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与展望(2011-2020)

来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我国流体包裹体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重点回顾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流体包裹体理论、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矿床学和沉积成藏研究进展。流体PVTx性质模拟研究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更加复杂多样的状态方程并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各类天然流体体系中;同时,流体包裹体组合(FIA)概念的使用已深入人心,流体包裹体数据的获取更加科学和规范。国内学者已逐步采用或完善了一些国际前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石英阴极发光技术、不透明矿物的红外
其他文献
几年前,当我还在首都师范大学数学院念博士时,一度非常苦闷,一心想从紧张而低效的纯数学研究中摆脱出来。拯救我的,是在数学系图书馆意外发现的一本精美的数学家相册。后来,我心痒得厉害,实在忍不住(感谢博士一年级教英文翻译的刘善红老师引导得好),在读博期间,我与几个朋友合作,把它译成了中文。原书书名叫Mathematicians: An Outer View of the Inner World(普林斯顿
摘 要 科学教育的广泛目的是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力,育成科学精神品质;要让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学会将知识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应对世界的变化与挑战。我国须加强科学教育的学术建设,重视对科学教育实践的正确指引,强化科学教育跨学科专业共同体的建设,扎实推进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革新。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探究 参与  0 引言   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其中一项是世界"首次"。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规划画上了圆满句号,映照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摘要:本文通过与CPR机组工程建设模式的对比,介绍了核电厂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后对核电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管理,以及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所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处理意见。  关键词:三代核电;模块化;核电工程建设  目前部分三代核电在建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技术,将现场土建、安装工作高度集成、整合,采取类似“并联”的施工方式,大大缩短了现场施工建造工期。这种全新的建造模式在颠覆现场施工逻辑及施工方式的
在《庄子·秋水》篇中,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子非鱼”这一经典论辩:我们不是鱼,是否能理解鱼的快乐?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数百年来,通过对大量化石的挖掘和研究,人们对生物演化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渐了解到人类在数亿年前正是从鱼演变而来的。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是行走在陆地上的鱼类。  狭义的鱼类是指我们日常见到的有颌的硬骨鱼类(如鲤鱼、鲈鱼、金枪鱼)和软骨鱼类(如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