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寻求民族文化的出路——解读莫里森的《柏油孩子》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论述了莫里森的《柏油孩子》中黑人森和吉丁之间相互救赎的努力和尝试,以神话故事中“柏油孩子”和“野兔”之间的故事为原型,旨在揭示非裔美国黑人在自身文化断裂的困境中为求生存而作的努力和挣扎,并且指明只有回归过去,以黑人文化精髓的宝库为基础,再积极学习吸收白人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才是黑人护持和弘扬黑人文化的真正道路,黑人民族才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活下去。
其他文献
个性化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主要要求,它与自我教育、终身教育这些日渐为人接受的教育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它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地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是能力在量上的差异,而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即每一个正常的学习者,其每一种心智能力都处在发展之中,并且时时都在变化。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因材
《活着》是与"世界"相伴的永恒性思想文本,故事的"寓言"性塑造了打动读者的"时间"形式,其最大魅力在于苦中作乐。在坚韧的态度上讲述土地的广袤和深厚,聆听历史的回声和集体无意识
“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个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学生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上世纪70年代吕叔湘老先生的焦灼话语尚回荡在耳边,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