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经纬本人比较讨厌“贪污”这个字眼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李经纬、阮钜源、黎庆元等都是因为不懂法,再加上当时的一些公司风气不太好,他们也就不把用公司的钱买保险的事当成一回事。如果他们当时懂得法律,我认为他们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样一步。”佛山市检察院侦查二科副科长、检察员何凯翔口中的“他”是指杨仕明,在侦查阶段,杨仕明给何凯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大概是当惯了领导”,杨仕明身上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一种养尊处优的感觉”。 就健力宝一案,该案的公诉人、现广东省佛山市检察院侦监科副科长、检察员徐磊和助理检察员王瑜接受了《方圆》杂志的独家专访。
  《方圆》:能详细描述一下提审的细节吗?
  王瑜:阮钜源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他的年纪比较大,在没见到他时,因他之前在健力宝身居要职,我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是一个矍铄、睿智、健谈的人。我记得当时审讯他是在晚上六点多,我们想第一时间突破他的口供。本来以为会遇到很强劲的对手,为此在讯问前陈雷科长带领我们公诉小组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讯问技巧、讯问程序、讯问策略、讯问问题等,我们都是经过很长时间以及多次讨论的。提审前我有一种如临大敌、要打一场大战的兴奋与紧张交织的感觉,但当对手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很震惊,因为他比我想象中要衰老和虚弱很多。其实他和黎庆元对基本的犯罪事实都是承认的,但均不承认用公款为自己购买保险是贪污。
  《方圆》:杨仕明这个人给您什么样的感觉?
  王瑜:我感觉他是比较难对付的人,他对法律、相关财务制度都很清楚,所以他很善于钻空子,思维也很敏捷,能言善辩。在我提审他的过程中,他会经常把一些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没有发生过,如果检方事先未掌握相关证据,就很容易被他蒙蔽过去。他的态度不是很配合,其他几个人都相对比较配合。
  《方圆》:办理李经纬案时,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徐磊:李经纬案件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从立案侦查到最终判决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由于当时健力宝集团制度混乱,案件认定争议较多,办理起来困难很大。而健力宝集团作为佛山、甚至广东的骄傲从辉煌走向危机,两代领导相继落马,非常遗憾。
  《方圆》:审讯时情形是怎样的?有无让您感觉印象深刻的细节?
  徐磊:由于李经纬未被羁押,审讯是在他的家中进行的,70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接受讯问感觉很悲凉,而李经纬本人比较讨厌“贪污”这个字眼,他承认事实,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属于犯罪。
  《方圆》:开庭时的情况如何?几名被告人的表现怎样?
  徐磊:由于庭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庭审中虽然有全国著名的律师进行辩护,但一切都在我们公诉人的预料中,总体上庭审是很顺利的。几名被告人都辩解自己的行为不属于犯罪,并且在最后陈述的时候都强调了作为健力宝的元老,为三水经济作出的贡献。而李经纬在我们起诉后就一直住院,直到近期才在医院开庭接受审判,讲的还是之前的话,但身体更差了。
  《方圆》:您对李经纬看法怎样?
  徐磊:在普通人眼里,李经纬绝对是传奇,一手打造了中国饮料的神话,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而通过办案发现,李经纬等人并不熟悉法律,认为凡事集体决定就可以了,对法律的无知和对规则的漠视是他晚节不保的最重要原因。
  《方圆》:办理此案时,您和同事都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徐磊:由于时隔时间较长,整个案件办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来自舆论和外界的干扰,案件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来自案件本身。这个案子发生在转制期间,应当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贪污案,基本上集中了贪污案件应有的疑难点,我们起诉之前也是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才确定了指控的思路,最终不但法院的判决认定了我们的指控,社会舆论也对结果表示信服。
  《方圆》:具体有哪些疑难点?
  徐磊:国企转制是职务犯罪案件的高发区,很多案件都因转制期间利益分配不均衡,最终矛盾激化而引发。罪名主要集中在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
  《方圆》:在您看来,国企转制中有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徐磊:国企转制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个国企基本上都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效率较低,由于缺乏监管,国企的领导们有很大的权力,掌握地方经济,完全凌驾于规则之上,小金库的存在也非常普遍,很多资金、物资没有通过正规的途经运转,也就很容易成为犯罪的对象。
  《方圆》:如何避免?
  徐磊:很多像李经纬这样的传奇陨落,除了自身约束不强外,有很大程度是制度上的原因。我们现在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方式只是对干部加强教育,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希望财产公示、银行实名制等制度尽快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消防实力最强的是北京,但也只能扑灭100米左右高层建筑的火灾。这就意味着如果100米以上的高楼发生特大火灾,消防部门基本上无能为力。而北京、上海现有的100米以上的高楼大厦有成百上千座    “我工作的地方离上海胶州路着火大楼只有三站地铁的距离。起火时我正准备去邮局寄一份快件,眼看着浓烟翻滚着就朝天涌上去,特别吓人,我还从来没亲眼目睹过那么高那么浓的烟直冲天空的情景。”说起上海“11·15
纵使有人垂青娇艳的牡丹,有人欣赏清新的菡萏,有人倾心高洁的雪莲……我只愿意做我自己,即使我是路边一株不起眼儿的小草。  罗素道:“谁也不该希望自己完美无缺,也不该因自己并不完美而过分烦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如果总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烦恼,那他注定不会快乐。  时下,很多家长都爱将自己孩子的培养目标锁定在优秀”上,而优秀”在他们心中特别简单明了——就是完美”。为了达到完美”,他们让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8岁耿直萌娃“举报”父亲酒驾  2020年8月17日晚,高速交警丽水支队三大队民警在金丽温高速青田县海口收费站执勤。19时25分许,民警在收费站进口对危化品车进行检查时,后方一辆白色小车停在道边。正当民警准备上前检查时,该白色小车的驾驶员已经坐在另外一辆小车的副驾驶位置上,民警立即对他进行了询问。这时,坐在车辆后排的一名小朋友告诉民警,他喝酒了。于是民警要求他下车接受检
随手翻了翻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我心中五味杂陈。  这本书是我上初中时父亲买的,一直被束之高阁。我那时候小,以文艺青年自居,对“乡村”类题材没兴趣,觉得庸俗得很。这一放,就是两年。  我在县城长大,对乡村的记忆来自姥姥家。按说我明明去过那么多次,应该很熟悉,但现在回想起来却不甚清晰。  对乡村的认识,好像始终存在一种自然而然的错位。这种错位,既是文学作品里的,又是传统印象里的。它复杂的根系,我想没
提到中国近现代小说,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  这部作品篇幅不长,故事情节简单,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的田园风光、风物人情、少年相思。湘西是沈从文的老家,他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正当盛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社会在军阀混战后也处于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  小说的第一大艺术特色是语言。沈从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散文一
母亲肾脏里的那块石头令人心酸,却诉说着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儿子高三,学业繁重,一周最多回来一天,有时甚至几周都见不到儿子一面。    一如往常的周日,儿子今天要返校了,她早早地起床,只为抢到市场里最新鲜的菜给儿子料理一顿大餐。可突然,她的肾结石又犯了,腰部一阵绞痛。她东倒西歪,差点儿摔倒。她吃力地走到药箱旁。不行!医生说再吃布洛芬分散片很有可能加重病症。但是……不吃又怎么能挺过去?
所谓灰色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围绕权力产生的贪污、渎职、寻租等腐败行为。    最近,随着一份题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调查报告的出炉,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报端。过去一年来,王小鲁和他的团队奔赴全国19个省64个城市,采集了4000多户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的数据样本,通过分析得出了中国存在5.4万亿元灰色收入的调查结论,一时间舆论哗然。近日,本
有位哲人说:“了解自己,要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样。”诚然,真正地認清自我并不容易,但是,(添加此句,使得前后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形成转折,引出话题。)若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那么老天也无能为力了。因此,有了智者那振聋发聩的警句:“自助者天助。”(此句掷地有声,形成总结,同时暗中照应“了解自己”。)  多年前,一支南极科考团一直努力向正南方行走,奇怪的是,他们却离南极点越来越远。最终,他们发现自己站错
绘画比赛要截稿了,我坐在幽暗的画室中,手边是凡·高、莫奈这些大师的作品,但我却不知如何下笔。蓦然间,一个地方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背上画具,向那个胡同奔去。  刚踏入胡同尽头的四合院,墨香就扑鼻而来,只见靛青色的梁柱间扯出一根根绳子,上面夹着数不清的画作:有花鸟、山水、人物,它们在阳光下闪着五彩的光。“小子,来看你牛大爷啦!”“唉,大爷,来啦!”廊下,一个瘦削的人影出现,青布褂、黑布鞋,其貌不扬,他
世間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很奇妙。  汪曾祺的恩师是沈从文。1938年,沈从文开始在“西南联大”中文系教书;1939年,汪曾祺便考入“西南联大”做了他的学生。在“西南联大”学习后期,汪曾祺与沈从文来往密切,情同父子。后来,汪曾祺在社会上连碰钉子,流落街头,以致他情绪低落,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沈从文特地来信激励他:“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寻短见,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