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启示录》是真正的科幻巨作吗?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河启示录:联盟危机》号称“中国最好看的科幻小说”,是一部“剑指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的科幻“史诗巨作”。虽然新书推出时为了博人眼球,在宣传语上难免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我在读完整本小说以后,实在是难掩心中的失望之情,小说质量和宣传语严重不符,用这样浮夸的宣传语来刺激读者,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引来读者的厌恶。
  小说名为“银河启示录”,并且拿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做比较,序章简述了整个故事的背景———银河联盟与蛇人帝国联盟的战争,由这些我们可以推知小说的定位应该是一部“太空歌剧”。太空歌剧(SpaceOpera,或称“宇宙史诗”)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通常强调故事的戏剧性,不像硬科幻强调科学的考证,也不同软科幻强调启发性。此类作品直接把现实通俗小说的情节,如冒险打斗、英雄救美等放到太空或外星的架空背景之中,其中的科技描写并不一定建立在结实的科学考证之上,“科幻”成了一个次要元素。因此,有些科幻迷甚至不承认“太空歌剧”的科幻身份。“太空歌剧”诞生于上世纪 20年代的美国,在诞生之初这个词曾经是对末流低级小说的蔑称,意在将次等科幻作品与较好的作品区别开来。不过,后来到了70、80年代随着一批高质量的新派太空歌剧的出现,如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系列等,“太空歌剧”已经摆脱了诞生初期的荒诞与粗糙,变得更加系统、更加精致,科技描写上也更为合理,于是逐渐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科幻流派。现在这个词已经完全不存在贬义,反而在很多时候成为公众所认为的科幻的主流。
  也就是说太空歌剧的背景通常是庞大的银河帝国或繁复的异星文化,情节混合了动作和冒险,是典型的宇宙英雄罗曼史。优秀的太空歌剧必须具备以下两点要素,第一是强烈的戏剧张力,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浪漫主义的故事,这是太空歌剧被称为“歌剧”或者说“史诗”的最重要的内核;第二,作为背景的宏大宇宙必须能带给读者“惊异感”/“新奇感”(SenseofWonder)。广袤无垠的宇宙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不同生物、不同种族,各自发展出的不同文明与科技,正是作者的想象力可以尽情发挥的地方。也正是由于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超大尺度,给作者提供了描述不同文明与人性之间矛盾冲突所展现的多种可能性,由此形成太空歌剧独有的科幻冲击力。如果不能带给读者这种想象的“惊异感”,那么太空歌剧也就和一般现实小说中的航海冒险故事无异了。
  了解了“太空歌剧”的概念以后,我们再反观《银河启示录:联盟危机》一书,会发现小说在基本的世界设定上还是比较成功的:2613年的地球文明已经异常发达,在整个银河系遍拓殖民地,尤其是经历过一场星际大战以后,以地球为首的银河联盟军队以弱胜强,战胜了比自己文明程度高出许多的蛇人帝国联盟,由此成为整个银河系的霸主。故事就是从这场银河之战胜利的第九个年头开始讲起。不过,在进入小说的主体叙事之后,作者科幻功底薄弱的缺陷就立刻暴露了出来。所有科幻迷都认可,创意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低劣的科幻创意流于堆砌名词,良好的科幻创意则有理有据有形。《银河启示录》中出现了很多炫目的高科技名词,如引力反相器、光子眩晕枪、类夸克武器、希格斯玻色子、全息遥感解码器……虽然“太空歌剧”不是硬科幻,不要求对其中的科技描写给出详细而合乎情理的解释,但至少要让人能够理解它们并且符合虚构的真实,也就是说要让读者相信这些科技在小说描写的情景之中是可以存在的。遗憾的是,《银河启示录》没能做到这一点。虽然小说里不断提到未来的各种先进武器,但在读者看来这些武器只是一些陌生的名词,很多时候通过阅读作者的文字并不能在脑海中勾画出它们的样子,也无法理解这些武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之所以常常赞誉刘慈欣的科幻拥有“宇宙尺度的宏大想象”,正是因为他对于这些“宏大想象”有“逼真的细节”描写。然而《银河启示录》中的科技描写不仅不够细致,想象力方面也比较欠缺,没有什么场面或者设计能够给读者带来充足的“惊异感”,这可以说是小说的第一个缺失。
  另外,小说最主要的内核———故事情节,读起来也稍显平淡。虽然能够感受到作者试图在不断的设置悬疑,但这些悬疑的揭晓都不够精彩,甚至在行文过程中读者就已经可以猜到后面的结局,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小说的戏剧张力,也就弱化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是讲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通俗故事,不能说不好,但是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能让人留下长久印象的情节,这不得不说是小说的致命伤。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完全没法儿让人记住。小说的主人公尤利,总统护卫长纽曼以及银河联盟舰队的维尼,这三个人物的行为和话语就算互换了也没有什么差别。总的来说,《银河启示录》中大部分角色都面目模糊、形象单薄,没有鲜明的个性与思想,感觉只是作者为了推进情节而设置的道具。反倒是作为反派人物的安全调查局副队长艾弗森,其小人物处心积虑向上爬,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还让人有些印象。
  应该说作者创作太空歌剧的举动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是一个在国外早已经成熟而且对大众来说相对主流的科幻类型,但是目前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创作成果,虽然也已经出现了迟卉《卡勒米安墓场》、今何在《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江波《银河之心·天垂日暮》等中国的太空歌剧作品,但他们的创作都还在摸索阶段,存在着某些不足,没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太空歌剧”是科幻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架构宏大,充满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它也是与影视剧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科幻类型,因此中国科幻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的太空歌剧作品。《银河启示录》的作者是第一次涉足科幻领域,在写作中出现种种缺失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像作者还计划推出后续故事,希望在第二卷的写作中,作者能够更加从容,放平心态,从讲述一个好故事的角度出发,创作出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幻史诗巨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娟)
其他文献
江苏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是文化名城、运河之都、美食之乡。当前,该市正在开展新时期淮安精神大讨论活动。淮安市供销合作社以此为契机,同时在系统内开展践行新时期供
中国诗词爝火不息,许多双手在为之传薪。这其中热切的一位,应数加拿大籍著名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每依北斗,常怀桑梓,确乎是这位幼承书香、师出辅仁大学国文系的诗人的一瓣心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金谷源优质麦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是柏乡县优质麦种植、收储、购销经营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2012年6月,合作社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了“粮食银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  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1981年年初
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农业模式为目标,以发展地方经济为突破口,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