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玫瑰坊里金发碧眼的模特出出进进,每个人都瘦得像在飘着走,充分说明这是一个先天门槛很高的行业。《环球人物》记者联想到郭培不久前拍卖的那件黄金嫁衣——通体金线刺绣、耗时6年、采用30多种刺绣技法手工完成。在10月29日举办的伦敦苏富比“点石成金”拍卖会上,这件衣服以37.5万英镑(约合3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服装设计师、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设计者、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公会(简称巴黎高定公会)唯一的中国受邀会员……郭培33年的职业生涯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在她自己心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动力之源,始终是儿时那个简单而纯粹的“美”梦。
“像运动员刚站上起跑线”
10年前,郭培还不太清楚究竟什么叫高级定制,而今天,她已经被外界冠以“中国高定第一人”的称号。
2009年11月,郭培在国家体育馆开启的“一千零二夜”时装发布会引起了国际时装界的关注。她大量采用施华洛世奇元素以及各种珍贵蕾丝、奢华皮草、手工绣花、金属镂空,组合成异域纹饰,一件件胜似珠宝的时装散发着梦幻色彩,展示着东方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在服装上可能达到的工艺极限。郭培也一下子被推到了高定设计师的位置上。
宏大而极致,一直是郭培的风格。她的得意之作“大金”礼服,裙摆长5米,由300名绣工耗费5万小时完成。因为工艺复杂、缝制过厚,最后连针都很难扎进去,绣工的手都被扎破了,不得不用鉗子和镊子去拔,一根针缝不了几下就折断了。
2015年5月,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上,国际巨星蕾哈娜穿着郭培设计的礼服“大黄袍”亮相红毯,惊艳了整个时装界,其照片在网络上获得了数亿次点击量。2016年,郭培登上了巴黎高定时装周这个国际服装设计界的最高舞台。
“我在这行工作了几十年,才领悟高定是什么。大部分服装设计不是艺术,但最顶尖的高级定制服装是艺术品和收藏品。几十年前,有人预言高定即将灭亡,但直到今天她还活着。因为她代表了人类在服装上所能达到的极致高度,从面料到手工技术,都是金字塔的塔尖。”
巴黎高定公会成立150多年来只有21位终身会员,其中包括迪奥、香奈儿、纪梵希等已故大师。此外还有10多名受邀会员,郭培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籍设计师。
“再有一些积累,我就有资格申请终身会员了,这也是我的目标。我希望自己的品牌能传递设计精神。”郭培说。

入行33年,郭培仍无倦怠感。在她看来,真正热爱的事业不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而是一生的追求。
“干到五六十岁就不再干的是工作,而你永远放弃不了的才是事业。我从没想过自己什么时候退休,对我而言,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就是把这份事业做下去。”
郭培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10年完全是在学习,第二个10年是实践、积累经验,第三个10年才有所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像一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之前已经训练了很久,我觉得自己现在好像刚刚站上起跑线,离终点还很远。”
正如中国的高定也刚刚起步一样。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对郭培说,现在去国外参加国际活动时,觉得不能再穿外国品牌,而要穿中国自己的品牌。
“这是非常好的开始。以前我们认为拿个外国大牌包,好像够上了西方的审美,人家就会高看一眼,觉得你是中国人里面混得不错的。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多自信,在情感上对国家、民族有了更深的认同,觉得用外国品牌反而拉低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高度。”
郭培觉得,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中国的民族品牌仍在扎根阶段,只有扎得深,未来才能长得茂盛。这个过程不能急,要让消费者和品牌一起成长。
纯真年代的大裙子梦
郭培特别喜欢龙和凤,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是主角。
“我还坐在婴儿车里的时候,经常被外婆推着去日坛公园散步。从幼儿园到小学,每天吃完晚饭,我们都会去周边的古代园林里逛一逛,欣赏那些雕梁画栋。龙和凤的形象可能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融入血液中的。”郭培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因为母亲有眼疾、视力不佳,郭培童年大部分时间都与外婆在一起。每天晚上睡觉前,外婆都会讲自己年轻时候做衣服的故事——花是怎么绣的,蝴蝶是怎么绣的……郭培听得津津有味。
“我总是一遍遍地问,外婆就一遍遍地讲。什么颜色的线,泛着怎样的光彩。丝绸成了我小时候认为最美的面料。外婆在我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从没想过自己除了服装以外还有什么其他想做的事。”
1982年,郭培告诉妈妈,自己要报考北京第二轻工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妈妈的第一句话是:“服装还需要设计吗?”邻居们的反应则是:“那不就是裁缝吗?”
当时的中国改革开放不久,时尚这个词还没有出现。郭培对未来并没有什么高远的设想,只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了这个领域。她心里有一个做“大裙子”的梦想,就像电影《乱世佳人》《茜茜公主》的女主角穿的那样。1986年毕业前夕,郭培决定要做一条真正的大裙子,尽管她当时并不知道怎么做。
“我问老师,裙子这么大,里面放了什么?老师说,我也不知道,你去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吧,女演员演话剧的时候,我见她们穿过大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