
学生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设置学习情境,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
2.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根据区内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
3 注意事项
3.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以多数学生能完成为标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删除了解、理解和掌握等模糊词语,使用数词和量词阐述,目标定位力争准确,教学目标描述要精准,层次清晰。
3.2 设置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可指导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工作开展,制定要充分考虑前瞻性,设置实施的原则、方法和思路等内容,为具体实施留有提升空间。
总之,课程标准是对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和设计等完整过程。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鉴、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开发适合西藏畜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面临企业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参与度、课程实施考核和学生对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依托兽药重点实验室培养畜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湖北畜牧兽医,2012(7).
[3]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业通讯,2006(3).
[4]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2004(10).
[5]柯森.课程标准起源和演进的历史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