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抓住这一兴奋点,积极创设互动情境,以“导”为关键,读中质疑,读中解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彼此的互动交流中感受课文,获取信息,从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但是,上面这一教学过程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字词、划分段落上面,导致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的感知。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这种教师逐段串讲串问、学生碎答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单向、接受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合作交流,探究、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没有积极创设互动情境,没能为师生互动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如何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如何个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努力实现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 走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样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他既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
  (一)营造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以“特殊认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即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的,没有沟通,没有交往。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本应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往往变成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沉闷气氛。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充分注意到人的生命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活动的行为特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只是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题、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到自己能学。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思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只是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其自主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上,不要用机械的框框、统一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活动,禁锢学生的思维。否则,长时间地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说什么、怎么说,只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机械操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意识,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和科学认识相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自主意识重扥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知道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二、 走向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人际互动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实践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他确实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应该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互动更容易实现,因为学生之间的地位自然平等,心理宽松,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竞争性互动和合作性互动。生生互动是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其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只是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
  当然,课堂上在力求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时,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要避免生生互动的形式化,保证生生互动的过程和质量,真正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的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现实生活中,飞行机器人易因碰撞而“机毁人亡”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款共轴双桨飞行机器人.该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气动特性对称,机动性好,外廓尺寸紧凑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
【摘 要】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强调科学的探究。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经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供时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呢?本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多年从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经验入手分析,探索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其实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数学好的同学,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既然这么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其令人沉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
《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高,需要一定实践工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有课程知识抽象、综合性高、案例工程欠实践性等问题出现,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本文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简要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特点,结合在我国变配电站所中使用较普遍的继电产品和多个工程,从设计的角度将保护系统分为间隔层、网络层、操作
【摘 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提问前对问要价值的考虑、提问中对学生的倾听、提问后给予学生的反馈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课堂
多Agent技术是近年来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文中介绍了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概念及实现多Agent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作了概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