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所以新课程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其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學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些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人朋友的深挚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秀婉或悲壮豪迈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进而不断地触发我们自己的情感,在这些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有所感悟和思考。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上课伊始,教师富有感染力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逐渐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将自己置身于同作者相同的背景之下。在低段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声音、画面导入,配以老师亲切自然的过渡语,会让孩子们立刻兴趣十足的开始学习。
  进入中高段孩子们变得更加理性,所以在导语中增添一些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死板的读出,而要精心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和着音乐缓缓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或如诗如画,或清丽委婉,或悲壮豪迈,或神秘莫测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
  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生活阅历不同,所处年代不同,所处地域差异,往往会成为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过这一障碍的最好办法是凭借资料的补充。
  三、读讲结合,深层挖掘。
  阅读课离不开度,尤其是朗读。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越好,思想感情越强烈、越真挚。学生从初读感知课文么内容,到精读体会作者感情,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能与作者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更不可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
  1、读中想象,再现情境,产生体验。
  语言文字真是魅力无穷﹗他的描写是抽象的,但在我们的脑子中却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正如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就说明他已经有了情感体验。
  2、关键词品读,品中体验。
  在阅读、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品味,力求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感情。
  3、说出体验,悟出内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围观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那就是—“紧握着拳头”,执教这一部分时,我问学生:“他们攥紧了拳头,他们想干什么?”学生早已群情激愤,纷纷发言说要怎样教训巡警、惩罚洋人等。在发言中,他们享受着报仇雪恨的快感,似呼他们已经冲了上去。然后我又问学生:“但是,如果他们冲上去打抱不平,他们会怎样?”学生沉思一会,有的说他们会被抓,有的说他们会被巡警打伤,还有的同学说他们甚至会被打死,面对犹如突然被寒霜袭击的学生,我读着又问:“面对如此不公的事情,他们想伸出援手,想打抱不平,但他们却不敢那样,因为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中华不振﹗”那响亮的声音中除了有为妇女的遭遇而感到的悲伤之情和对妇女的怜悯之情,有对巡警及洋人的恼怒、痛恨之情,更有为祖国的落后而感到着急、担心的沉重之情。
  这个读、说、讲的过程,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受到熏陶的过程。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出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整,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只有教师不断钻研教材,自己首先与文本融为一体,才能精心设计,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其他文献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每一次的教学行为都可能影响一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根据
期刊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CAI)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小学生4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4个要素间的关系就是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借助教学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小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和接受小学生信息反馈、将教与学有效揉合的过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教学提
期刊
目的:分析34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22日至2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隔离病房集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至理名言高度概括了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通过“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理解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将会系统地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读”的培养就是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 注重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 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因此、教师应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读”的训练,让“读”贯
期刊
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做到好学、乐学、会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伴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提高学习兴趣。  1、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乐学欲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
期刊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积淀和载体,更是民族之根。怎样让学生走进这片沃土,感受芳香,汲取精华呢?笔者认为以诵读为基础,多种渠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环境,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指导学生科学背诵。读的方式要多種多样:范读,领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
期刊
关键词:简单的美、和谐的美、奇异的美  摘要:赏析数学美可以是多角度的,而且在欣赏的过程中会觉得情趣盎然,得到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现在我们从数学完美、相似联想以及内在本质等方面,去挖掘数学美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综合作用。因此,在小学实施美育,绝不单纯是音乐、美术课的任务,
期刊
大学与社区的关系可以从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文化维度能从较深的层面揭示二者的关系。文化可以分解为理念文化、价值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