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熄灭的蜡烛

来源 :意林·少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六七岁时的一天,村里来了个挑货郎,他挑着一对竹编大箩筐停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喊:“兑针兑糖……换针换糖……”大箩筐上头放着纽扣、针、线、哨子、火柴之類的,大箩筐里放着蜡烛、肥皂、白糖之类的。
  挑货郎的吆喝声和拨浪鼓的“咚咚”声很快在整个村里蔓延开来,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一大拨人,当然包括我在内。大家叽叽喳喳地问着怎么换,七手八脚地拿着小商品看来看去。
  我蹲在大箩筐的边上,把好奇的小手从大箩筐侧面的窟窿眼里伸了进去。我摸到一包蜡烛!这是好东西,比煤油灯方便而且干净多了!趁着没人注意,我一边继续装作在瞅上面的小商品,一边把一整包蜡烛悄无声息地从大箩筐的窟窿眼里拿了出来,迅速塞进衣服兜里。我的心脏“咚咚”地跳得厉害,但我继续装作看大箩筐上头的小商品,脑袋里计划着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撤离现场。
  在确认没人注意的情况下,我站起身,一步一步很自然地离开人群,当走到墙角拐弯的地方时就迅速跑开了。跑啊跑,最后跑到我家房子侧面的一个石头堆处,我把整包蜡烛塞进了一个石头洞,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家了。
  傍晚,父亲从地里回来,一见到我就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接着让我跪下。原来父亲从地里回来时路过邻居家,邻居把她看到我偷蜡烛的事告诉了父亲。
  “让你偷!”父亲厉声训斥道,“小时候偷蜡烛,长大了去偷钱?”“啪!”“啪!”又是两记耳光。
  我的两颊一阵一阵火辣辣地疼。我从未见父亲如此发怒过。我沉默着,不敢狡辩,不敢哭,因为我知道这是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
  “你给我跪着!跪一个晚上!不要吃晚饭!”父亲继续怒吼着。
  我就这样跪了大约五小时。后来,姑姑听说了,心疼地跑来找我。当她扶我起来的时候,我的小腿已经完全伸不直了,那种麻木和疼痛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第二天,父亲揪着我把蜡烛找到,然后一直站在村口直到等来那挑货郎。父亲把蜡烛还给了他,并留他在家里吃了一顿饭,表示歉意。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童年,这件事总是最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若是没有那及时的三巴掌和狠心的五小时罚跪,我无法想象小时候“偷”的萌芽会在后来长成怎样的贪心恶魔。不过,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堂堂正正地告诉父亲:从那以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一撇一捺的人字,儿子没写歪。
  感谢父亲的教诲,是父亲点亮了我人生道路上那一根永不熄灭的蜡烛。
  朗月摘自《东方少年》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即教科书,大教材观则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涉及的一切素材,教师理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然而,教科书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为了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对教材开发以合理适度。  本文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关于合理开发历史教学素材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剖析课标,提炼主题,明确目标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专题式结构适用于主题式教学,对此,大部分的历史教师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著作,《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易经》的相关内容,能让学生在欣赏中国特有经典文化之美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哲学道理,并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可谓一举三得。  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活处处有哲学”  【案例一】  在《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中,为让学生
编者按:  “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杭州市朝晖中学在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作为一所成长中的学校,朝晖中学本着“追求人本、走向校本、关注生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以“让人活得更加美好、幸福”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将集团化办学与学校成长同步结合,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联盟式”集团办学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而“质量取胜”基础上的“文化取胜”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本期视点,我们将从“联盟式”集团办
荷塘蛙声,远近蝉鸣,闪闪萤火,漫空繁星,是我们一直盼望的夏天。因为暑假的到来,因为阳光与大海的召唤,因为冰镇西瓜和可以到处疯玩的诱惑,我们沉醉于夏日,并祈求夏天不要结束。  但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忽然有一天,妈妈趁着夏日的晚风带我们去剪头发,剪完头发,意味着新学年就要开始了。我们对长大的感受,就在夏日的一次次升学中变得愈加浓烈。直至有一天,想念像一场阵雨,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而至。让我们开始
旅行、狂吃、睡大觉,还是狂补作业?当新一轮寒冷的超长假期来袭,你准备好了吗?早就没有超长寒假可过的编编们已经做起了白日梦,并给亲爱的意丝们奉上一份“萌攻略”!  寒豆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啊——小寒假  盼望着,盼望着,冬风呼啸起来了,冬雪喧嚣起来了,冬天把冷空气和热火锅推到了我的面前,也把2020年又推远了一点点。说实话,相比于之前对寒假的殷殷期盼,现在豆丁编对寒假的情感又复杂了那么一点点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教学理论工作者与一线的教师都在努力地研究、改革与探索。近年来,笔者对主题读写作了些研究与实践探索,认为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谈些认识与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主题读写的内涵  主题读写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诸如“爱国”“创新”“担当”“崇德”“廉洁”等,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这个“主题”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知识抑或文化,它与生活息息相
目前,关于“真实的写作”有两个研究角度,一个是从写作行为的真实性角度研究,比如李海林老师的《论真实的写作》,另一个是从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角度研究,这是大部分该题目研究者所选择的角度。应该说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碰到了许多难题,产生了一些困惑,细细思之,发现“真实的写作”中存在着悖论,殊难解决,在此提出,求教于方家。  有必要说明的是,平时的作文训练跟考场
听歌时,如果你不看音乐字幕,能保证听到的每一句歌词都是正确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年听错的歌词吧,真是各种搞笑!  拉拉:小时候晚上睡不着,妈妈总是抱着我唱:“我们坐在高高的骨堆(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当时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坐在高高的骨堆旁边讲故事呢?难道妈妈要讲鬼故事?為了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小雪花:上小学时,学校的广播里经常放《鲁冰花
20世纪70年代,当时初中晋升高中的录取政策是规定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们姐弟二人,只能有一人读高中。  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让人烦躁不安。午饭时候,父亲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这样,也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
万众瞩目的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由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浙江省新课改后首次自主命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试题特点和教学启示等角度对本次高考的历史试题作些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考查并举    试题充分突出了对历史学科主干历史知识的考查,没有出任何偏题、怪题。一般来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业绩、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组织机构、文物制度和思想文化成果等内容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