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联合在一起,不断地摸索和探讨,才能够构建优质的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索性教学,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的、发展更为全面的人才。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给予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索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13-01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科技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在此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目标,那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育出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然而,审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其中还存着着不少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想要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探索性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
(一)素质方面的内容
素质也被称为“素养”,在高中教育阶段,要依据时代的趋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重视他们个性特征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这是高中数学教学基本需求,也是终极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数学教学理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重点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文化方面的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巧。文化知识必须对教师的带领下,对数学内容加以把握。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包含的知识内容不仅面广,而且程度进一步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讲述。数学属于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知识的概念性比较强。这就给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找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解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形成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还残留一定的影响
实施教育是为了把知识传递下去,让人们可以更为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之内。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而高考仅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一种选拨手段,不应该将它和学生的一生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少的教师和学生对此的认知却被扭曲。他们将高考的好成绩当做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教育自身的价值。因此,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培育出的人才很多都属于“高分低能”人才,这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课堂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在高中阶段,其主体应该放在学生方面,“教”仅是一个指引员,“学”才是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依然是将教师置于主导位置,通过教师的讲述,把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传递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关注学生的兴趣,教师无法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教与学的效果都不是很好。
(三)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任何一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人。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性格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大班教学,教学内容大致不会参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仅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造成学生的效率并不高,教学品质没有保障。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
(一)实现学习和生活的统一
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目前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学教学,重点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全面展现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导作用,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它们融合起来,建立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教学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之內展开,这样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现实,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学知识不仅停留在课本之上,大多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实施探索性教学,能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集合》的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导,让学生总结出1~20间的素数,2004年之前全部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等例子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集合的概念,将集合的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对此概念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基本上不会进行主动展开探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仅是教材之上的内容,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变为现实应用的能力不强。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问题,激励他们更为大胆地进行假设,勇敢地作出尝试,并对学生腾出更多的探究的空间,如此才能高效培育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之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探索情境,培育学生形成更强的探究能力,将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为主动的位置,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
从社会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是极为关键的。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激励学生主动创新。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分析和解读,让他们在探索的进程中,挑选出适宜自己使用的数学解题方式,应当突破原本的数学解题方式的局限,让他们能够主动思索,逐渐形成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索性教学和课程教学联系在一起,能够让课程教学更像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重点培育学生找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励他们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此才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强的创造性思维。遇到现实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把这些问题转化,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34.
[2]李刚.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11-112.
[3]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302.
作者简介:单志刚(1972.11—),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教育教学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索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13-01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科技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在此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目标,那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育出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然而,审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其中还存着着不少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想要改变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探索性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
(一)素质方面的内容
素质也被称为“素养”,在高中教育阶段,要依据时代的趋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重视他们个性特征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这是高中数学教学基本需求,也是终极目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数学教学理念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重点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文化方面的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技巧。文化知识必须对教师的带领下,对数学内容加以把握。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包含的知识内容不仅面广,而且程度进一步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讲述。数学属于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知识的概念性比较强。这就给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找出问题,通过学生的解读,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形成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还残留一定的影响
实施教育是为了把知识传递下去,让人们可以更为顺利地融入到社会之内。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而高考仅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一种选拨手段,不应该将它和学生的一生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少的教师和学生对此的认知却被扭曲。他们将高考的好成绩当做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教育自身的价值。因此,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培育出的人才很多都属于“高分低能”人才,这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课堂教学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在高中阶段,其主体应该放在学生方面,“教”仅是一个指引员,“学”才是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依然是将教师置于主导位置,通过教师的讲述,把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传递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关注学生的兴趣,教师无法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教与学的效果都不是很好。
(三)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任何一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人。从学生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性格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差异。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大班教学,教学内容大致不会参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仅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造成学生的效率并不高,教学品质没有保障。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
(一)实现学习和生活的统一
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目前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数学教学,重点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全面展现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导作用,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它们融合起来,建立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教学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之內展开,这样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现实,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明显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学知识不仅停留在课本之上,大多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实施探索性教学,能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集合》的教学的过程中,人们就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导,让学生总结出1~20间的素数,2004年之前全部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数量等例子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掌握集合的概念,将集合的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对此概念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基本上不会进行主动展开探索,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仅是教材之上的内容,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变为现实应用的能力不强。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问题,激励他们更为大胆地进行假设,勇敢地作出尝试,并对学生腾出更多的探究的空间,如此才能高效培育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将之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探索情境,培育学生形成更强的探究能力,将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为主动的位置,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
从社会的角度看,创造性思维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是极为关键的。在开展探索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主动激励学生主动创新。面对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分析和解读,让他们在探索的进程中,挑选出适宜自己使用的数学解题方式,应当突破原本的数学解题方式的局限,让他们能够主动思索,逐渐形成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索性教学和课程教学联系在一起,能够让课程教学更像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重点培育学生找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对问题进行分析,激励他们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此才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强的创造性思维。遇到现实的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把这些问题转化,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兴.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性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34.
[2]李刚.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探索性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11-112.
[3]王丽梅.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302.
作者简介:单志刚(1972.11—),男,汉族,湖北石首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教育教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