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当地的中学生和物理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中了解到,部分教师主动研究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教育教学理念亟须更新,特别是对守旧落后的传统学生评价观仍“恋恋不舍”,体现在:
第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考试,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本属于学生评价的一种基本方式,运用它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查无可厚非,可是这一手段一旦被我们的物理教师用到极致,便不再是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学生厌学情绪凸显,不知不觉地成为“考试机器”。
第二,在学生评价中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言权,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往往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金口”一开,“叛官笔”一点,学生的三六九等就区分出来了,“九等”学生无论如何解释、申辩和哀求多半没有用,偶尔有胆大的“九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多半会板起脸来,就算不去大声呵斥学生,心里也会暗暗恼火:“这人怎么这么不谦虚啊?还把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啊,给这个分数算是看得起你了!”
第三,教师评价学生缺乏艺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失时,教师的评价过于粗暴、严厉,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损害。“哎呀!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这样的吗?而且你连单位也没写!”“真是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路啊,你看你都连接成什么样子了!”“连电压表的示数都不会读,你说要老师怎么教才行?”类似这样的话,在物理课堂中常有耳闻,教师说得是很解气,可是学生听了一定感到非常丧气,自信心大受打击。
以上评价误区都会直接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应该说,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升学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事实。那么,教师能否心安理得地把责任归咎于这个客观现实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步和成长的促进者,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心里感觉都很敏锐,他们非常善于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心中的是与非,好与恶,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道德取向。
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客观、全面、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多运用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再平庸、再调皮捣蛋、再逆反的学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下,内心也会涌动起追求进步的激情,就像干涸得几近枯萎的花朵,在激励的阳光和雨露下一定会变得更有生命活力。作为教师,不应该总是对学生提出批评,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想方设法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指责和怒骂肯定不会使学生变得更好,但教师真诚的赞美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如果学生犯了较大的错误,必须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评价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先扬后抑。特别是学生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抵触情绪往往较强,此时直接批评和评价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单独进行教育,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或对学生作出评价。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笔者用塑料薄膜把一台旧手机密封好,放入水中进行演示。拨通后,水中的实验手机传出悦耳的铃声,全班学生觉得很新奇。这时,一位平时很捣蛋的男生冲上讲台,嚷道:“让我试试看!”然后迅速用力撕破了密封手机的塑料薄膜。笔者还来不及制止,手机就进水损坏了。其他同学非常气愤,齐声喊道:“你把老师的手机弄坏了,要赔钱!”这位男生这才意识到祸闯大了,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笔者当时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然后请他家长来。但转念一想,这位学生平时受到的批评不少了,家长也来过多次,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再批评他估计也没用。于是我压住火气,婉转地说:“同学,你对声音的传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主动大胆地上讲台做实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如果在做实验前你能听听老师的指点,也许我们就不会损失一个手机了,你觉得呢?”这位学生听到笔者没有责骂他,也没有要他赔手机,反而表扬他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感到非常意外。他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向我道歉。但其他同学依然愤愤不平,坚持要他赔手机。我微笑着说:“同学们,谢谢大家的好意。不过,谁都会有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而且这位同学也向老师道歉了,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相信他会做得越来越好的。”经过这一件事,这位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都有了不少转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是注重个体化评价,给每一位学生送上一把合适的“尺子”,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过程,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形成和发展。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教师所接受,而同一位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却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均衡发展。一种情况表现为科目发展的不均衡,比如某一些科目进步得较快,但另一些科目会进步得较慢。另一种情况表现为学习同一科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展得不均衡,比如读八年级时物理学得不好,但升上九年级时物理成绩却稳步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在某一科目上暂时发展不好,就早早地“盖棺定论”,而是要不断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深入发展自己的潜能。
有位女生,平时听课非常专注,作业也写得认真工整、有条理,在遇到不懂做的题目时,她会很细心地在题号前标注“?”或“??”等记号,然后向老师请教。尽管如此,她的物理科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为此,她感到非常苦恼,情绪一度很低落。于是,笔者就经常在作业本上给她留言,比如“同学,你的作业写得真棒!完全可以作为全班的范本了”“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很用心,也很细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和‘??’消灭掉吧!”另外,笔者着力对她加强学法辅导,每当她取得一点点进步,笔者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慢慢地,这位女生的学习成绩有了长足进步,学习物理的信心也更足了。
当班上每一名学生有一点进步时,笔者都会很高兴地进行个体评价,如你的动手能力很强、你计算很准确、你的思路很清晰、你很有环保意识等,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教师、学校和社会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激励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去寻找和发现自身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优势和能力,帮助和促进自己的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评价舞台,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笔者曾经带过一个所谓的“差班”,在一次物理测验中,全班平均分仅有20多分,没有一个学生的成绩及格。发完试卷后,笔者试图给他们鼓鼓劲,可是连笔者都感觉得出,自己的话是那么苍白无力、没有底气。于是笔者干脆连试卷也不讲评了,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有什么办法能把学习搞好。一节课下来,学生讨论的结果令我吃了一惊:他们有的说自己搞魔术有一手,打算弄几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魔术参加学校晚会;有的说自己动手能力强,决定制作物理作品上台展示;有的说自己擅长服装设计,想剪裁一些环保服装进行服装表演;还有的说自己剧本写得好的,要写出剧本让班上的同学去表演物理幽默小品。看不出这些学生平时上课无精打采的,可是让他们去讨论和处理问题,居然能拿出这么多好的方案来。笔者心里暗喜:这正是自己想要的效果。以前“逼着”学生看书、学习,现在是他们自己想要看书、学习、查资料了。
经过艰苦的排练和准备,学生们的物理节目多数通过初选,参加了学校文艺晚会演出。尽管这些节目有许多地方显得很稚嫩,拼凑的痕迹很重,但反响还是非常好,全校师生都觉得耳目一新。有几个节目获得了晚会十佳节目和最受欢迎节目奖,其中,物理幽默小品《争论》和服装表演作品《环保服装》还被选送参加市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次演出,学生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他们都说,只要努力,其实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包括学习。
很快,期末考试就到了,又是一个没想到:这次考试,班上的物理科平均分比平时测验提高了近20分。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在那么低的起点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这样的进步,足以让人感动,令人振奋。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成长为根本目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生掌握了多少物理知识和技能、物理成绩提高了多少分等方面上,不能仅仅为了升学和选拔去开展教学,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是否更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学习方法是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人格是否得到健全和发展,是否更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一切,都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一,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考试,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本属于学生评价的一种基本方式,运用它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查无可厚非,可是这一手段一旦被我们的物理教师用到极致,便不再是追求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学生厌学情绪凸显,不知不觉地成为“考试机器”。
第二,在学生评价中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言权,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往往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金口”一开,“叛官笔”一点,学生的三六九等就区分出来了,“九等”学生无论如何解释、申辩和哀求多半没有用,偶尔有胆大的“九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多半会板起脸来,就算不去大声呵斥学生,心里也会暗暗恼火:“这人怎么这么不谦虚啊?还把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啊,给这个分数算是看得起你了!”
第三,教师评价学生缺乏艺术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失时,教师的评价过于粗暴、严厉,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损害。“哎呀!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这样的吗?而且你连单位也没写!”“真是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电路啊,你看你都连接成什么样子了!”“连电压表的示数都不会读,你说要老师怎么教才行?”类似这样的话,在物理课堂中常有耳闻,教师说得是很解气,可是学生听了一定感到非常丧气,自信心大受打击。
以上评价误区都会直接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应该说,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升学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事实。那么,教师能否心安理得地把责任归咎于这个客观现实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进步和成长的促进者,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心里感觉都很敏锐,他们非常善于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心中的是与非,好与恶,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和道德取向。
那么,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客观、全面、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多运用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再平庸、再调皮捣蛋、再逆反的学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和鼓励下,内心也会涌动起追求进步的激情,就像干涸得几近枯萎的花朵,在激励的阳光和雨露下一定会变得更有生命活力。作为教师,不应该总是对学生提出批评,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足,而应想方设法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沙里淘金,放大他们的优点,并且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指责和怒骂肯定不会使学生变得更好,但教师真诚的赞美也许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如果学生犯了较大的错误,必须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评价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先扬后抑。特别是学生情绪过于激动的时候,抵触情绪往往较强,此时直接批评和评价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单独进行教育,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或对学生作出评价。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笔者用塑料薄膜把一台旧手机密封好,放入水中进行演示。拨通后,水中的实验手机传出悦耳的铃声,全班学生觉得很新奇。这时,一位平时很捣蛋的男生冲上讲台,嚷道:“让我试试看!”然后迅速用力撕破了密封手机的塑料薄膜。笔者还来不及制止,手机就进水损坏了。其他同学非常气愤,齐声喊道:“你把老师的手机弄坏了,要赔钱!”这位男生这才意识到祸闯大了,脸色发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笔者当时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然后请他家长来。但转念一想,这位学生平时受到的批评不少了,家长也来过多次,好像也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再批评他估计也没用。于是我压住火气,婉转地说:“同学,你对声音的传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主动大胆地上讲台做实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如果在做实验前你能听听老师的指点,也许我们就不会损失一个手机了,你觉得呢?”这位学生听到笔者没有责骂他,也没有要他赔手机,反而表扬他大胆实验、勇于探索,感到非常意外。他长吁了一口气,然后向我道歉。但其他同学依然愤愤不平,坚持要他赔手机。我微笑着说:“同学们,谢谢大家的好意。不过,谁都会有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而且这位同学也向老师道歉了,我们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相信他会做得越来越好的。”经过这一件事,这位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态度都有了不少转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是注重个体化评价,给每一位学生送上一把合适的“尺子”,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过程,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形成和发展。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个观点已经被很多教师所接受,而同一位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却还没有被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均衡发展。一种情况表现为科目发展的不均衡,比如某一些科目进步得较快,但另一些科目会进步得较慢。另一种情况表现为学习同一科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展得不均衡,比如读八年级时物理学得不好,但升上九年级时物理成绩却稳步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在某一科目上暂时发展不好,就早早地“盖棺定论”,而是要不断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深入发展自己的潜能。
有位女生,平时听课非常专注,作业也写得认真工整、有条理,在遇到不懂做的题目时,她会很细心地在题号前标注“?”或“??”等记号,然后向老师请教。尽管如此,她的物理科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为此,她感到非常苦恼,情绪一度很低落。于是,笔者就经常在作业本上给她留言,比如“同学,你的作业写得真棒!完全可以作为全班的范本了”“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很用心,也很细心,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和‘??’消灭掉吧!”另外,笔者着力对她加强学法辅导,每当她取得一点点进步,笔者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慢慢地,这位女生的学习成绩有了长足进步,学习物理的信心也更足了。
当班上每一名学生有一点进步时,笔者都会很高兴地进行个体评价,如你的动手能力很强、你计算很准确、你的思路很清晰、你很有环保意识等,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是让学生参与学习和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教师、学校和社会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激励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去寻找和发现自身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优势和能力,帮助和促进自己的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施展才能的评价舞台,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笔者曾经带过一个所谓的“差班”,在一次物理测验中,全班平均分仅有20多分,没有一个学生的成绩及格。发完试卷后,笔者试图给他们鼓鼓劲,可是连笔者都感觉得出,自己的话是那么苍白无力、没有底气。于是笔者干脆连试卷也不讲评了,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有什么办法能把学习搞好。一节课下来,学生讨论的结果令我吃了一惊:他们有的说自己搞魔术有一手,打算弄几个与物理学有关的魔术参加学校晚会;有的说自己动手能力强,决定制作物理作品上台展示;有的说自己擅长服装设计,想剪裁一些环保服装进行服装表演;还有的说自己剧本写得好的,要写出剧本让班上的同学去表演物理幽默小品。看不出这些学生平时上课无精打采的,可是让他们去讨论和处理问题,居然能拿出这么多好的方案来。笔者心里暗喜:这正是自己想要的效果。以前“逼着”学生看书、学习,现在是他们自己想要看书、学习、查资料了。
经过艰苦的排练和准备,学生们的物理节目多数通过初选,参加了学校文艺晚会演出。尽管这些节目有许多地方显得很稚嫩,拼凑的痕迹很重,但反响还是非常好,全校师生都觉得耳目一新。有几个节目获得了晚会十佳节目和最受欢迎节目奖,其中,物理幽默小品《争论》和服装表演作品《环保服装》还被选送参加市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通过这次演出,学生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他们都说,只要努力,其实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包括学习。
很快,期末考试就到了,又是一个没想到:这次考试,班上的物理科平均分比平时测验提高了近20分。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在那么低的起点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这样的进步,足以让人感动,令人振奋。
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成长为根本目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应只把目光停留在学生掌握了多少物理知识和技能、物理成绩提高了多少分等方面上,不能仅仅为了升学和选拔去开展教学,而是要着眼于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是否更具有科学探究精神,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学习方法是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人格是否得到健全和发展,是否更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一切,都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