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刘岗庄中学创办于1979年,学校地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大港水库西岸,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管理过程中,学校逐步确定了“育人为本,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依据这一办学理念,学校确定“做人求真,做事求实”的校训,“奋进求实”的校风,“严谨务实”的教风,“勤奋踏实”的学风。“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广大师生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管理篇:让科技教育系统规范化
在“育人为本 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以科技教育为切入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科技教学和科技活动中,通过对动手动脑训练,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有效落实科技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实施多种措施,包括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科技教育管理相关制度等,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师生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为确保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了条件,为学校创建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奠定基础。
装备篇:让科技教育如虎添翼
努力做好设施建设工作。在教育局和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计算机等器材,并建立了科技室等活动场所。科教器材、设施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为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教育宣传工作。如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广播和展牌进行宣传等。学校还将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将学校四楼的文化建设主题定为科技教育。
保证科技教育资金投入。为促进学校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学校在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00余万元,除了购置科技教育器材、设备等,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科技大赛和科技培训等。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对科技教育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资篇:为科技教育发展助力
建设教育理念先进、专业能力突出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一方面大力支持科技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为科技教师进修、外出培训学习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邀请科技教育专家来校把脉指导。学校先后邀请了天津市环境科学院卢学强副院长、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李军部长、师大沈龙祥教授到校指导,专家的指导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助推了学校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成长。
在学校培养下,刘月升教师先后荣获“大港区优秀教师”“津门科技普及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在《科技教育博览》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次在各类科技大赛中获奖。
课程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秉承“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在保证国家、地方课程全面、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开发和实施了四个类别八门校本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努力将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发展相一致的课程资源,力图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
项目篇: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学校科技教育从无到有,项目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真正实现了快速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如何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是学校在新时期的新任务。2008年学校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市科委科普项目“北大港水库生态定位观测”,课题的成功立项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项目支持下,学校组织学生围绕湿地生态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了家乡和大自然,激发出浓浓的爱乡之情,肩负起了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今后项目组还将继续依托项目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和观测设备,开展更多的特色科技活动,为湿地保护和科学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果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
学校科技教师、辅导员的成长,也带动了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如全国机器人大赛银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等等。除此之外,學校教师与学生也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养成了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勇于钻研、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随着学校不断深化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学校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氛围正逐步形成,为学校的科学、优质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把科技教育工作做实做好,让科技教育进一步带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在精彩的科学课堂里,在丰富的科学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享受成长的快乐,收获使其受益一生的品格和道德。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刘岗庄中学)
管理篇:让科技教育系统规范化
在“育人为本 实践创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以科技教育为切入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科技教学和科技活动中,通过对动手动脑训练,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有效落实科技教育的管理工作,学校实施多种措施,包括成立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科技教育管理相关制度等,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师生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为确保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创造了条件,为学校创建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奠定基础。
装备篇:让科技教育如虎添翼
努力做好设施建设工作。在教育局和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计算机等器材,并建立了科技室等活动场所。科教器材、设施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为科技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教育宣传工作。如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广播和展牌进行宣传等。学校还将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将学校四楼的文化建设主题定为科技教育。
保证科技教育资金投入。为促进学校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学校在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00余万元,除了购置科技教育器材、设备等,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科技大赛和科技培训等。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保证对科技教育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资篇:为科技教育发展助力
建设教育理念先进、专业能力突出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科技教育蓬勃发展、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一方面大力支持科技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为科技教师进修、外出培训学习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邀请科技教育专家来校把脉指导。学校先后邀请了天津市环境科学院卢学强副院长、市青少年科技中心李军部长、师大沈龙祥教授到校指导,专家的指导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助推了学校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成长。
在学校培养下,刘月升教师先后荣获“大港区优秀教师”“津门科技普及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先后在《科技教育博览》等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次在各类科技大赛中获奖。
课程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秉承“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在保证国家、地方课程全面、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开发和实施了四个类别八门校本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做到精心策划、要素齐全,努力将蕴涵在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与学校特色发展相一致的课程资源,力图把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取向。
项目篇: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
学校科技教育从无到有,项目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真正实现了快速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如何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是学校在新时期的新任务。2008年学校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市科委科普项目“北大港水库生态定位观测”,课题的成功立项为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项目支持下,学校组织学生围绕湿地生态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了家乡和大自然,激发出浓浓的爱乡之情,肩负起了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今后项目组还将继续依托项目实施中取得的成果和观测设备,开展更多的特色科技活动,为湿地保护和科学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果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
学校科技教师、辅导员的成长,也带动了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如全国机器人大赛银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牌等等。除此之外,學校教师与学生也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养成了不怕困难、勤于思考、勇于钻研、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随着学校不断深化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学校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素质教育氛围正逐步形成,为学校的科学、优质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把科技教育工作做实做好,让科技教育进一步带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在精彩的科学课堂里,在丰富的科学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享受成长的快乐,收获使其受益一生的品格和道德。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刘岗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