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是比较容易枯燥的,在数学课堂不要用教材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不断挖掘生活题材,充实数学课堂,那么数学课堂将不会沉闷.在学生获取新知识时,学会学数学、用数学,把数学变成人类生活与社会进步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活题材;数学课堂;应用实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很多人以为学数学没有多大的作用,他既不做科学家,又不做发明家,只是在市场里或者商场里运用简单的数学,而很多工作好像与数学无关,所以觉得学那么多高深的数学干嘛?其实这种理解与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1].
一、社会题材融入数与代数的课堂
总所周知,数学知识点多、考点多是逻辑性比较强、比较抽象、严谨的一门学科,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二次函数,它的意义、图象、性质、应用都是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引例,不断挖掘知识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化难为易,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二次函数概念教学时,首先设计一道梯度练习题
现有120 cm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ABCD,所示(1)若AB=10 cm、20 cm、30 cm,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2)若AB=x cm,矩形ABCD的面积为Y,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3)认真观察上式的特征,与以前学过的函数有什么不同.
解析:(1)当AB=10,BC=50,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为500 cm2,当AB=20,BC=40,矩形ABCD的面积为800 cm2,当AB=30,BC=30,矩形ABCD的面积为900 cm2,(2)当AB=x,BC=60- x,矩形ABCD的面积为:Y=x(60-x)=-x2+60x.
通过实际问题层层设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回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发现问题,这个函数的自变量次数是2次,粗略认识二次函数,进而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2.接着设计第二个问题 :能围出面积大于900 cm2的长方形吗?
解析:通过列表猜想:(表略)在表内数据中,当长小于30 cm时,面积会随着长的增大而增大,当长小于30 cm时,面积会随着长的减小而减小.并且具有对称性,由此猜想,当长等于30 cm,长方形面积最大等于900 cm2,故不能围出面积大于900 cm2的长方形.
还可以把函数变成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得到,所以Y=x(60-x)=-x2+60 x=-( x-30)2+900,因为( x-30)2≥0,所以Y的最大值为900 cm2,
3.最后进行反思,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可用二次函数来求面积最大值,体会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
二、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 课程内容不要单纯的呈现数学知识点,枯燥的讲解例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如,在讲述勾股定理逆定理时,可以引用师傅造房子的做法,说明这个定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准备做房子时,先定好位置,通常每个角落都是直角,为了减小误差,师傅是不会用三角板的直角去确定直角的,先在相邻的3个角落钉下小木桩,木桩与木桩之间牵上红线,若把三个角落看成A、B、C三个点,即A、B、C代表三个木桩,然后C与A,C与B牵上红线,在AC上量出CQ=15 cm,在CB上量出CP=20 cm,那么PQ就应该等于25 cm,来调节A或者B的位置.用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C= 90°,这样建筑的房子在角落墙与墙才互相垂直.这就是数学上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社会生产与生活做出贡献.
其实数学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找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例子,“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更密切.只要教师认真备课,真心专研教材,不要用教材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同时细心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不断挖掘生活题材,充实数学课堂,那么数学课堂将不会沉闷、枯燥.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快乐激情,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如果教师学会用生活题材揭示数学规律,又用数学知识解析生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数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总之,现在的学生学业重,压力大,教师应想方设法令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努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素菊.还原数学的美丽——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7).
[2]罗朝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吉林教育,2011(22).
[3]黄爱娥.初中数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春岁月,2011(18).[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三中学(516200)]
关键词:生活题材;数学课堂;应用实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很多人以为学数学没有多大的作用,他既不做科学家,又不做发明家,只是在市场里或者商场里运用简单的数学,而很多工作好像与数学无关,所以觉得学那么多高深的数学干嘛?其实这种理解与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1].
一、社会题材融入数与代数的课堂
总所周知,数学知识点多、考点多是逻辑性比较强、比较抽象、严谨的一门学科,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二次函数,它的意义、图象、性质、应用都是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引例,不断挖掘知识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化难为易,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二次函数概念教学时,首先设计一道梯度练习题
现有120 cm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ABCD,所示(1)若AB=10 cm、20 cm、30 cm,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2)若AB=x cm,矩形ABCD的面积为Y,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3)认真观察上式的特征,与以前学过的函数有什么不同.
解析:(1)当AB=10,BC=50,所以矩形ABCD的面积为500 cm2,当AB=20,BC=40,矩形ABCD的面积为800 cm2,当AB=30,BC=30,矩形ABCD的面积为900 cm2,(2)当AB=x,BC=60- x,矩形ABCD的面积为:Y=x(60-x)=-x2+60x.
通过实际问题层层设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回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发现问题,这个函数的自变量次数是2次,粗略认识二次函数,进而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2.接着设计第二个问题 :能围出面积大于900 cm2的长方形吗?
解析:通过列表猜想:(表略)在表内数据中,当长小于30 cm时,面积会随着长的增大而增大,当长小于30 cm时,面积会随着长的减小而减小.并且具有对称性,由此猜想,当长等于30 cm,长方形面积最大等于900 cm2,故不能围出面积大于900 cm2的长方形.
还可以把函数变成一元二次方程进行配方得到,所以Y=x(60-x)=-x2+60 x=-( x-30)2+900,因为( x-30)2≥0,所以Y的最大值为900 cm2,
3.最后进行反思,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可用二次函数来求面积最大值,体会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2].
二、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 课程内容不要单纯的呈现数学知识点,枯燥的讲解例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如,在讲述勾股定理逆定理时,可以引用师傅造房子的做法,说明这个定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准备做房子时,先定好位置,通常每个角落都是直角,为了减小误差,师傅是不会用三角板的直角去确定直角的,先在相邻的3个角落钉下小木桩,木桩与木桩之间牵上红线,若把三个角落看成A、B、C三个点,即A、B、C代表三个木桩,然后C与A,C与B牵上红线,在AC上量出CQ=15 cm,在CB上量出CP=20 cm,那么PQ就应该等于25 cm,来调节A或者B的位置.用这种方法测量出来的∠C= 90°,这样建筑的房子在角落墙与墙才互相垂直.这就是数学上的勾股定理逆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社会生产与生活做出贡献.
其实数学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找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例子,“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更密切.只要教师认真备课,真心专研教材,不要用教材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同时细心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不断挖掘生活题材,充实数学课堂,那么数学课堂将不会沉闷、枯燥.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充满快乐激情,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如果教师学会用生活题材揭示数学规律,又用数学知识解析生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数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总之,现在的学生学业重,压力大,教师应想方设法令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努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素菊.还原数学的美丽——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1(7).
[2]罗朝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微[J].吉林教育,2011(22).
[3]黄爱娥.初中数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青春岁月,2011(18).[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三中学(5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