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试题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37题)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本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调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其命题特点分析如下:
1.从情境创设看:该组题通过文字材料,创设白令海峡的自然环境不同时期的差异及其对“徙步海峡”和“建海峡大桥”不同影响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情境去探究“自然要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因”的地理问题。
2.从问题设计看:首先,问题的设计源于图文材料,以“目前封冰时海峡阻碍人们联系”和“第四纪冰期时……由此进入美洲”作古今情境对比,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自然原因:其次,注重从时空尺度来设置问题,如第(1)(2)题从“目前在封冻时”和“冰期全盛时”提出探究问题。
二、解题过程
1.信息提取
据图文材料,可获以下信息:
(1)文字素材:由白令海峡宽……”说明现在海峡跨度较大:“在第四纪冰期,亚欧大陆与美相连……”说明以前夏季可以通行。
(2)由图可知:白令海峡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又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严寒,白昼短,多浮冰。狭窄的白令海峡南北连接广阔的海洋,产生狭管效应,导致风力大。
2.思路点拨
第(1)题,主要从区域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距离长短以及食物和水源的供给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分析。
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
第(3)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题时从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来分析。
3.规范作答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風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37题)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10分)
本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调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其命题特点分析如下:
1.从情境创设看:该组题通过文字材料,创设白令海峡的自然环境不同时期的差异及其对“徙步海峡”和“建海峡大桥”不同影响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情境去探究“自然要素的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原因”的地理问题。
2.从问题设计看:首先,问题的设计源于图文材料,以“目前封冰时海峡阻碍人们联系”和“第四纪冰期时……由此进入美洲”作古今情境对比,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自然原因:其次,注重从时空尺度来设置问题,如第(1)(2)题从“目前在封冻时”和“冰期全盛时”提出探究问题。
二、解题过程
1.信息提取
据图文材料,可获以下信息:
(1)文字素材:由白令海峡宽……”说明现在海峡跨度较大:“在第四纪冰期,亚欧大陆与美相连……”说明以前夏季可以通行。
(2)由图可知:白令海峡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又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严寒,白昼短,多浮冰。狭窄的白令海峡南北连接广阔的海洋,产生狭管效应,导致风力大。
2.思路点拨
第(1)题,主要从区域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距离长短以及食物和水源的供给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分析。
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方便通过。
第(3)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答题时从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来分析。
3.规范作答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風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