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结构上,让与担保发挥的是自益信托效力,债权人获得了比其需要的担保权更多的完整性权利,而且当事人通过担保约定将债权人获得的所有权限定在担保目的之上.《民法典担保解释》第68条没有认清让与担保的信托本质,将担保约定的规则法定化,动摇了让与担保的基础.为了解决隐形担保的问题,《民法典担保解释》第68条特别规定在让与担保公示的前提下,让与担保才具有优先受偿效力.但反思之下,动产担保物权情况下的占有公示只能起到消极公示的目的,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当事人可以获得担保信息的情况下,占有的公示功能并非必要.进而,动产让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结构上,让与担保发挥的是自益信托效力,债权人获得了比其需要的担保权更多的完整性权利,而且当事人通过担保约定将债权人获得的所有权限定在担保目的之上.《民法典担保解释》第68条没有认清让与担保的信托本质,将担保约定的规则法定化,动摇了让与担保的基础.为了解决隐形担保的问题,《民法典担保解释》第68条特别规定在让与担保公示的前提下,让与担保才具有优先受偿效力.但反思之下,动产担保物权情况下的占有公示只能起到消极公示的目的,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当事人可以获得担保信息的情况下,占有的公示功能并非必要.进而,动产让与担保登记方式,既起不到公示作用,也无必要.所以,无论让与担保是否公示,债权人获得的均是真正所有权.《民法典担保解释》第68条第1款第2句只是物权化了担保约定中的变价效力.在让与担保实现时,应适用登记对抗效力规则以及《民法典》第414条的规则.由于债权人获得的是所有权,流质约定的内容通常不会是“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担保物所有权归属于债务人”,而是溢价回购等形式,对于流质约款的效力,可以类推适用《民法典》第428条.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演进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分为5个阶段:1921年—1953年,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1953年—1978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2002年,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市场化政策的不断“放活”;2002年—2012年,“城乡统筹”思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乡村振兴实践。从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脉络中,可以看出其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
中国倡导、规划、推进的涉外法治思维和工作是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在国家涉外工作中的投射,与国内法治、国际法治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着立场和外延上的界分.涉外法治是国家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法治的涉外拓展,也表征着涉外关系的规范导向、法治转型;体现着本土法治的国际影响,也包含着国际法治的本土适应.涉外法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改进的一部分,是国内法治在国家开放发展程度和规模成熟完善后的必然延伸,也是国家法治文明进步与国际事务融合的必然要求.涉外法治拓展了国家法治完善的地域与事项,为维护国家利益营造了法律环境,为
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中心主义的法理基础源于公司营利性、股权资本、剩余索取权和人民主权思想.重新认识并坚持发展股东中心主义有助于建设股东友好型社会,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权源于股东,股东剩余索取权的实现离不开公司终极控制权.但是,除非法律另有特别规定且获全体债权人同意,股东角色不能由剩余索取权人转变为优于债权人受偿的特权债权人.建议《公司法》专章规定股权保护,坚持和完善股东会作为公司权力机构的制度设计.为预防公司自治失灵或异化,建议《公司法》导入闭锁型公司的司法强制分红制度及公众公
基层党建与业务统筹融合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体现,是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法规政策,完成肩负职能的重要要求,是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两张皮”现象的根本之道。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业务统筹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统筹融合发展之要在“统筹”,之重在“融合”。针对基层党建与业务统筹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各级党组织要加强责任融合,推动工作责任一体化;加强目标融合,推动工作目标一体化;加强力量融合,实现工作推进一体化;加强督查融合,推动责任落实一体化。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