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指标的选取导向直接导致评价排名的位序差异,不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容易误导一些地方政府发展方向的选择。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调研活动遵照公益性、科学性、开放性原则,具有权威特色。
避免了四个弊端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仅克服了目前我国已有的各种评价排名存在的问题,而且避免了一般评价存在的以下四个弊端:
一是过于重视经济竞争力,忽视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已有的对县域经济的排名表现出的最大弱点就是过于重视竞争力,尤其是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却忽略了对环境、资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提出,那些片而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做法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如何在县域发展评价中反映这些变化,目前已有的排名做得都远远不够。
二是缺乏权威性。
美国排名机构会选择竞争力方面的学术权威波特来亲自制定评价体系。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排名机构都缺乏权威性。有的根本没有抱着研究的目的进行排名,而是出于金钱利益的驱使,对排名的真实性毫不顾及,因此排名的权威性就大打折扣。有些排名机构,抱着排名之名,实则是收钱之实,大收赞助费。收了赞助费,排名就可以上升,这些商业的排名非常不可靠。
三是排名指标设计过于简单。
科学的排名,其指标设计应该经过严格地论证。而在我国类似的县域经济排名,其指标体系中,常出现前后矛盾、自我矛盾等问题,因此,排名结果与客观事实间有不少的差距。
四是排名机构人员素质较低,影响排名科学性。
排名必须由社会信得过的机构来进行,不能什么人都来排。过去我国类似的排名,排名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有些甚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都不了解,拉一个队伍就排了起来,这样的排名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
突出了权威特色
正是因为这一课题的重大性、公益性,在策划筹备及组织实施这一课题过程中,该课题得到了中央领导人、有关部委、权威研究机构、主流媒体的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许多地方县市纷纷响应,使整个课题研究体现了权威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是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关注,有些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央有关部门也从各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
二是知名专家及各研究机构积极配合、响应。李君如、李慎明等100位学者型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中央编译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100余家该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及所属单位作为课题成员单位,为课题调研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地方县市主要党政领导热情响应。在广泛讨论阶段,已有300余家县市咨询相关课题情况,100余个县市主要负责人对县域科学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有专家表示,如此高的规格、如此大的规模,在我国县域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尚属首例,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形势下全社会对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县域科学发展的寄望与期待。
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构建简述
国外关于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状况
国外有影响力的评价研究、排名很少由政府主持,一般是由媒体、研究机构等进行。大致可分为这几类,一类是由媒体等组织进行,比如美国《财富》杂志每年一度发布的财富500强排名;一类是由大学学者或者研究机构组织设置,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格尔斯提出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一类是由国际组织等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发布,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创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体系”。(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体系相关简况详见人民论坛杂志2009年7月下期)
国内关于县域发展评价情况
我国国内关于县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力最大是国家统计局主持测评的“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即“百强县”指标体系。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共设计了33个指标体系。因该体系忽略了对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考虑,2007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这一“百强县”排名。
其他关于县域发展评价的多为“民间版本”,影响有限。
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设立情况简介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对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评价体系主要有:
江苏省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强调科技创新对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该指标体系分为五大类共计28项,即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这既与小康指标相衔接,又有创新。
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6月,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体系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个区域,并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四个指标组进行评价。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在四个发展区域中,都只占30%左右的权重。而其他三类指标,也分别占有19%-30%不等的权重。
唐山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
2008年6月,唐山市发布了《唐山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科学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科学发展指数由“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五个一级指标组成。幸福指数由“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等反映居民现阶段最为关注的25个主客观指标组成。
山东省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2007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布并下发了《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考核监督体系的意见(试行)》。在考核内容上该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状况、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等8个类别共60项指标。
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北京市发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在此基础上,该体系又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三个方面,分别设置了若干项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指标。根据不同区县功能的定位,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指标体系中,有关GDP的考核内容均未涉及,而安全、环保、社区服务和流动人口等方面的内容则包括在体系之内。
“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调研活动遵照公益性、科学性、开放性原则,具有权威特色。
避免了四个弊端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仅克服了目前我国已有的各种评价排名存在的问题,而且避免了一般评价存在的以下四个弊端:
一是过于重视经济竞争力,忽视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已有的对县域经济的排名表现出的最大弱点就是过于重视竞争力,尤其是经济竞争力的排名,却忽略了对环境、资源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提出,那些片而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做法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如何在县域发展评价中反映这些变化,目前已有的排名做得都远远不够。
二是缺乏权威性。
美国排名机构会选择竞争力方面的学术权威波特来亲自制定评价体系。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排名机构都缺乏权威性。有的根本没有抱着研究的目的进行排名,而是出于金钱利益的驱使,对排名的真实性毫不顾及,因此排名的权威性就大打折扣。有些排名机构,抱着排名之名,实则是收钱之实,大收赞助费。收了赞助费,排名就可以上升,这些商业的排名非常不可靠。
三是排名指标设计过于简单。
科学的排名,其指标设计应该经过严格地论证。而在我国类似的县域经济排名,其指标体系中,常出现前后矛盾、自我矛盾等问题,因此,排名结果与客观事实间有不少的差距。
四是排名机构人员素质较低,影响排名科学性。
排名必须由社会信得过的机构来进行,不能什么人都来排。过去我国类似的排名,排名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有些甚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都不了解,拉一个队伍就排了起来,这样的排名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
突出了权威特色
正是因为这一课题的重大性、公益性,在策划筹备及组织实施这一课题过程中,该课题得到了中央领导人、有关部委、权威研究机构、主流媒体的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许多地方县市纷纷响应,使整个课题研究体现了权威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是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关注,有些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央有关部门也从各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
二是知名专家及各研究机构积极配合、响应。李君如、李慎明等100位学者型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中央编译局、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100余家该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及所属单位作为课题成员单位,为课题调研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地方县市主要党政领导热情响应。在广泛讨论阶段,已有300余家县市咨询相关课题情况,100余个县市主要负责人对县域科学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有专家表示,如此高的规格、如此大的规模,在我国县域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尚属首例,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形势下全社会对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县域科学发展的寄望与期待。
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构建简述
国外关于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状况
国外有影响力的评价研究、排名很少由政府主持,一般是由媒体、研究机构等进行。大致可分为这几类,一类是由媒体等组织进行,比如美国《财富》杂志每年一度发布的财富500强排名;一类是由大学学者或者研究机构组织设置,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英格尔斯提出的“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瑞士洛桑管理开发学院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一类是由国际组织等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发布,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创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体系”。(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体系相关简况详见人民论坛杂志2009年7月下期)
国内关于县域发展评价情况
我国国内关于县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力最大是国家统计局主持测评的“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即“百强县”指标体系。整个评价体系分为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共设计了33个指标体系。因该体系忽略了对县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考虑,2007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这一“百强县”排名。
其他关于县域发展评价的多为“民间版本”,影响有限。
国内落实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设立情况简介
近几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结合各地实际,对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评价体系主要有:
江苏省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公布了《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强调科技创新对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该指标体系分为五大类共计28项,即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这既与小康指标相衔接,又有创新。
广东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6月,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体系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个区域,并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四个指标组进行评价。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在四个发展区域中,都只占30%左右的权重。而其他三类指标,也分别占有19%-30%不等的权重。
唐山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
2008年6月,唐山市发布了《唐山市科学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两大部分:科学发展指数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科学发展指数由“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五个一级指标组成。幸福指数由“恩格尔系数”、“人均预期寿命”等反映居民现阶段最为关注的25个主客观指标组成。
山东省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2007年底,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布并下发了《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考核监督体系的意见(试行)》。在考核内容上该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状况、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等8个类别共60项指标。
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005年,北京市发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区域。在此基础上,该体系又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三个方面,分别设置了若干项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指标。根据不同区县功能的定位,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指标体系中,有关GDP的考核内容均未涉及,而安全、环保、社区服务和流动人口等方面的内容则包括在体系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