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校外美术教学中的特点、难点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主动、耐心和积极的发现与创造精神,美术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灵活性,没有这些就不可能胜任其职,也就谈不到发展校外教育。
【关键词】校外 美术教育 兴趣 灵活
校外美术教育有着明显的独特性,与其他教育相比,目的虽然一致,但方法上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校外美术教育是一项有原则而无固定方法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笔者在少年宫从事美术辅导工作的感受和多年美术教学经验,谈一下校外美术教学的灵魂——“活”,以及如何贯穿“活”这个原则进行教学。
1 现阶段西部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灵活性,在当代美术教学的新思想冲击下,仍然奉行那种不偏不倚的僵化的程式化教学显得很荒谬,而且也很徒劳。在幼儿美术教育这块单就课程设置也是因人而异,不能按部就班。孩子们在成长在改变,所以课程也要不断调整,这个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适应孩子。孩子的兴趣点在不断地变换,所以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丰富,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校外教育的关键,如果仅用一个“套路”“对付”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要了解孩子的喜好,由此引发兴趣。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了解、试探测验等手段寻找吸引点、激发点。趣味将作为一种动力,驱使学生各自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比较,校外教育的对象年龄、个性、能力等差异比较大。
2 幼儿美术教学的改进方式
整个教学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美术教师要能对各种学生进行多层次水平的专业辅导,不能只是针对某一年龄段或某一层次水平。为了更好、更多地为孩子着想,做教师的应该广泛学习,不断积淀、吸收,以丰厚的知识和经验驾驭本职,成为专业辅导范围内的“多面手”。
第二个是教学中的语言。美术学习也不光是看,听的比重也相当大。面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及学前儿童)夸夸其谈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讲专业知识的时候,对于大部分时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高谈“结构”、“技巧”,阔论“意境”、“神韵”这种专业术语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在辅导语言上下功夫,使讲课更通俗、贴切、实用。将日常生活用语巧妙地融汇到具体的形象教学当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巧妙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简洁、是透彻,又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美术学习是形象的学习,让形象说话的过程和目的为同学们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定向、定量的基础技法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创作为主线,将以上包容进去的学习手段才是最科学的。这两方面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可倾斜、侧重,或兼而有之,各含其余。学生定向定量的训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出现个人感受,可使其形象更加鲜活,避免匠气,使整个艺术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学习。采用以创作带训练的方法能使孩子学习热情更高,视野更开阔,更便于孩子积极发现,主动接受。实践佐证,启用这种方法,可使教学空间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得到切身的感受。
第三是在创作中要强调自我感受,同学间在形象中的相似和模仿,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的。 “强调个性”才能让创作获得新生命,得到不同于他人的效果。在同学间有意识拉开相同或近似点,以生活为依据,诱发大家更多地想象和发现。这时候的形象便会多样和更具生命力。即便形象中有不完整或不贴切,都没关系,成熟的虽然美,可这些不成熟的也能产生美,就是孩子之美。应该看到,“求异”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所占比重直接反映着教学指导思想的倾向性及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应变能力的程度高低。我们应给予“求异”教学思维足够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的牵引作用。
最后是赏析。这也是是美术教学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各种优秀作品的解、析,达到赏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在作品形象的赏析过程中,“求异”同样启动灵感。冲开了欣赏定势,那些少见的、不易理解甚至奇怪的形象在教师一一剖析给同学后各展其美,使大家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广泛,对美的含义更清楚。艺术学习不同于其他,需要“花花点子”,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做人要老实,做画可不能太老实。过分地强调专一和按部就班,是不可能获得更多灵感的。
结语
研究校外美术教学中的特点、难点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是对下一代的爱心,是主动、耐心和积极的发现与创造精神,没有这些就不可能胜任其职,也就谈不到发展校外教育。
美术学习是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会有深有浅,有直有弯,有时可能轻而易举,有时又进一退二。美术学习中的各个阶段性反映,绝不可以简单的用标尺来衡量,也不可过早下定义。孩子们在整个学习当中有幼稚的“涂鸦”,也会有聪灵的“跨世纪”,所以如果一味地追求统一进度,必将美术教学引进死胡同。教师只要把握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定能在时间表上产生飞跃,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校外 美术教育 兴趣 灵活
校外美术教育有着明显的独特性,与其他教育相比,目的虽然一致,但方法上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校外美术教育是一项有原则而无固定方法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笔者在少年宫从事美术辅导工作的感受和多年美术教学经验,谈一下校外美术教学的灵魂——“活”,以及如何贯穿“活”这个原则进行教学。
1 现阶段西部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灵活性,在当代美术教学的新思想冲击下,仍然奉行那种不偏不倚的僵化的程式化教学显得很荒谬,而且也很徒劳。在幼儿美术教育这块单就课程设置也是因人而异,不能按部就班。孩子们在成长在改变,所以课程也要不断调整,这个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适应孩子。孩子的兴趣点在不断地变换,所以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丰富,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校外教育的关键,如果仅用一个“套路”“对付”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孩子肯定是不行的。要了解孩子的喜好,由此引发兴趣。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了解、试探测验等手段寻找吸引点、激发点。趣味将作为一种动力,驱使学生各自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比较,校外教育的对象年龄、个性、能力等差异比较大。
2 幼儿美术教学的改进方式
整个教学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注意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美术教师要能对各种学生进行多层次水平的专业辅导,不能只是针对某一年龄段或某一层次水平。为了更好、更多地为孩子着想,做教师的应该广泛学习,不断积淀、吸收,以丰厚的知识和经验驾驭本职,成为专业辅导范围内的“多面手”。
第二个是教学中的语言。美术学习也不光是看,听的比重也相当大。面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及学前儿童)夸夸其谈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讲专业知识的时候,对于大部分时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高谈“结构”、“技巧”,阔论“意境”、“神韵”这种专业术语效果是不好的。教师要在辅导语言上下功夫,使讲课更通俗、贴切、实用。将日常生活用语巧妙地融汇到具体的形象教学当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巧妙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简洁、是透彻,又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美术学习是形象的学习,让形象说话的过程和目的为同学们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定向、定量的基础技法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创作为主线,将以上包容进去的学习手段才是最科学的。这两方面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可倾斜、侧重,或兼而有之,各含其余。学生定向定量的训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出现个人感受,可使其形象更加鲜活,避免匠气,使整个艺术学习真正成为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学习。采用以创作带训练的方法能使孩子学习热情更高,视野更开阔,更便于孩子积极发现,主动接受。实践佐证,启用这种方法,可使教学空间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得到切身的感受。
第三是在创作中要强调自我感受,同学间在形象中的相似和模仿,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的。 “强调个性”才能让创作获得新生命,得到不同于他人的效果。在同学间有意识拉开相同或近似点,以生活为依据,诱发大家更多地想象和发现。这时候的形象便会多样和更具生命力。即便形象中有不完整或不贴切,都没关系,成熟的虽然美,可这些不成熟的也能产生美,就是孩子之美。应该看到,“求异”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所占比重直接反映着教学指导思想的倾向性及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应变能力的程度高低。我们应给予“求异”教学思维足够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的牵引作用。
最后是赏析。这也是是美术教学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各种优秀作品的解、析,达到赏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在作品形象的赏析过程中,“求异”同样启动灵感。冲开了欣赏定势,那些少见的、不易理解甚至奇怪的形象在教师一一剖析给同学后各展其美,使大家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广泛,对美的含义更清楚。艺术学习不同于其他,需要“花花点子”,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做人要老实,做画可不能太老实。过分地强调专一和按部就班,是不可能获得更多灵感的。
结语
研究校外美术教学中的特点、难点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靠的是对下一代的爱心,是主动、耐心和积极的发现与创造精神,没有这些就不可能胜任其职,也就谈不到发展校外教育。
美术学习是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会有深有浅,有直有弯,有时可能轻而易举,有时又进一退二。美术学习中的各个阶段性反映,绝不可以简单的用标尺来衡量,也不可过早下定义。孩子们在整个学习当中有幼稚的“涂鸦”,也会有聪灵的“跨世纪”,所以如果一味地追求统一进度,必将美术教学引进死胡同。教师只要把握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定能在时间表上产生飞跃,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