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an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时期提出的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指针,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经历了拨乱反正、加强改进等阶段后,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实践,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回顾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30年,只要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以是否促进学校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宣传思想工作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工作效果就显著。特别是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的讲话发表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科研为中心,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无论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各高校相继建立了新闻网,积极探索网络技术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应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橱窗等立体式宣传格局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在学校建设发展中作用凸显。反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如果离开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不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摆架子、走过场,为了宣传而宣传,不仅起不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而且会对学校发展起负面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也由重视规模的增长转变到注重质量的提高,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此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自然也面临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促进发展的新课题,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的同时,正确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加深对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学校发展。要以各级党委中心组为平台,采取开讲座、设专题、搞研讨等形式,深入抓好理论学习,引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要着眼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理论工作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体,以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新颖的形式开设理论学习宣传栏目,不断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是目的,也是科学的思想工作方法。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把他们的利益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和以人为本的观点。“贴近实际”,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从本本出发;要立足于世情、国情、教情、校情实际,不能超越阶段,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要贴近学校改革发展这个中心,不能远离教学科研的主战场,搞“两张皮”;要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不能只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生活;要善于抓住校园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挖掘生动事实、汲取新鲜营养,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要跟上生活前进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贴近群众”,就是要深深扎根于广大师生员工之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最高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宣传思想工作而言,师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师生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宣传思想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包括校报在内的一切新闻媒体的任何一种评估体系,都不可缺少师生满意度指标。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反映校园生活,又服务校园生活;是师生员工的创造,又满足师生的需求。落实“三贴近”,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师生、引导师生的过程中服务师生、教育师生。
  在当前的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坚持“三贴近”。在思想方法上要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即只考虑对师生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却很少考虑师生有什么需求的现象,真心实意地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学校宣传活动中,要多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办法,努力让师生员工自愿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理论宣传教育中,不回避师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采取论坛的方式和心贴心的态度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传达学校党委的意志与反映师生的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师生,把版面留给师生,多报道师生员工鲜活生动的闪光思想和感人事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要善于从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使师生通过参与活动真正得到实惠,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树立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要“想师生之所虑,急师生之所难,谋师生之所求”,把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做到眼睛向下,笔墨向下,镜头朝下,声音朝下,经常深入到院系中去,深入到师生员工中去,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去,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特别是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通过认认真真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化解矛盾,释放压力,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实践平台和依据
  
  科学发展,是一种理论信仰,是一种执政理念,更是一种能力要求。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影响力和工作实效,首先要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的能力。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责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提高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全新课题。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奋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1.勤奋学习,努力提高全面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勤奋学习,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理论知识内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的能力。
  2.深入调研,努力提高准确把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的能力。准确把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只有把握准确,才能找好切入点,才能使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随着世情、国情、教情、校情的不断变化,师生员工的思想也会发生波动,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包括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也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师生员工的思想常常受到冲击,引起碰撞,此时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领,就容易在师生员工思想上引起混乱。深入调研,是贯彻以人为本,践行“三贴近”,准确把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的有效举措。调研不是造声势、走过场,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制度的保证,做到选准切入点、关注舆论点、抓住关键点。通过科学分析、归纳总结,把握主流和实质,从而准确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
  3.勇于实践,努力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统筹协调的能力。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宏观和微观、全局和局部的辩证法,不断汲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宣传导向力。第一,要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宣传思想工作战线长、头绪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第二,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吃透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第三,要善于协调,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变“内循环”为“大循环”,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第四,要突出重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第五,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从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出发,整合学校媒体等宣传资源,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高校舆论引导新格局。
  4.不断创新,努力提高驾驭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科学发展观要求体制、机制、科技同步创新,协调发展。同样,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是思想观念、工作思路要创新。要切实增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不为成绩所累、不为艰难所惧、不为定势所困、不为经验所囿,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的深入调查研究,更加注重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前瞻性分析,更加注重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认识,观念上不断有新突破,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工作上不断有新亮点,使宣传思想工作与学校发展水平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二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要创新。要顺应潮流需要,不断丰富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搭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式,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总之,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方式、更得力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包和春]
其他文献
我校地处农村,生源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承受过不少的失败,导致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足,在学习中伴随焦虑和恐惧,很少有积极愉悦的情绪,束缚了他们的正常发展。学习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的子概念,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面对挑战的态度、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等方面,是学习成就的“预测器”。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有助于提升学业成绩,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两年多来,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优势,从声音、色彩、情节等方面为学生的作文教学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
我校有专任教师41名,平均年龄为39岁,大部分集中在36-45岁之间,正是处在成熟期。总体上,教师工作责任感较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搭配比较合理。但是,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极不均衡,尤其数学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也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检验。所以,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过程中,必须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我校在发展教师专业能
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队伍中一支十分重要的方面军和生力军。北京共有82所高校,其中有一部分是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或者说集中了全国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最主要力量,其优势特色学科涵盖农林、地矿、化工、冶金、机械、电气、电信、交通、运输、能源、医药、纺织、建筑、计算机、航空航天、工程技术、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外语、新闻、文学、艺术、体育等众多门类。多年来,这些高校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期刊
通过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及超共轭效应对丙烯及烯丙基自由基稳定性的分析 ,从理论上解释了丙烯的稳定性及其α-H的活泼性 . The stability of propylene and its α-H activi
摘要当前,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众多大学面临的紧迫问题,构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外国语大学作为一类特色型大学,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既具有一般大学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特色立校”、“保持语言学科优势”、“建设有生命力的新学科”、“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是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高学通,男,汉族,1960年出生,籍贯北京顺义。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学士。现任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5个部
改革开放30年,是高校实现跨越发展的30年。在30年的发展中,高校的党组织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党对学校的政治领导,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党组织成为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领航人。    一、以高校党建的理论成果,指导学校的科学发展    事实证明,指导学校科学发展,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组织推动和落实,必须依靠坚定正确的思想路线来指引,必须依靠不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北京市朝阳区教委认识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在学科,主阵地在课堂,主力军是教师,将学科育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本质反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抓手,围绕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育人作用,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课题研究,注重课堂育德落实,强化督导检查和典型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