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張抢拍于今年6月西方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的现场照片,曾迅速刷屏世界各类媒体,甚至有人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来形容。
原因很简单,这张照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当前美国与其西方伙伴之间的关系:美国总统是老大,他坐着,别人站着;面对欧洲盟友的怒怼表情,特朗普双手抱胸,不以为然,但那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分明显露出美国典型鹰派的眼光;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欧洲盟友的领军者,似在当面质问特朗普总统为何这样对待盟友,与她紧紧站在一起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法领导人虽然怒火中烧,但还不至于撕破脸。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曾多次采访过G7会议,回想当时七国领导人不少刻意秀团结、亲密的热闹场面,和现在相比别如天壤。
传统上,特别是“二战”以来,美国同北约欧洲成员国一直都是利益和立场高度一致的紧密的盟友关系。而如今,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美欧关系不复往日。特别是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大西洋两岸从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金融、关税贸易,到能源资源、工业农业、知识产权、网络安全,再到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国际组织、北约前途,以至多边合作、地缘政治、地区冲突、难民问题等方方面面龃龉不断、嫌隙增多,矛盾扩大、分歧加深,甚至不时公开互怼。美欧关系的演变引人注目。
探源:历史风景与现实矛盾
透过历史的长焦,可以捕捉到美欧关系的历史渊源与“蜜月”场景。
距今400多年的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欧洲殖民团体,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的150多年中,大批欧洲殖民者陆续涌入,他们大多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这些殖民者便是今天美国众多国民的先辈。所以某种程度上欧美“亲如一家”与生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英法俄意等欧洲国家同属协约国阵营。“二战”中,美国与英国等欧洲国家并肩战斗,反抗法西斯。战后,美国与众多西欧、北欧国家组成北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北约牢牢控制着欧洲盟国,通过操纵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欧洲大国也分得不少羹,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如同铁板一块”。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就包括10多个欧洲盟国的军队。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欧洲盟军同样在发动战争、颠覆政权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时的美国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欧洲兄弟国家坚定跟随,甚至冲锋在前。
可以说,在冷战时期及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与西方盟国都因战略利益关系而紧密捆绑。除军事安全外,双方经贸关系也十分密切,长期以来欧洲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经贸伙伴,美国也是其欧洲盟国的主要进出口国。不过到了今天,虽然美国和欧洲盟国在涉及美西方重大战略利益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尚能保持某种一致,但双方关系其实正渐行渐远。
在美国、欧洲盟国诸多内外因素的刺激下,美欧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传统互信与战略互信不断降低。美国认为,冷战结束后欧洲主动追求自身利益,并谋求最大化,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性,有时还唱反调,不再与美国保持坚定一致,甚至有摆脱美国、疏远美国的倾向。如最近美国全面打压土耳其,试图降服埃尔多安,并不断加大对土制裁力度,土耳其面临经济崩盘,可就在此关键时刻,德、法两大盟友却选择对土紧急施援。欧洲认为,美国只顾自己不顾欧洲的境遇,对欧洲的声音不加重视,欧洲不能永远当附庸。同时,欧洲还担心“华盛顿作为欧洲大陆安全与稳定担保者的传统作用正在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关系正随着缔结者们的离去而逐渐消逝”。美国表面上支持欧盟,实际上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变得强大怀有戒心。虽然欧洲领导人一直在紧张不安地处理着与美国的关系,寄希望于西方联盟的核心免遭严重破坏,但美国“看似喜好打碎跨大西洋密切关系”。
二是在国际和地缘政治上立场差异增大。德、法等欧洲国家主张奉行多边主义,甚至提出要打造不倚重强权、基于合作和有约束性规则的“多边主义者联盟”,对美国不顾欧洲一再呼吁执意退出《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国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一系列单边主义行动无法理解、严重不满。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美国不仅坚持要退出当初由伊核问题六国2015年7月与伊朗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重启对伊全面制裁,甚至逼迫欧洲国家在“要美国还是要伊朗”之间做出选择,并一再威胁如果欧洲国家不听美国的话,将严厉制裁,让欧洲盟国深感“震惊与失望”。
三是在经济利益上矛盾加深。美国奉行“美国优先”,以是否符合和满足美国利益为前提,反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自由贸易,坚持对欧盟国家发起的钢铝制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引发欧盟国家严重不满和担忧。但美国认为,欧洲国家靠美国得了太多好处。今年7月在前往欧洲参加北约峰会的飞机上,特朗普连发推特,指责欧盟让美国的农民、工人和企业无法在欧洲做生意,使美国的贸易逆差高达1510亿美元,显示美国正被欧盟利用。特朗普扬言,美国绝对不会让欧盟“占便宜”,“他们竟然指望通过北约要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提供保护。这没道理!”欧洲国家则感到委屈,因为这些国家有自身需要,不能单独跟美国做生意,遭压制。此外,美国对欧盟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货币、试图建立自己的国际支付体系也心存不满,明里暗里试图分化、弱化欧盟,为英国退出欧盟支招,鼓动英国提高脱欧要价,甚至企图劝法国脱欧。
四是在北约军费问题上分歧加大。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期发表文章称,在7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大发雷霆”,“咆哮,威胁、斥责”欧洲盟国,“几乎是不遗余力地破坏北约峰会”。特朗普抱怨北约盟国没有尽到义务,北约的军费主要让美国承担了,欧洲盟国必须把拖欠的“会费”补足,并提高缴费比例。而欧洲盟国认为,自2014年以来,北约所有欧洲成员国的国防开支已经连续3年增长,从2016年到2017年实际增长了4.87%,超出了约定,目前并不面临紧迫的军事威胁,北约不应只讨论让欧洲盟国增加军事开支等具体问题,而应认真研究北约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维系团结。
原因很简单,这张照片形象、直观地反映了当前美国与其西方伙伴之间的关系:美国总统是老大,他坐着,别人站着;面对欧洲盟友的怒怼表情,特朗普双手抱胸,不以为然,但那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分明显露出美国典型鹰派的眼光;德国总理默克尔作为欧洲盟友的领军者,似在当面质问特朗普总统为何这样对待盟友,与她紧紧站在一起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德法领导人虽然怒火中烧,但还不至于撕破脸。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笔者曾多次采访过G7会议,回想当时七国领导人不少刻意秀团结、亲密的热闹场面,和现在相比别如天壤。
传统上,特别是“二战”以来,美国同北约欧洲成员国一直都是利益和立场高度一致的紧密的盟友关系。而如今,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美欧关系不复往日。特别是美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大西洋两岸从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金融、关税贸易,到能源资源、工业农业、知识产权、网络安全,再到全球治理、国际秩序、国际组织、北约前途,以至多边合作、地缘政治、地区冲突、难民问题等方方面面龃龉不断、嫌隙增多,矛盾扩大、分歧加深,甚至不时公开互怼。美欧关系的演变引人注目。
探源:历史风景与现实矛盾
透过历史的长焦,可以捕捉到美欧关系的历史渊源与“蜜月”场景。
距今400多年的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欧洲殖民团体,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的150多年中,大批欧洲殖民者陆续涌入,他们大多来自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这些殖民者便是今天美国众多国民的先辈。所以某种程度上欧美“亲如一家”与生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英法俄意等欧洲国家同属协约国阵营。“二战”中,美国与英国等欧洲国家并肩战斗,反抗法西斯。战后,美国与众多西欧、北欧国家组成北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北约牢牢控制着欧洲盟国,通过操纵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欧洲大国也分得不少羹,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关系“如同铁板一块”。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就包括10多个欧洲盟国的军队。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欧洲盟军同样在发动战争、颠覆政权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当时的美国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欧洲兄弟国家坚定跟随,甚至冲锋在前。

可以说,在冷战时期及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与西方盟国都因战略利益关系而紧密捆绑。除军事安全外,双方经贸关系也十分密切,长期以来欧洲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经贸伙伴,美国也是其欧洲盟国的主要进出口国。不过到了今天,虽然美国和欧洲盟国在涉及美西方重大战略利益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尚能保持某种一致,但双方关系其实正渐行渐远。
在美国、欧洲盟国诸多内外因素的刺激下,美欧关系至少在表面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传统互信与战略互信不断降低。美国认为,冷战结束后欧洲主动追求自身利益,并谋求最大化,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性,有时还唱反调,不再与美国保持坚定一致,甚至有摆脱美国、疏远美国的倾向。如最近美国全面打压土耳其,试图降服埃尔多安,并不断加大对土制裁力度,土耳其面临经济崩盘,可就在此关键时刻,德、法两大盟友却选择对土紧急施援。欧洲认为,美国只顾自己不顾欧洲的境遇,对欧洲的声音不加重视,欧洲不能永远当附庸。同时,欧洲还担心“华盛顿作为欧洲大陆安全与稳定担保者的传统作用正在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关系正随着缔结者们的离去而逐渐消逝”。美国表面上支持欧盟,实际上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变得强大怀有戒心。虽然欧洲领导人一直在紧张不安地处理着与美国的关系,寄希望于西方联盟的核心免遭严重破坏,但美国“看似喜好打碎跨大西洋密切关系”。
二是在国际和地缘政治上立场差异增大。德、法等欧洲国家主张奉行多边主义,甚至提出要打造不倚重强权、基于合作和有约束性规则的“多边主义者联盟”,对美国不顾欧洲一再呼吁执意退出《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国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等一系列单边主义行动无法理解、严重不满。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美国不仅坚持要退出当初由伊核问题六国2015年7月与伊朗达成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重启对伊全面制裁,甚至逼迫欧洲国家在“要美国还是要伊朗”之间做出选择,并一再威胁如果欧洲国家不听美国的话,将严厉制裁,让欧洲盟国深感“震惊与失望”。
三是在经济利益上矛盾加深。美国奉行“美国优先”,以是否符合和满足美国利益为前提,反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自由贸易,坚持对欧盟国家发起的钢铝制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引发欧盟国家严重不满和担忧。但美国认为,欧洲国家靠美国得了太多好处。今年7月在前往欧洲参加北约峰会的飞机上,特朗普连发推特,指责欧盟让美国的农民、工人和企业无法在欧洲做生意,使美国的贸易逆差高达1510亿美元,显示美国正被欧盟利用。特朗普扬言,美国绝对不会让欧盟“占便宜”,“他们竟然指望通过北约要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提供保护。这没道理!”欧洲国家则感到委屈,因为这些国家有自身需要,不能单独跟美国做生意,遭压制。此外,美国对欧盟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货币、试图建立自己的国际支付体系也心存不满,明里暗里试图分化、弱化欧盟,为英国退出欧盟支招,鼓动英国提高脱欧要价,甚至企图劝法国脱欧。
四是在北约军费问题上分歧加大。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近期发表文章称,在7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大发雷霆”,“咆哮,威胁、斥责”欧洲盟国,“几乎是不遗余力地破坏北约峰会”。特朗普抱怨北约盟国没有尽到义务,北约的军费主要让美国承担了,欧洲盟国必须把拖欠的“会费”补足,并提高缴费比例。而欧洲盟国认为,自2014年以来,北约所有欧洲成员国的国防开支已经连续3年增长,从2016年到2017年实际增长了4.87%,超出了约定,目前并不面临紧迫的军事威胁,北约不应只讨论让欧洲盟国增加军事开支等具体问题,而应认真研究北约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维系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