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茶花女》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不同时期《茶花女》有不同的演出版本,但不同的音乐家,在对音乐的理解方法无论多么相似、相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表露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烙印。
  [关键词]歌剧 《茶花女》 思维方式
  
  中央电视台“走进歌剧之门”的节目中,有位专家在介绍歌剧《茶花女》的序曲时,曾对意大利指挥家穆蒂和出生在匈牙利的指挥家乔治·索尔蒂对该序曲的不同处理方法作了这样的评述,即:穆蒂把旋律线条处理得舒缓柔弱,带有忧伤的感觉,是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形象:而乔治·索尔蒂把音乐线条处理得清晰,突出节奏重拍,是不甘凌辱的形象。他的这一段话揭示出了一个隐蔽极深的、非常重要的现象,即:不同的音乐家,在对音乐的理解方法无论多么相似、相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表露出自己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烙印。
  以歌剧《茶花女》的不同版本为例,来观察一下在不同国家录制的版本中,不同国家的制片人及演职员们的表现。这些表现,我们常常以演职员的表演风格、演唱水平来解释,实际情况是,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左右着剧中人物的表现,影响着歌剧的总体形象,这已经不是演唱能力与表演水平范畴之内的事情了。
  
  一、美国大都会电影版
  
  詹姆斯·列文指挥,斯特拉塔斯及多明哥主演。在全世界早期拍摄的36部《茶花女》电影中,以葛丽泰·嘉宝片最为著名。在歌剧电影中,又以莫弗主演的为最先,而二十年前拍摄的大都会电影版,用电影手段,把舞台上无法表现的小仲马的小说中所描写的场景与威尔第优美的歌剧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这个版本的气势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两位主要演员都不是美国人。但是从演唱水平、演员的相貌、体态、表演以及驾驭角色等能力,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扮演薇奥列塔斯以她娇小的身材,柔弱而又孤立无援的神态。把一个心地善良、招人爱怜同情的弱女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版本中的宴会、舞蹈场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设计、服饰道具的设计较为考究。影片既好看、又好听,经得起反复欣赏、反复推敲,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版本。
  
  二、英国柯文特花园版
  
  乔治·索尔蒂指挥,安琪拉·乔治乌与弗朗克·罗帕多主演。
  英国人一向以绅士自居,比较保守。给世人的印象是服饰讲究、举止得体、处处表现出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印象,即使是在舞台上表现男女私情,也极有分寸。因此,在英国的舞台上所表现的上一个世纪法国巴黎一个放荡的妓女的生活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场面,在诸多方面就有所不便。这一版从场面、人物形象设计上不免显得单调、呆板。在歌剧第一幕“饮酒歌”一场中,阿尔弗莱德与薇奥列塔面向观众自演自唱,众多客人也保持着一定的绅士淑女的风度、没有太多的符合角色身份、适应剧情发展的戏剧表演动作。
  必须提一下的是,女主角的扮演者安琪拉·乔治乌。乔治乌毕业于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她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教育,善于表演正面的、善良的角色。尽管她步入了英国歌坛数年,却仍然抹不去她在思维方式上特有定式。所以,在这个版本中,你看到的薇奥列塔不是一个柔弱的、放荡的妓女,而是一位出身于名门的光彩照人的“大家闺秀”。可以说,她的形象出现在英国柯文特花园版中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是我们在欣赏她美丽端庄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这部歌剧的名字“LA TRAVIATA”《堕落的女人》。
  
  三、意大利威尼斯菲尼切歌剧院版
  
  卡洛·理兹指挥,格鲁贝洛娃和尼尔·希柯夫主演。
  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菲尼切歌剧院首演失败,原因是演员选择不当。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版是在1996年该歌剧院毁于大火之前录制的一版。这一版与柯文特花园版显然有很大的差别。导演在第一幕时就以意大利特有的浪漫风格创造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场面,即使是非主要角色,也是人人有戏。但是两位主角却又在不自觉地以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演绎着他们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希柯夫唱得不错,举止得体,对薇奥列塔殷勤周到,但你会从他眼镜后面的眼神中,看出他驾驭这个角色的轻松感,你会觉得他不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痴情的青年,而更象一个情场老手,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公子哥。
  格鲁贝洛娃1946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在国内完成的音乐学业,30岁时在维也纳成名。因此,她的思维定势也在影响着她的形象。看了这一版你会觉得格鲁贝洛娃似乎不知道西方妓女为何物。她所扮演的薇奥列塔是一个漂亮的贵妇人,受好良好的教育、很有神气、有娇好的面容、有发福的身躯,你可以认为她既不柔弱,也不会沦为妓女。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我是“听”歌剧,不计较演员形象。这里需要说清楚的是。“糊涂也要糊涂个明白”。看歌剧现场演出(或看影碟)与听音乐会单曲演唱(可听CD片)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形象欣赏的。就柯文特花园版与菲尼切歌剧院版来说,听CD的感觉比看电影碟的感觉要少一些干扰。
  萨瑟兰与帕瓦罗蒂都是众所周知的顶尖级的歌唱家。当你听到他们的音乐会或CD片时,你一定会认真地去欣赏。但是当你看到他们俩在大都会歌剧院合作演出《茶花女》时,你会为萨瑟兰的高大身躯与衰老的面容而为难。所以,在这习惯与不习惯之中,也看得出,观众的审美标准与接受不同事物的能力同样受制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左右。
  
  四、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版
  
  穆蒂指挥,法布里奇尼与阿兰尼亚主演。
  这一版是近些年看到的各个舞台演出版本中最值得收藏的一版。演员阵容整齐,演员的形象、容貌、演唱水平均属一流,场景设计与时代、主题相符,没有用现代的舞美设计思想去干扰、破坏历史故事,群众场面热烈。所有的演唱与唱段唱词的内容配合非常到位。演员们的身体语言的运用、男女之间的温情的表达符合人物的身份,从乐队指挥到每一位演员在忠实于原著方面,达到了其它版本所没有达到的境界。可以看出,演员们用母语演唱与死记硬背式的非母语演唱的结果,在感觉上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第一幕唱“饮酒歌”之前,阿尔弗莱德表示了“没有唱的心情”。而加斯东唱出了“这是大家的希望”,在阿尔弗莱德尴尬地询问了对他态度非常冷淡的薇奥列塔后,加斯东的手从薇奥列塔身后伸过来推了阿尔弗莱德一下。这种与唱词密切配合的同步的动作,只有在受过良好表演课程训练的用母语演唱的演员,才能做得出。
  应该指出,第二幕阿尔弗莱德唱完“我现在去巴黎”,阿尼娜下场,阿尔弗莱德心中感到愧疚,唱了一段“生活在错误中”。也是第二幕,在阿尔弗莱德喊出“我一定要报仇”之前,乔治·阿芒唱了一段“难道你要我的心机都白费”,这两个唱段在中央歌剧院的演出版本中是没有的。所以这个版本更值得欣赏。
  由此在欣赏并比较西方古典音乐同一曲目的不同版本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了许多性格、风格各异的指挥家,领会了他们对作品的诠释,使得同一作品得到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表现。
其他文献
摘要 情景喜剧中幽默化的喜剧对白是情景喜剧的显著特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cono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即CI理论)对美国情景喜剧《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中的幽默言语进行动态分析,展示受众解读幽默言语的相关心理机制,言语幽默的认知过程是输入、激活、选择、整合四个步骤两次整合。第一次整合的结果是语义冲突,第二次整合的结果是语义和谐,交际成功,幽默产生。
摘要 电影中的特效,作为“假象”所起的作用是使所谓的“真像”表现得更加震撼,更加有效果而已,所以这种特效的假象原则应保证“天衣无缝”让人难以辨别,太过明显的特效痕迹,会使观众产生怀疑,从而形成间离式剧情的效果。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特效 CG技术    论“真”与“假”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在电影中这中间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真”与“假”,首先是剧情的真与假,也就是问离式剧情和仿真式剧情的内容。其次是视觉
摘要 Friends中的“美式幽默”板具字幕幽默的代表性,通过各种翻译策略译出的汉语字幕清晰、幽默,无疑对我们理解并借鉴外国语言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情案喜剧 幽默 字幕翻译    一 Friends简介    Friends(《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到2004年整整播出了十季,达200多集。此剧以六个老友的友情、爱情和事业为主线,为观众再现了
[摘要] 《太阳照常升起》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梦幻的格调表达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生命主题,悲剧性的情感与奇特的死亡相互交织,但是永恒的生命追求超越了虚无的宿命感,从而表现出一种奇异的美。  [关键词] 梦幻 情感 死亡 生命    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自上映以来,因其跳跃性的故事和隐晦的内涵猛烈冲击着观众的审美观念,引起了极大争议。在笔者看来,《太阳照常升起》就像是一场梦,一场情节分散而意境统
[摘要]张爱玲的《金锁记》是她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根据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曾七巧在金钱枷锁下的心灵变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扭曲人格   十多年前看过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改编的6集电视剧《远去的月亮》,由赵奎娥扮演曹七巧,拍得比较严谨,基本不失小说的原味。而新拍的电视剧《金锁记》。虽
摘要 新媒体艺术最大的优点,综合与融会了各种艺术样式,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复合性与多元性,使观众和设计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并创造出一个动态艺术空间。更能使一般人融入艺术,理解艺术。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发展 艺术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知不觉中人们已进入了这样一个沟通环境:视觉形象、声音与文字、广播与传播、个人沟通与公共沟通,所有这些都融合成一个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以用户为
当今电影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  【摘要】我国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今频繁出现在当今电影中,怀旧风气悄然吹起,那些曾被湮没的旋律又伴随如今的电影从远处飘来,让现代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老歌 电影歌曲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刮起了流行歌曲的旋风,而电影是帮助流行歌曲传播的影音功臣。上海是中国电影重镇,先无声,再有声。此后一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电影制作最重要中心。那时。有声电影面世不久,制作
[摘要]性“叙事”是电影艺术最具渗透力的表现手法之一。电影《苹果》与《色·戒》中大量的运用性“叙事”引起了电影艺术与性的评论热潮。透过这股热潮正视电影艺术中的性“叙事”,关乎电影艺术的正确发展,也是社会道德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苹果》《色·诫》 中国电影 性“叙事”    继《色·戒》之后,热播一时的电影《苹果》再次引发争议。先是传出被电影局删掉15分钟“激情戏”,其后又有知名官员公开表
摘要 朴赞郁的电影始终脱离不了道德、救赎和暴力的宏大主题叙事。《老男孩》作为其复仇三部曲中最具盛名的一部,通过对伦理道德和善恶的价值判断,向观众展示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老男孩》 复仇 朴赞郁    阴郁的色调,摇摆的镜头,血腥的自虐,迷茫的眼神,昆汀·塔伦蒂诺说,“我睡不着觉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这就是韩国的电影《老男孩》。  坦白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直接得不能再直接的一个道
摘要:美国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约翰·拉塞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导演的《放牛班的春天》无疑属于此类艺术,而且可以算作其中的较杰出者。在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在周遭充满了用巨额钞票堆砌出的商业电影,相较充满了太多的肉欲、喧哗、枪战、暴力、血腥之片,面对这样一部清新,毫无矫揉造作的影片,该是怎样的慰籍呢!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 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