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途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作为人们生活交流的语言工具,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使学生对文字和文句精确地掌握,以便在其他基础学科学习时能够清楚地掌握学科文字表达的意思,为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研究教学途径,以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发挥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自主性 教学途径
  引言
  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重要,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提出促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以便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阅读教学是衡量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通过阅读了解到现实生活以外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第二,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学著作,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第三,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了阅读能力,对文字和语句的表达意思可以精准把握,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使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与优美的语句,并且丰厚了语言文字底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途径
  2.1课前问题导入,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怀揣问题学习,才能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课前问题导入的方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2]。
  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课前先设置问题《沁园春·长沙》表达了我国领袖毛泽东怎样的写作情怀?大家阅读文章揣摩作者的创作心情。带着教师的问题,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诵。在朗诵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体会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我国伟大领袖的写作心情。这种问题导入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在课堂开始阶段就强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2.2课中民主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高中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在青春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事物的学习及判断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因此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师应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民主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中语文阅读学习[3]。
  例如,进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实施民主教学:将课堂布置成演说现场,使学生扮成蔡元培将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脱稿演说,学生完全进入蔡元培的角色,站在讲台上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摆脱了以往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束缚心理,成为教学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3课后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讨论环节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离骚》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相邻的前后左右四个学生分成一组,对《离骚》这篇文章进行讨论,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讨论作者屈原的写作意图与写作背景,同时对阅读中出现的难点进行进一步总结归纳[4][5]。在学生讨论完,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对阅读内容及讨论结果进行分享。这种课后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氛围充分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途径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实际上,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语文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赵惠珠.课外阅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3(05):154-155.
  [2]王泰诚.培养问题意识,增强探究性阅读的自主性[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02(11):139-140.
  [3]胡旻,薛锋.阅读教学必须关注个性化[J].文学教育(下),2008,02(05):190-191.
  [4]孙文霞.课外阅读的自主性策略[J].甘肃教育,2007,11(23):142-143.
  [5]廖聪文.高中语文“适度拓展”教学模式实践——以《鸿门宴》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05):11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马洛,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他在戏剧及诗歌创作上俨然是一个天才,著有《浮士德的悲剧》、《帖木儿大帝》等。同时,马洛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他的狂放不羁,他的旷世奇才,以及他的宗教信仰都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只因他英年早逝,使得记载他的资料寥寥无几。但马洛对早期英国文艺复兴的贡献不可估量。本文从他的身世及多方面探究,探求他生长的环境、性格特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
摘 要: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书籍的广泛阅读,考究了明治维新后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日资企业的员工(中国人及少许日本人)为对
摘 要: 朱熹作为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其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奋斗。朱熹的弟子汇集朱熹关于读书的训导编订的“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借鉴。  关键词: 朱熹 朱子读书法 读书之道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熹总结的
摘 要: 俄国文学对于中国有特殊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深远而巨大。本文从“变色”的角度分析了俄国经典篇目契诃夫的《变色龙》,提出了一个审视文本的全新视角,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变色龙》 文本人物 时代背景 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在现行的各版本语文教材中中国文学作品占绝大多数。然而在21世纪全球高速发展
摘 要: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实践案例中,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效果的强化及教师在两次授课中教学特点的比较,说明了教学评议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此次教学评议的特点与生长点,以期对于教学评议的理论建构和具体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教学评议 案例评析 实施方法  当前的教师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有客观、科学、正确的评价,这不仅需要教师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本国文化的历史,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点多样渗透传统文化,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渗透方法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以儒道互补为内核,有道家、佛教等文化形态,还包括古典诗文、民族戏剧、忠孝观念、习俗、对联等。学习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