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助产学》是高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可以促进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改革综合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其课程建设可通过规划和设计内容、录制课程、制作文字教材、测试等步骤。
关键词:助产专业;《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最先提出建立网络开放课程项目。2015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其目的在于倡导建立网络开放在线课程,提倡信息化授课方式,构建学习型社会。
一、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一) 教育资源的信息化:随着进入21世纪“互联网 ”的时期,高职教育需要面临进行教学改革。《助产学》是高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建设《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平台,展示了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时时更新网站资源,提供妇产科最新的资料;学生上传专业活动资料,如自编自导的心理剧、操作技能竞赛视频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教学改革综合化: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逻辑分析能力都有一定差距。面对理论课时数的不足,新的“课堂内 课堂外”学习模式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
1. 形成“翻转课堂”。学生通过提前学习网站的内容,基本掌握下次课的主要知识。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答疑。如在讲解《早产》章节时,网站留有相关案例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PPT和视频学习,还可搜索相关的资料,制订治疗和护理方案。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进行讲解,专业老师仅对重点难点解析,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
2. 强化实践教学展示。高职助产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助产学》,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如产前检查、产程观察、第二三產程处理、新生儿日常护理等。由于产科病人的隐私性和特殊性,多数操作只能在模型上反复练习。助产学实训教学时,学生会在老师演示时用手机拍摄,因拍摄角度、班级人数、嘈杂的环境、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等因素,拍摄的视频缺乏操作过程的完整性,且拍摄效果较差。教师在录实践课程时,可将操作环境与真实医院、产房等工作场景完全模拟,将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整理等完整进行演示,让学生能清晰了解整个操作,边看边做。
3. 增加测试的机会。因课时和班级人数等因素影响,任课老师不可能在每一章节后都进行测试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在网站建设中,安排测试模块,老师通过网站后台选取一些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网站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快速统计测试结果,解决了出卷、印卷、改卷的工作,节省了课时。
(三) 学生学习自主化:多数学生在使用互联网都是上QQ、看电视、玩游戏,并不了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专业理论时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优势,受多媒体设备和课件本身制作的水平等影响;有部分学生更习惯于记录老师的板书。在网站建设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取学习内容。如“分娩机制”一直是《助产学》的难点,即使多媒体播放动画,学生也很难一次并清晰看懂、理解。如将视频上传网站,学生自己反复观看视频,同学之间互相指导,就能更好地掌握内容。
二、 课程建设
(一) 建设内容。《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多。依据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学院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和实训场地等,对《助产学》进行了整体规划,梳理和选出章节,制定三级目录,并详细计划其内容。通过教学团队协作,讨论每一个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方法和每一个实践操作流程、细节等,在20分钟内讲解清楚,突出知识点的“碎化”。
(二) 课程录制。设计授课脚本,录制中老师应尽量表现和教室、实训室一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制作文字教材。开放课程的文字教材,包括教学中使用的PPT、课后测试题、图片、思维导图等。所有资料进行统筹规划,使用统一的风格。
(四) 上传网站与测试。将所有资料上传至开放平台后,组织学生和老师进入网站进行测试,了解网站互动;核对网站测试题;并收集学生使用情况。
三、 注意事项
(一) 转变观念:受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质疑高职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准备。应注重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协调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讨论、设计,真正体现开放课程的意义。
(二) 建立完整的教学和制作团队:在线开放课程需要PPT制作、录制课程、后期制作等大量工作,专业老师缺乏对计算机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时间和技术。应增加信息技术人员,建立完整教学和制作团队,分解各项工作,完成课程制作。
(三) 引导学生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不是教学内容全部展示,学生如果对本课程内容没有整体地了解很难把握自学的节奏,甚至会觉得内容和教材是不配套的,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去网站上学习某个内容,完成该模板的试题,并可以在留言区进行讨论,而不是完全让学生盲目去学习。
《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经验不足,课程建立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发现并解决,如不能及时解答学生互动提出的问题;学生上传的资源专业性不强等。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助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收到更好的效果,将在使用中不断尝试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静.“互联网 ”时代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7,02:46-48.
[2] 沈成君.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思考[J].新校园,2016,12:39.
[3] 春晖.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2 :92-93.
[4] 彭隆,蔡雪梅.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学园,2017,04:116-117.
[5] 张宇鹏,赵韩强,李亚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5,02:5-7.
作者简介:陈敏,程瑞峰,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关键词:助产专业;《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最先提出建立网络开放课程项目。2015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于管理的意见》,其目的在于倡导建立网络开放在线课程,提倡信息化授课方式,构建学习型社会。
一、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一) 教育资源的信息化:随着进入21世纪“互联网 ”的时期,高职教育需要面临进行教学改革。《助产学》是高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建设《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平台,展示了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时时更新网站资源,提供妇产科最新的资料;学生上传专业活动资料,如自编自导的心理剧、操作技能竞赛视频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 教学改革综合化: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逻辑分析能力都有一定差距。面对理论课时数的不足,新的“课堂内 课堂外”学习模式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
1. 形成“翻转课堂”。学生通过提前学习网站的内容,基本掌握下次课的主要知识。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答疑。如在讲解《早产》章节时,网站留有相关案例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PPT和视频学习,还可搜索相关的资料,制订治疗和护理方案。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进行讲解,专业老师仅对重点难点解析,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
2. 强化实践教学展示。高职助产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助产学》,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如产前检查、产程观察、第二三產程处理、新生儿日常护理等。由于产科病人的隐私性和特殊性,多数操作只能在模型上反复练习。助产学实训教学时,学生会在老师演示时用手机拍摄,因拍摄角度、班级人数、嘈杂的环境、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等因素,拍摄的视频缺乏操作过程的完整性,且拍摄效果较差。教师在录实践课程时,可将操作环境与真实医院、产房等工作场景完全模拟,将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整理等完整进行演示,让学生能清晰了解整个操作,边看边做。
3. 增加测试的机会。因课时和班级人数等因素影响,任课老师不可能在每一章节后都进行测试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在网站建设中,安排测试模块,老师通过网站后台选取一些测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网站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快速统计测试结果,解决了出卷、印卷、改卷的工作,节省了课时。
(三) 学生学习自主化:多数学生在使用互联网都是上QQ、看电视、玩游戏,并不了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习专业理论时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优势,受多媒体设备和课件本身制作的水平等影响;有部分学生更习惯于记录老师的板书。在网站建设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取学习内容。如“分娩机制”一直是《助产学》的难点,即使多媒体播放动画,学生也很难一次并清晰看懂、理解。如将视频上传网站,学生自己反复观看视频,同学之间互相指导,就能更好地掌握内容。
二、 课程建设
(一) 建设内容。《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多。依据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学院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和实训场地等,对《助产学》进行了整体规划,梳理和选出章节,制定三级目录,并详细计划其内容。通过教学团队协作,讨论每一个理论知识点的讲授方法和每一个实践操作流程、细节等,在20分钟内讲解清楚,突出知识点的“碎化”。
(二) 课程录制。设计授课脚本,录制中老师应尽量表现和教室、实训室一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制作文字教材。开放课程的文字教材,包括教学中使用的PPT、课后测试题、图片、思维导图等。所有资料进行统筹规划,使用统一的风格。
(四) 上传网站与测试。将所有资料上传至开放平台后,组织学生和老师进入网站进行测试,了解网站互动;核对网站测试题;并收集学生使用情况。
三、 注意事项
(一) 转变观念:受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质疑高职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准备。应注重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协调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讨论、设计,真正体现开放课程的意义。
(二) 建立完整的教学和制作团队:在线开放课程需要PPT制作、录制课程、后期制作等大量工作,专业老师缺乏对计算机和后期处理等工作的时间和技术。应增加信息技术人员,建立完整教学和制作团队,分解各项工作,完成课程制作。
(三) 引导学生学习:在线开放课程不是教学内容全部展示,学生如果对本课程内容没有整体地了解很难把握自学的节奏,甚至会觉得内容和教材是不配套的,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去网站上学习某个内容,完成该模板的试题,并可以在留言区进行讨论,而不是完全让学生盲目去学习。
《助产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经验不足,课程建立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发现并解决,如不能及时解答学生互动提出的问题;学生上传的资源专业性不强等。如何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助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收到更好的效果,将在使用中不断尝试改进。
参考文献:
[1] 张静.“互联网 ”时代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7,02:46-48.
[2] 沈成君.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思考[J].新校园,2016,12:39.
[3] 春晖.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2 :92-93.
[4] 彭隆,蔡雪梅.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学园,2017,04:116-117.
[5] 张宇鹏,赵韩强,李亚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5,02:5-7.
作者简介:陈敏,程瑞峰,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