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展中,一系列与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应运而生。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重要地位,是师生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笔者针对以新大纲和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准绳的不同阶段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研究。该问卷从教材的知识、认知与心理、教材的编制水平、教学的可行性和综合项目这几个纬度,进行了问题的研究,同时探讨新课标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对于处于一线的教师,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改教材,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意义都十分深远。
二、调查问卷的方法
1.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江苏省区域的教师,主要是2005届苏州大学的在读在职物理教育学硕士,他们来自江苏省各个县市的不同学校。另外一部分是吴江市高级中学的部分教师。
2.问卷的编制和处理。问卷的编制主要是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编制的《教科书评价教师问卷》的基础上,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孔潇潇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区高中物理新教材调查问卷》,针对新旧教材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制定的。本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主要针对教材分纬度进行调查,使教材的调查研究更为具体、深入;第二部分是问答题形式,需要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使调查问卷的结果更加客观。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5份(其中苏大的在读教育硕士约45人,吴江市高级中学的教师约10人),回收42份,有效问卷32份。
三、实际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具体项目的调查
(1)教材知识纬度的调查结果。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材作为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教材能否基本覆盖《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内容的组织是否为实施科学探究提供了便利以及教材是否重视知识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的作用等方面,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知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1)
可见,新课标版教材在知识纬度的各个项目中大多数都优于新大纲版教材,但是在“知识体系编排的合理性”“覆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科学内容的全面性”这两个方面仍有欠缺。
(2)教材认知与心理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不但包括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包括学科内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活动方式等内容。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必须遵从学生的认识事物和学习发展的规律。教材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要处理好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的认知与心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2)
新课标版教材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使选修部分的内容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方面较新大纲版教材要好得多。在“构建新知识”“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和“内容的深度广度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方面也得到了较多教师的支持。但是“必修部分的知识是最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教材提供的练习和各种活动的数量更恰当”这两方面教师仍有较大的异议。
(3)教材编制工艺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在图文、文字、习题等方面的编制情况也是影响教材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表3)
新课标版教材在图文的更改上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赞同,但习题的选择与编制上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4)对教材的教学可行性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教学使用,则在使用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如何?(表4)
可见,除了“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是受到多数教师赞同以外,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教材符合本校的师资、实验设置符合本校教学条件等问题上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仍持怀疑态度。
(5)对教材综合项目的调查结果。
表明,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偏向于新大纲版教材。
2.调查结果的分析
(1)肯定性意见。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给予肯定,对新课标版教材的突出优点赞誉不绝,现把实验区的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特别欣赏的几点做一个简单的罗列:①教材内容有弹性、有取舍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通过实验探究的设计,在实验中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出一些原本单纯灌输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各种能力得以提高。②新教材重视科学方法的介绍,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教材通过介绍知识背景和来源,再现了物理科学规律获得的过程。③新教材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新科技领域。④新教材更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授时也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教材的变化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提供了变化的空间,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质疑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增多。
(2)否定性意见。在调查过程中,也收到了不少老师的负面意见,他们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新课标版教材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困惑。他们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内容安排顺序与学生理解力的矛盾。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些知识的安排顺序欠妥,比如,选修3-5的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概念是3-4或3-3的,所以如果没有学3-4或3-3,而直接学3-5的话,实施起来有困难。有些知识分布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比如,哪些知识是最基础,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可以归在共同必修这两本强制全体高中生都必须学习的教材,似乎仍需推敲。还有些内容重点不够突出,脉络不够清晰,新教材中某些版本的知识介绍有些随意,逻辑性和条理性有些欠缺,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②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新教材内容简单了,但作业仍然很难,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去补充知识,其实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学课时过于紧张,课时减少内容却增加,教师只能匆忙应付教学内容,使得不少有益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③新教材理念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的矛盾。新教材需要有较完整、强大的资源后备系统。新教材每个版本的教材都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栏目。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情况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编写教材时应注意内容可操作性,一些实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进行和完成的。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矛盾。新教材希望各个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课本。但非常可能而且不可避免的是,选修教材的选择权,依然会从学生手里转移到校方,因此,一些新教材的推广过程势必要遇到这些难以操作的实际问题。⑤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矛盾。对新课标版教材,大多数教师肯定的是理念层面,否定的是操作——教学实施。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实验区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们不敢轻装上阵实施新课程,在思想的深处总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怕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失败,他们将无法承担责任。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普遍的观点是: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很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考试的考向却与教材的取向有矛盾,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课标注重的是过程,而考试主要是结果的体现,以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手段难以达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教材的改革应该与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同步而行,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应该服从于课程教材的改革,否则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就难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吴江高级中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开展中,一系列与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应运而生。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重要地位,是师生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笔者针对以新大纲和现行的课程标准为准绳的不同阶段的人教版教材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研究。该问卷从教材的知识、认知与心理、教材的编制水平、教学的可行性和综合项目这几个纬度,进行了问题的研究,同时探讨新课标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对于处于一线的教师,在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改教材,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意义都十分深远。
二、调查问卷的方法
1.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江苏省区域的教师,主要是2005届苏州大学的在读在职物理教育学硕士,他们来自江苏省各个县市的不同学校。另外一部分是吴江市高级中学的部分教师。
2.问卷的编制和处理。问卷的编制主要是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编制的《教科书评价教师问卷》的基础上,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孔潇潇的硕士论文中的《实验区高中物理新教材调查问卷》,针对新旧教材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制定的。本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主要针对教材分纬度进行调查,使教材的调查研究更为具体、深入;第二部分是问答题形式,需要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使调查问卷的结果更加客观。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5份(其中苏大的在读教育硕士约45人,吴江市高级中学的教师约10人),回收42份,有效问卷32份。
三、实际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问卷具体项目的调查
(1)教材知识纬度的调查结果。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材作为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教材能否基本覆盖《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内容的组织是否为实施科学探究提供了便利以及教材是否重视知识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的作用等方面,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知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1)
可见,新课标版教材在知识纬度的各个项目中大多数都优于新大纲版教材,但是在“知识体系编排的合理性”“覆盖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科学内容的全面性”这两个方面仍有欠缺。
(2)教材认知与心理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不但包括了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包括学科内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活动方式等内容。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必须遵从学生的认识事物和学习发展的规律。教材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要处理好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这些是分析研究教材的认知与心理纬度的重要内容。(表2)
新课标版教材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使选修部分的内容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方面较新大纲版教材要好得多。在“构建新知识”“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和“内容的深度广度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方面也得到了较多教师的支持。但是“必修部分的知识是最必需的、关键的和典型的”“教材提供的练习和各种活动的数量更恰当”这两方面教师仍有较大的异议。
(3)教材编制工艺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在图文、文字、习题等方面的编制情况也是影响教材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表3)
新课标版教材在图文的更改上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赞同,但习题的选择与编制上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4)对教材的教学可行性纬度的调查结果。教材的主要用途是用于教学使用,则在使用过程中实施的可行性如何?(表4)
可见,除了“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是受到多数教师赞同以外,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教材符合本校的师资、实验设置符合本校教学条件等问题上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仍持怀疑态度。
(5)对教材综合项目的调查结果。
表明,教师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偏向于新大纲版教材。
2.调查结果的分析
(1)肯定性意见。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给予肯定,对新课标版教材的突出优点赞誉不绝,现把实验区的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版教材特别欣赏的几点做一个简单的罗列:①教材内容有弹性、有取舍符合时代要求。特别是通过实验探究的设计,在实验中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出一些原本单纯灌输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各种能力得以提高。②新教材重视科学方法的介绍,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教材通过介绍知识背景和来源,再现了物理科学规律获得的过程。③新教材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新科技领域。④新教材更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教授时也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教材的变化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提供了变化的空间,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机会,质疑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增多。
(2)否定性意见。在调查过程中,也收到了不少老师的负面意见,他们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新课标版教材在实际使用中的一些困惑。他们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内容安排顺序与学生理解力的矛盾。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些知识的安排顺序欠妥,比如,选修3-5的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概念是3-4或3-3的,所以如果没有学3-4或3-3,而直接学3-5的话,实施起来有困难。有些知识分布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比如,哪些知识是最基础,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可以归在共同必修这两本强制全体高中生都必须学习的教材,似乎仍需推敲。还有些内容重点不够突出,脉络不够清晰,新教材中某些版本的知识介绍有些随意,逻辑性和条理性有些欠缺,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②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新教材内容简单了,但作业仍然很难,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去补充知识,其实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学课时过于紧张,课时减少内容却增加,教师只能匆忙应付教学内容,使得不少有益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③新教材理念与现有的教学资源的矛盾。新教材需要有较完整、强大的资源后备系统。新教材每个版本的教材都设有应用信息技术相关的栏目。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情况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编写教材时应注意内容可操作性,一些实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进行和完成的。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施的矛盾。新教材希望各个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课本。但非常可能而且不可避免的是,选修教材的选择权,依然会从学生手里转移到校方,因此,一些新教材的推广过程势必要遇到这些难以操作的实际问题。⑤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矛盾。对新课标版教材,大多数教师肯定的是理念层面,否定的是操作——教学实施。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实验区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们不敢轻装上阵实施新课程,在思想的深处总有一种深深的忧虑,怕学生在将来的高考中失败,他们将无法承担责任。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普遍的观点是: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很好,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考试的考向却与教材的取向有矛盾,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新课标注重的是过程,而考试主要是结果的体现,以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手段难以达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由此可见,教材的改革应该与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同步而行,考试评估制度的改革应该服从于课程教材的改革,否则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就难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吴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