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概念在活动中舞动起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aiquanha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关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特别强调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平移和旋转作为物体的变换现象,孩子们对其是能观察和体会到的,但一般都是无意和无序的。基于此,如何把握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如何帮助孩子们将生活现象数学化?如何引导孩子们初步建立平移的概念?就成了我在本节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片段一:
  教室后面放了三张桌子用来放杂物,因新课导入之需,我在课前将两张桌子拉开了些。
  师:这几周咱们班都是卫生优胜班级,老师真开心!哎,后面的两张桌子怎么分家了?谁去帮帮它们。(马上有学生跑过去,轻轻地把一张桌子推向另一张,其他学生都注视着她)这下整齐了,真好。刚才倪XX很轻松地一移就让它们靠在一起了,大伙儿能给她这个动作起个名字吗?
  生1:轻松移桌子。
  生2:平地移桌子。
  师: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刚才桌子的运动方式起名叫“平移”。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咱们把书打开并翻到第37页,请仔细观察,在你喜欢的游乐场里什么在平移?发现了请在第一时间与同桌分享,好吗?
  生:好……
  师:好,那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是不是平移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讲台上有一个粉笔盒,谁来用它做做平移。说一说你让它往哪个方向平移了?
  学生上讲台对粉笔盒做平移并说清平移的方向。
  师:看来平移可以是水平方向的,也可以是垂直方向。那么咱们再回头看看,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哪些是平移?
  片段二:
  我出示小房子在方格纸上平移的图。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在判断小房子平移几格时,有没有办法既快又准地得到结论呢?
  生1:我是在原来的小房子上点一个点,然后在右边的小房子上也找到同一个点,数一数就可以了。
  师:那请你上来用水彩笔点一个。我们叫它王XX点吧。
  生2:我也是这样的。
  师:那也请你找一个,叫它余XX点。
  师:我们看到两个点有前有后,王XX点说:“我在你前面,我走过的格子数一定比你多。”可余XX点却说:“不对,我在你后面,应该是我走得比你多!”大家帮忙评一下对错。
  这时,学生出现了三种意见。
  生3:我们數一下它们经过几格就好了。
  师:聪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片段三:
  师:熊猫贝贝家搬到右边去了,咱们再来看看小兔子妮妮的家。(出示方格纸,每位孩子一张)兔子妈妈只告诉了妮妮:“我们家向下平移了5格。”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画出来吗?
  师:都画好了。谁来说说怎么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呢?
  生1:我是先给小房子找几个点,然后把这些点都向下平移5格,最后点出来,连起来就好了。
  生2:我也是这样画的,用尺子连会更漂亮的。
  生3:是的,而且我发现把点点画小一点很好看。
  师:真聪明!瞧,我们有许多美丽的图画都是通过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得来的,你能用平移画一些美丽的图画吗?动手吧。
  教学反思: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知”与“接受”,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与“内化”。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为概念这一过程。那该如何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经历一个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知过程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堂课我从身边的小事引入,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平移的运动方式,也让他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粉笔盒进行平移,让他们自己生成对平移的感知;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为生活经验数学化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图形在方格图中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自主探究、自己思考、自己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观察、思考、操作及探究活动中去。我鼓励他们通过讨论的方式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在倾听中取长补短,辩证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观点,自然、流畅地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向纵深发展。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在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概念教学目标,加强直观教学,并辅之以合理有序、双边互动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让数学概念在活动中“舞动”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南岩小学)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37-02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基础的启蒙阶段,其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空白的言语世界犹如麦田,驱除“杂草”最佳的办法便是种满“庄稼”。南怀瑾老师有一句读书的格言———“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学习国学经典,是将纯净的、智慧的语言输入孩子的心田,成为其思想的工具,影响其一生。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低年级国学经典进行了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18-02  摘 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意义在于以“健康推动学校发展,优化发展促进健康”的理念,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师生健康意识,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健康促进学校;文化品位;文化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一、健康促进学校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其教学过程如下:  1.走进情境听故事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番吧!(老师播放课件)美吗?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聆听它的故事。  2.认认真真读故事  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请五个孩子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即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请一位同学更简练地说一说故
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让学生在获取有益知识的同时沉迷其中。因此,教师将要迎接新的挑战,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一、挖掘捕捉,充实德育内容  (1)挖掘教育内容。利用与思想品德课的有关内容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绝不会牵强附会。例如,《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爱护集体荣誉》《勿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63-02  摘 要:“数学好玩”是指不仅要让学生觉得好玩,课堂气氛活跃,还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真正让数学课堂“好玩”。文章从抽象、推理、分析三个角度感受数学本质、经历知识形成、运用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好玩”;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56-01  摘 要:猜想是人们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猜想是发现的先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创设悬念,让学生有猜想的土壤;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产生猜想的兴趣;感受成功,让学生迷上猜想;注重方法,恰当运用好猜想;关注细节,引导好学生猜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猜想;数学课堂;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一
摘 要:矛盾共生,冲突共存,浪漫与激情,使黑白画独具魅力,经久不衰。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自2005年开发社团黑白画课程,到2009年全员普及黑白画课程,到现在的健康教育主打课程,十余年的研究,黑白画已经融入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的血液,实现健康教育“人之和”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人生境界。  关键词:小学;黑白装饰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其必要的扶持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让学生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一、“一碗水要端平”,公平对待每一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很难想象还有
摘 要: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师要影响一个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班级,然后通过这个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在班级中组建和谐的学习小组势在必行,它是我们开展高效课堂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班级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班级;学习小组;高效课堂;能力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有固定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想象是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一种形象思维,它能使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而有趣,良好的想象力可以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以说,想象力的培养在整个幼儿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着眼“点”上;想象力;策略  一、在语言区域上把握幼儿想象切入点  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