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要小弯孩子要小教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jin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传统故事:
  
  从前,有一位富翁,年近五十。方得一子。老来得子。能有不爱之理?在富翁眼里,儿子就像天赐的“无价之宝”,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乐得合不上嘴。对儿子他是迁就放任,从来不管不教,任其为所欲为。
  过了几年,由于父亲的娇惯,孩子慢慢滋长了一些毛病,不许有人管,只要一不高兴,不是张口骂人。就是动手打人,简直是强横霸道,无所不为。那富翁还觉得挺好玩,心想:孩子长大了肯定吃不了亏。所以。他从不认真管教,敷衍几句,对儿子一直是采取宽容、放任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恶习不断膨胀,胆子越来越大。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他竟常常私自偷拿他父亲的钱,到外面去聚众赌博。
  后来,他父亲终于知道了,非常生气,觉得再不管不行了。于是,有一天,他找到赌场,当着众人的面,把儿子大骂了一顿。那儿子不但不怕,反而恶狠狠地指着父亲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老东西,该死不死。还敢骂我。你当心点儿,我迟早要弄死你!”
  父亲听了儿子这浑话。气得浑身发抖,差一点儿没背过气去。
  他心想:儿子这话虽说是在气头上说的,也不能不防着点儿。当天晚上。富翁便把一只小斗桶放在铺好的被窝里,就像是有人在睡觉的样子。他自己呢,则静悄悄地躲在床的后边,屏息着气。
  过了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只见儿子轻手轻脚推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进屋来,手里提着一把锃亮的大斧头。一到床前,就咬牙切齿地举起手里的大斧头,狠狠地向床上乱砍一通。只听“啪”地一声。小斗桶碎了,儿子以为是他父亲的脑袋被砍碎了,丢下斧头,仓皇地逃走了。
  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位富翁已经八十多岁了,他暮年孤独,苦不堪言。
  有一天,他正在一个桑园里独自散步。忽然,有一位年逾三十的农夫,径直朝他走过来,手指身旁的一根老桑枝,礼貌地对他说:“老人家,请你把这株老桑枝弯过来。”
  他摇着头对眼前的农夫说:“老桑株已经那么粗了。哪里还能弄得弯?”
  那农夫说:“不错,不错。桑枝要小弯,儿子要小教。’:
  富翁听了这句话,不禁顿触旧恨,珠泪点点。泣不能抑。
  这时,只听那农夫又对富翁说:“你仔细看看,我是谁?”
  富翁上下打量,他终于认了出来,这不正是那个逃命在外不孝的儿子吗?
  事过境迁,往事虽不堪回首。但父亲不计前嫌,原谅了儿子。父子二人相认,百感交集。抱头痛哭。
  
  谈家庭教育
  
  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却使人惊心动魄。发人深省。这位做父亲的,在孩子小时侯,娇惯溺爱,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差一点儿把自己的老命葬送在亲生儿子的斧头之下。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深刻教训呀!
  我们有些做父母的,对小孩子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上,总是舍不得严格管教,任其为所欲为。其理由是:孩子还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没用;等长大了,懂事了,再管也不迟。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糊涂的想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夫石(石昔)在进谏卫庄公时,就曾经论述过这个问题。他曾经这样说:“人之爱子者,多日儿未有知耳,俟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于萌芽。日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何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这意思是说,娇惯溺爱小孩子的父母,一般都认为孩子还小,不大懂事,先不要去管,等长大了再管也不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丧失了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这就好比是栽种树木,树小的时候不加修剪,任其自由生长,等树木长到合抱大树,已经长得又歪又斜了,再去修剪枝权,那能不费很大的力气吗?又好比是打开鸟笼,把鸟放飞,然后再去抓;还好像是解开缰绳,把马给放掉,然后再去追。与其如此费气力,何不当初就不“放任”它们,那该有多省力呀!
  石(石昔)的话,很值得今天的家长们深思。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手段与途径。要上好中学体育课,除了要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外,还要注意调动中学生“学”的积极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也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眼界
当朔州二中的学生李明把刀子捅向其师郝旭东的刹那,他的心灵扭曲也达到了顶点,也终于“释放”了。中考280余分,父亲花了数万元把他弄进了朔州二中;案发后,据说其家人欲花80万元了结此事。我们在怪罪教育体制时,家长又给了孩子什么呢?尽管朔州弑师案是个鲜例,但当把目光聚焦“富家子”这个群体,关照他们的心灵时,我们不禁要发问,家长用金钱铺平的道路真的能让这些孩子到达美好的彼岸吗?钱途能否成就孩子的前途?家长
作为父亲,我想让自己的孩子懂得对与错的差别,我坚信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方法。你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但他们却看见你在做,那是没用的。他们只会这样想:“唔。爸爸都这样做了。这样做一定没什么错。”我记忆中关于这方面的最好例子就是在我女儿瓦内萨6岁、儿子贾斯廷3岁时发生的一件事。瓦内萨说了几句骂人的话——也许是从我这儿学去的。我告诉她这是不对的。但她说:“可是,爸爸。我们听到你骂人了。”  “你说得对。亲爱的
玩,本来就是童年的同义词,没有玩和玩的不欢畅淋漓的童年,都将成为人生中的灰色地带。  对于孩子来说,玩并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热帖追踪    据报道,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提出孩子在10岁以前应做的32件事情一在河边草地上打滚、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放暑假了,爷爷奶奶给了女儿1000多元的“假期费”,想让女儿好好地过一个富裕充足的暑假。女儿拿着钱乐颠颠地来问我:“妈妈,这钱是不是归我个人所有?”“那当然!”女儿抱住我,狂叫:“妈咪万岁!”看着10岁的小女儿乐不可支的样子,我问:“你准备用这些钱来干什么?”“花呗!”“花在哪些方面?”“买好吃的,买好玩的,买文具,给同学买生日礼物、游泳……”女儿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用处。看来在10岁女儿的眼里,这1
新学期来临,校外教辅市场又到了招生活跃期,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家长为孩子报班的事情大费周章。当家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校外教育培训班及林林总总的宣传诱惑,常常纠结在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报哪个更好的疑问上。有的家长在给孩子选课外班前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详细的考察,也有的家长盲目跟风。本刊将为家有小学生的家长理清动机、拨开迷雾、指出正确的选择方法。    课外班选择“众生相”  文/嘉西 
摘 要:生态道德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道德之一,在小学实施生态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生态研学营开发了一系列的自然观察活动,以德育引领,积极探索道德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活动、家校共育四位一体的自然观察活动,探索活动的开展形式和生态道德实施策略,在生态德育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态德育;自然观察  随着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类对生态的深入研究,“生态”
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性格,如果您想了解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途径和方法,那么您不妨读一下英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的著作《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在书中,梅森向我们介绍了矫正孩子不良性格的方法,同时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由于遗传、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诸如易怒、抑郁、爱撒谎、注意力不集中等许多不良性格。针对这个问题,夏洛特·梅森以生动形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2010年9月19日,江西九江市三名小学生相约跳楼,被送到医院急救。据了解,这三个女孩都才10岁左右。当日上午,因为没有写完学校布置的作业,三个女孩都没有去上学。她们在家赶了一天作业后,还是无法完成。一想到“跳楼,就可以不用写作业了!”于是,三个女孩决定一起跳楼。  这起事件折射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  每个孩子
经常有家长对孩子说“压力也是动力”。可是并非所有的压力都能变成动力,那些不能变成动力的压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起到负面作用。  马来西亚有位名叫张世明的华裔“神童”,天资特别聪慧,12岁就跳级读上了大学,15岁就到美国读博士。这件事曾在马来西亚引起过巨大轰动。然而,张世明在1997年博士毕业后,由于压力过大,不仅变得孤僻寡言,还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在与病魔纠缠了近5年之后,年仅31岁的他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