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的标题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讲究给读者的第一印象。造就文章第一印象的是文章的题目。茅盾同志曾说:“好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犹如春云初展,鲜花露放,叫人一见钟情”。当然,一个好标题的拟定,有时需要花费比写文章更大的苦心。鲁迅先生一贯讲究标题艺术,其作品的标题,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一、变化多样,不拘一格
  
  题目忌千篇一律、千题一式,而应当变化多样、不拘一格。鲁迅的论文并不都是《论……》,他的记叙文并不都是《记……》,而是各式各样、变化万千,其中有些标题,真是独出心裁,新颖奇警,令人耳目一新。中国有句成语叫作“人生识字忧患始”(此乃苏东坡句),这个旧社会的人生哲理是为人们所熟悉的。鲁迅先生将这一句成语推陈出新,改为“人生识字糊涂始”,用作文章的标题,使人觉得新奇,令人产生疑问:识了字便于学习,识字越多,汲取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识字”是为了“不湖涂”。怎么会“湖涂始”呢?这就吸引人们去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蔷薇是一种灌木,花朵美丽,茎带刺。鲁迅先生给他的一篇文章命题曰《无花的蔷薇》,其意是用蔷薇作比喻,蔷薇一般都有花,鲁迅先生却说是“无花的”,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刺”了。他以此说明他的文章不以“美丽”供人欣赏,而是以浑身的“刺”来进行战斗。鲁迅先生在“左联”五烈士遇害两周年后,其悲愤仍积于心头,他毅然拿起笔写文章来悼念烈士们,然而标题却拟作《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原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既然要“纪念”,当然就不能“忘却”。鲁迅却“纪念”之前加上了“为了忘却”,这样新奇的题目,就吸引读者去读一读,了解事情的原委。鲁迅在讽刺当时的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革命文学家”时,曾写过一篇《革命的咖啡店》,标题也是新颖的。咖啡店是供人们休闲的饮品商店,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无所谓革命不革命的问题,鲁迅以“咖啡店”来做文艺批评的标题,已经是新奇的了,特别是在“咖啡店”上面又冠以“革命”二字,就更奇上加奇了。鲁迅以这样的标题揭露、讽刺一些“革命文学家”如潘汉年、叶灵凤等,以“革命”为招牌作广告,其根本目的在于眸利、利已,鲁迅先生的这种标题方法还可以举出很多,象《无声的中国》、《谣言世家》、《捣鬼心传》、《文人无文》、《我要骗人》等,都是花样翻新、奇警引人的,这不必一一综述。
  
  二、言简意赅,一目传神
  
  在写作中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文章的标题切忌语言空泛,而应具体,且富有创造性。鲁迅先生的文章标题,有时往往只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短语,就能概括全篇的内容或精神实质。例如《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只用“拿来主义”这个词组概括了全文所阐述的观点: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这一问题上,作者提倡拿来主义,先有了解,然后再有所挑选、吸取的。
  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然而眼睛却贵在有神和传神。鲁迅在标题艺术上深谙此道。《“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不仅言简意赅,概括了全篇的内容,而且活灵活现地画出了梁实秋之流的“尊容”,真是做到了“以一目尽传神”。文章的题目拟得好,犹“画龙点睛”,题目一点,全篇文章都活了。例如鲁迅先生的《现代史》,整篇文章讲的都是“变戏法”,这一伙变完了,又来了另一伙,文中点出“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都不过是以此来骗钱。许多年来,也总是这么一套。如果作者把这篇文章取名曰“无题”,可能会使读者不知作者的用意之所在,而对全篇顿觉无味。但作者加了“现代史”这样的标题,就能使读者恍然大悟。读完全篇,读者会回眸标题,如品尝香茗般细细回味:啊!原来一部“中华民国史”,不过是一部军阀混战、争权夺利,斯骗人民、搜刮人民钱财的历史。作者用这一标题,使通篇文章都活起来了,构成了文章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三、激浊扬清、旗帜鲜明
  
  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特别是驳论性文章,往往专门只从标题上看就知道他爱什么、恨什么,支持什么,标题本身就起到了一种评论作用。例如《我们不再受骗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等类文章,用陈述句或判断句式从正面表达了作者的立场、态度。而《中国人民失掉了自信心了吗?》作者却是用反问句式从反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象《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样的标题,本身就有一种评论作用,作者以此来加强文章的战斗性。鲁迅先生为了使文章标题旗帜鲜明。有时采用一些具有对比意义的题目。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标题我们便不难看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对“百草园”作者是一片眷念之情,而对“三味书屋”,作者却非常厌恶。又如,(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把达官贵人的高追求,与下层人民的无法生存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题意格外显豁,给读者的印象也自然特别强烈。而鲁迅先生的有些标题,其对比却是暗藏其中的。例如,《三月的租界》暗藏着与革命作家田军所作《八月的乡村》相对比。“三月的租界”,看来似乎与文章的关系不大,但我们若想一想,革命者在硝烟弥漫的“八月的乡村”浴血奋战,而耿克《张春桥》之流却躲在“三月租界”,托庇于洋人的保护,对革命者的事进行攻击,他们的假革命、真向敌人“献媚”的面目不就昭然若揭了吗?
  
  四、炼字炼句,准确生动
  
  鲁迅先生在拟定文章标题的时候,常为一词一字推敲,总是挑选最精当的入题。例如:《哭范爱农》,其实这类诗的题目用哀、悲、悼、吊等词都可以,但我们细细一比较,还是用“哭”字好,“哭”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更为深沉,且富动感,更能显示鲁迅的悲愤心情,也可显示鲁迅与范爱农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又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个题中的“缓”字,用得极其准确。因为正当那时我国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复杂的时候,资产阶级的文人害怕人民的革命,提倡“费厄泼赖”大讲宽容,其目的是企图瓦解人民的斗志。鲁迅写这篇文章对这些文人及其主张进行批驳,他既反对“可行”,也不同意“不行”,而是提倡“绥”行,一个“缓”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这一科学主张。另一篇文章《中国人的生命圈》的“圈”字用得巧妙生动极了!这篇文章是用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的。文章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在“腹”地炸,而日本帝国主义在“边疆”炸,在“腹地”与“边疆”之间,也许会是“安全”的,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圈”,若再从外面炸进来,这“生命圆”收缩而为“生命线”了,若又炸起来,这“生命圈”便成为“生命0了,也就是说,中国人民没有安全地带了。一个“圈”字却有双重含义,而且这个“圈”字很容易使人们想到“0”字,形容中国人民遭受内外屠杀,已经走投无路了,用得非常巧妙。
  以上所谈鲁迅作品标题艺术的四个方面,均系笔者为了叙述方便,而分门别类地加以阐述。其实,鲁迅先生在为自己的文章拟定题目时,诸种艺术手法(这不只笔者分析的四种)都在考虑之列。同时,以上的分析(如《“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题目的拟定,也往往不只融进了一个方面的艺术手法。古人云:“文章须惨淡经营”,从鲁迅先生标题的艺术,我们已经足见其匠心,足见其创造性。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让学生明白语文之重要、优化教学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主角、让课堂向生活延伸等五种教学方法进行阐述,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学生爱上语文的法宝。  【关键词】语文 兴趣 教育语言 创设情境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相对于应试教育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学得相对轻松,思维较为发散。
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而且人
【摘要】读书是语文教与学的灵魂,教师和学生读书,不仅是提高教与学水平的要求,更是陶冶情操,滋养精神的迫切需要。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一如既往的读书;面对如火如荼的语文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都要改变观念,有意识的从课内向课外扩展,重视读书的重要性。  【关键词】浅议;读书; 语文教学; 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已习惯了以“课本”为中心,教师围绕“课本”教,学生围绕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三年的相处,让我非常了解自己的班里的学生,七十多名学生中有一半是留守儿童,少数学生父母离异或正在服刑。这些孩子天真单纯,让人心疼。放学后,他们的字习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因此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要落后于幸福家庭的孩子。三年来,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中的一部分仍是最令我心痛和头痛的学生。  这天我正在批阅学生的作文,
孔子提出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等教育思想,都是将迁移运用于教学中的例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具体来说,迁移是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在当今新课标下,迁移规律更加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为迁移而教”和“为迁移而学”,这对历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首先,历史跨越古今,包罗万象,如果每个历史人物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得会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可以说,会学习、会研究,更要自主去参与,是孩子将来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学生尽快尝试自主去参与的过程、掌握自主去参与的方法、培养自主去参与的能力呢?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核心、是落脚点,但这一能力的培养与外显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过程,学生亲历“积极主动、自我调控、卓有实
【摘要】新的物理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我们高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新课程标准及其所倡导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以及高中生心理特点,基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物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策略;新课改    面对新课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成为实施新课程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环节,同时也给广大的物理教
李海林先生指出:“语感及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界最近20年来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它标志着20世纪语文教学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21世纪语文教学的开始。”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提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他认为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要】对于小学英语来说,课堂教学在教学任务里处于重要的位置。英语课堂的教学要想实现简约化,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从而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这样,才会让学生少走弯路,让学生多思考,多动口,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 简约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完善课堂的英语教学以及把
我们这儿高中生之间流传着一句“要上本一本二英语和数学要好,要上清华、北大语文也要好。”(江苏高考以语数英三门总分划定分数线)这就揭示了学生认为要学好语文是不容易的,只是那些尖子生的事儿,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学语文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在考试中拿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让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这其实也是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一个愿望。为了完成这一共同的愿望,老师和学生要么一同钻研每篇课文,从文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