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l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数学教学常用方式,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并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借助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模式,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导学法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76-01
  数学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现代教育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问题导学法核心即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为学生设置问题,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明确导入目的,深入分析内容
  课堂导入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高效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益和高效率相统一,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重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问题是课堂教学常见形式,即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这种导入方式多应用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教学当中。
  以三角形相关知识为例,该章节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概念和性质,还要让学生明确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当前初中生都很崇拜明星,数学教师就可紧抓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设置导入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即通过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张著名篮球明星姚明的图片,旁边标注姚明相关信息:体重140.6kg,身高226cm,臂展2.2米,腿长141cm,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有人说姚明脚步很大,他走一步能跨出近3米,大家相信这个说法吗?”由于该问题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瞬间被吸引。最后教师引出三角形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梳理对姚明的认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又以近似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从先问学生班级中有多少人?学生会直接说出自己已知数字。之后教师从班级人数过渡到我国人口,学生直接回答13亿。此时教师提出问题:“13亿就真的不多也不少吗?真的有这么准确吗?”当学生陷入困惑后,教师引入近似数知识,瞬间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知识欲望。
  二、合理设计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可缺少的载体,需要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持续完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知识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思维。
  以“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为例,数学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形象化演示贴在墙上的梯子持续下滑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看到画面上的文字:“已知梯子长10米,其顶端到地面垂直距离约8米,如果梯子顶端向下滑1米,请问梯子底端需要向下滑多少米?”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座美丽的花园图案,并呈现问题:“图片上这座花园长为35米,宽为26米,现城市建设要求修建两条相互垂直且宽度相同的道路,那么剩余面积余850平方米道路宽为多少?”上述教学以图文形式引入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以《平移和旋转》一课为例,數学教师先让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处于运动状态,有学生提出:“车在马路上行驶”“人在行走”。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段动画并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是否相同?是否能根据不同运动方式对其分类?”学生说出几种分类方式,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日常生活中的缆车、电梯、火车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平直运动,因而可总结为在直线方向上移动,即平移。”“除了上述运动方式,还有钟摆、螺旋桨、风扇叶片等都围绕一个点转动,可称作旋转。”通过合理设置问题引入知识,有效活跃学生思维,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施教情境,促使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认知水平,因而设计问题时要具有针对性,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设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毫无疑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主体角色,而教师则扮演指导和组织角色,因而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依托学生天性并引导其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处于相同教育环境中,但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家庭因素,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学生思维、知识、接受、理解等能力存在不同,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以《解直角三角形》一课为例,该章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概念以及证明直角三角形方法等。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可提出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大家能列举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物品吗?”“判断物品为直角三角形依据有哪些?”“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特点?”“你认为该如何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上述问题均有层层递进的效果,难易适中,可让每位学生均能从思考中获取和掌握新知,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单一沉闷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和活跃状态,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国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9(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四方面入手,就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展开探究,以期深化对数感培养的认识,为学生打造积极融洽的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感的强化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66-01  所谓数感,简单来看即对数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种自主的、无意识的行为,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摘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分析课堂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更大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确立学习目标、提高教师的认识入手,探讨了将科学与创新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与课外的关系,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表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
摘 要随着经济生活的日益全球化,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工具,在我国的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受到了人们的普度重视。而新课改对小学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健全人格的建立等素质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因此,如何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进行英语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全的
摘 要英语是跨文化语言,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跨文化的过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效地开展英语学习,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欧美人的生活文化和语言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的认识。发展英语核心素养,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还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科思想道德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的了解,不但帮助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还能够端正学生英语文化的思想。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核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具有多种功能。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观察发现,还存在如下问题:课堂导入的形式单一、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导入重视不够,忽视课堂生成,对导入的反思不足。有效的课堂导入,应针对小学生特点,坚持简洁性、趣味性、启发性原则,采用情境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多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错题资源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也有利于教师高质量教学,应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本文中,就从研讨错题记录形式、结合错题改良优化教学方法,反复修改错题三个方面,对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研讨。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学生学习的错题率,强化学生记忆能力和解题能力,也能够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和成效,从而体现应用错题资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集;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教学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那么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会越顺利。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要重视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探讨研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可
摘 要体能不仅是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参与运动竞赛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从体能教学应贯穿课堂始终、体能教学应注重趣味性、体能学练应保证运动负荷、在纠错练习中进行体能教学等方面,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实心球教学中体能教学情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能教学;趣味性;保证运动负荷;纠错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8
摘 要游戏是在小学生成长和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性会充分引发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展开游戏教学法,那么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的主要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非常符合游戏教学。所以教师应当利用体育游戏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利用游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体育教学中去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分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之后提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创新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