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教学插上德育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科学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激发爱国情感;从探究入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点滴入手,树立环保意识;从爱心入手,学会珍爱并善待生命。
  【关键词】小学科学 德育 科学素养
  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缺失品德的人,他就没有做人的准则,有如人们常说的“行尸走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秀的学生。《小学德育纲要》提出:“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应每时每刻地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中。”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现实和学生身心的特点。教育规律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必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同时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并善待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本人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材入手,激发爱国情感
  爱祖国是人们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是一种纯洁崇高强烈的情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重要的道德规范。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因此,必须对学生从小就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这也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科学教材中的小资料,“课外阅读”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发明之伟大,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以及我国最早使用煤和石油,还是最早种植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所有的这些都使学生深受鼓舞,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通过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既为祖国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而骄傲,又促使他们自觉爱护这些稀有物种,进而培养爱国主义的责任感、自信心。再从中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以情导学,激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充分感染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生发奋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探究入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到万般宠爱,在家中没有机会与人交流,滋生了他们个性强,娇纵任性自私,做事总喜欢我行我素,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加强合作学习:实验中的合作、探究中的合作、调查中的合作、竞争中合作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接触更加密切,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了相互接纳、宽容、争辩、互助,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我们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的、正确的科学实践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不是单靠老师的传授和灌输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完成。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教育学生实验前要摆放好器材和书本;教育学生实验时要尽可能安静些,不影响他人,更要耐心细致,要边观察边记录,规范操作方法和程序以保证自身安全;教育学生实验后要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好,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各类器材,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及时感谢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共同参与分享学习成果。当然还要特别教育学生在材料的选择上不能太浪费,尽量选择废旧的物品,变废为宝,前后联系,能相互通用的别急于丢弃,多多回收使用,做到节约资源;教育学生耐心倾听同伴的发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将会是受益终身的。可是这些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严格要求,正确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贯穿科学课堂的始终。
  四、从点滴入手,树立环保意识
  周围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但农村的孩子还缺乏生态知识,更无环保意识,他们可能会折花辱草,甚至会随意砍伐树木,这已严重破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不仅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在教学《植物的叶》时,课前就和学生一起去捡落叶来为上课作准备,这又是很好的榜样作用的思想教育过程,教师是学生模仿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道德形象。
  五、从爱心入手,学会珍爱并善待生命
  教育是神圣的,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只一次,是
  来之不易的。在学《寻访小动物》时,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刨根问底,为了研究动物的一些特性,常想出各种方法来观察:为了找蚂蚁会把它们的巢翻个底朝天,还会把它们放入水中看看是否会游泳,会折断蜻蜓的翅膀看还能不能飞,去把蚯蚓切成两段看能否再生……
  总之,作为科学课的实施者,在科学课上渗透思想教育,不是要我们用思想品德代替科学课,而是要真正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学习科学资源的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资源。因此,科学教师要有高度的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教学中理清德育思路、抓住德育点、找准机会,通过环境的创设、自我表率及强化训练的方法,老师有的放矢,学生无心插柳,水到渠成,顺乎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品行。使科学教学与德育双赢。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科学课》2003年第6期P23
  [3]《科学课》2005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在生物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强化和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比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更优的教学效果。生物学教学中,直感材料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感性知识又是学生获取理性知识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 多媒体 课件设计 生动性 高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摘要: 中学物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考生有“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判断、解释和预测.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经过求解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  关键词:物理教学 数学方法 解题能力  常见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法设法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同时注重实验效果和学生的观察效果。  但现行教材有些实验,有的陈旧、滞后于生活,有的繁琐、老化,有的成功、失败掺半,不稳定,有的即使成功也无明显的观察效果,这种现状如果不加以改善,很难达到大纲的要求,笔
期刊
期刊
劳动关系作为现代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主也由国有企业为主体转变为民营企业为主体,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同时,劳动力市场本身所存在的不完善性,要求劳动关系管理方准确评价劳动关系状态,适时决策并采取措施,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本文以南通市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在劳动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育工作由主体学生和客体教师合作完成的,作为客体的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明确学生认知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所有学科之中最感兴趣的科目,很多老师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信息技术课会很好上、很轻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所共知的,如果你认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那么你就错了,他们的兴趣是针对电脑游戏的。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
期刊