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创新教育的探索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画卷是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有时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甚至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有时却又和平宁静,呈现出太平盛世的景象。悠悠岁月,说不尽的传奇,道不尽的风流,全浓缩在几本薄薄的历史教材中。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块黑板无疑束缚了历史教学。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展示其应有的魅力,发挥其应有的创新教育作用呢?多媒体的运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创新信息的优化选择——多快好省
  
  历史创新教育中遇到的首要难题是信息量极大,应如何取舍的问题。各类中外史籍无法计量,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真让人望洋兴叹。而多媒体则能帮助我们便捷地解决这一难题。电脑可以对互联网上所有历史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择优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准确度高,又省力,可谓“多快好省”。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设置优选程序,目录有: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国际关系类等,下面又分设子目录,教学时,取舍自如,用起来得心应手。如教“开辟新航路”一目,我们可查寻“国际关系史”目录,再查寻“航海史”子目录,即可显示出有关这一课题的航海背景、条件,航海家生平,航线图,东西方情况等,为历史创新教育提供最佳信息。
  
  二、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民主开放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打破时间限制,使创新教育向课外延伸;打破空间限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交互式特点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创新,为构建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课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预习,初步探讨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集中有代表性的、争议激烈的问题,进行“焦点辩论”。辩论中,可以随时在屏幕上点击出自己说理的依据,以便对方了解。教师不但没有主宰课堂,而且倡导课堂民主,鼓励开放性史学问题的探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理服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中国近代史的复习课,我曾出了一个议题“近代中国史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围绕这一个课题,学生打开“中国近代史史库”整理思维。学生中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割地赔款,失去强国地位,统治者又反动,近代倒退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经济上引进了西方生产方式和科技,政治上民主革命胜利。思想上西学东渐,还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体进步了。此时,我播放出两组画面:一组是①鸦片战争,英军船坚炮利,清军败退;②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③清政府、北洋军阀、蒋介石等独裁卖国。另一组是①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后的革命风暴;②沿海城市民族企业的机器生产等。并放特镜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在屏幕上打出马克思看历史发展的一些论点,学生很快达成共识:近代中国曲折中前进了。
  
  三、创新思维的开发——明晰深广的思维流程
  
  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形成明晰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首先必须是直观的、生动的,这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则是准确的、全面的,不能产生错觉,因为,那会掩盖历史的本质。
  然而,历史时间悠长,空间广阔,自然条件和民族传统又千差万别,现代人要再现历史情境,最精美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而多媒体则能突破困境,在感观上模拟显示出生动的历史情境。古今中外的历史文物、遗址、图表、史籍,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的讲话,都可以生动再现。电脑还可以模拟历史上北京人茹毛饮血的群居生活情景,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远征亚欧大陆的场景,日本经济起飞的动态等,使师生耳目一新。宏观上可以整体展示人类文明史,微观上可以透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某一类别史。坐在教室里,可以了解科技新动态、知识大爆炸,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历史发展情况,且形、声、色、态并现,明晰难忘。
  掌握了全面准确、生动直观的历史知识,形成明晰的感性认识,为创新思维的开发创造了丰富的材料。历史创新思维的特点是批判性、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
  批判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怀疑精神,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古代不少史学家把安史之乱的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真的是“女人乱政”吗?播放一组剪录的镜头即可知:①唐玄宗不理朝政;②重用奸臣;③节度使拥兵自重;④兵变中玄宗赐死杨贵妃。引导学生思考:决定封建王朝兴衰的关键人物是谁?不少学生能怀疑“女人乱政”的观点,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才是决定兴衰的关键人物,这是由社会背景决定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透视历史现象,能确保创新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如讲“罗斯福新政”时,先点击出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关键词“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接着提问:1933年,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主义,决策是否正确?带着问题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在屏幕上放映对比画面,一面是18世纪英国的蒸汽机生产,商品源源不断输出;一面是20世纪美国的电气化生产,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美国大量农产品倒入大海,大批工业品积压,引导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时代有何变化?政策应有何调整?一个复杂的问题,学生迎刃而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抛弃自由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国家资本主义由此广泛采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通过比较,反映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历史道路。如中苏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创新教育便捷、高效,前景广阔,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开拓精神、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以精益求精。
  (责任编辑:谢先国)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根据所播种地的实际天气状况,并结合番茄的实际种植条件来大致讲述一项新的技术,即露地番茄的高产栽培技术。
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
葡萄是蔓性植物,一定要因地制宜的规划,选好地点,按照丰产技术管理好葡萄园。每年11月~12月土壤结冻前进行深翻时,结合施肥,一般深挖深度在25cm左右,既改善土壤结构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本文从乡村文化建设的角度来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乡村文化的危机所在,重点解决乡村教育怎样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文章中论述的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
中学生写作现状很不乐观,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是相互渗透的,每个阶段都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最近几年,中学教学改革浪潮很大,但作文教学还是“新瓶装老酒”。要把兴趣培养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写作的主导—
我院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结合全日制高职专业做好成人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就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进
本文主要是针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上依旧是沿袭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而提出的相应问题和对策,由于没有完全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相对合理的战略规划以及相应的激励机
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厚皮甜瓜生产已成为我地区瓜农致富的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的格局,为高效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